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是“五一口号”中三条内涵互相关联、特别启迪后人、特别契合当今新时代精神内容,应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爱国主义意识”三个方面深刻领悟“五一口号”带给我们新时代理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概括和精辟阐述,也是以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逻辑关系以及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丰富和发展。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我们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事”进行探索而“求”出来的“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思想”等四个要素组成,当代中国国情(内在性平面)是它的一系列理论生发的本体和基础。由于实践的绝对运动决定了国情的变化发展性,这个概念的“所指”和“能指”也呈现出辩证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凝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在新时代“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机制下形成的。在“两个结合”的理论视域下,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深厚道理、学理、哲理,并以之为思想指导,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既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还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我们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引领发展大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要准确理解、正确认识“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路径,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深刻领悟做到“六个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征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块理论“整钢”,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具而言之,这种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回答课题的整体性。三大时代课题是一个逻辑上环环相扣、内容上彼此呼应的有机整体。其次,主要内容的整体性。“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构成三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三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再次,世界观方法论上的整体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是一个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最后,重大意义上的整体性。这一思想具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这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整体性上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防止对这一思想的片面化、碎片化理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中国人民一定要走入世界之强的新时代,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一辈子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新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远不是我们过去所认识的那样只停留在克服“衣、食、住、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逐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回顾党的百年艰苦卓绝的光辉奋斗史,“两个确立”深刻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是深入理解文化自信丰富内涵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不直接等同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这一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具体表现。“六个必须坚持”的逻辑主语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因而其彰显的是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必须”内部之间蕴含了紧密的逻辑关联性,其中,“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价值逻辑起点,“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分别凸显了理论创新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守正创新”反映了理论创新的谱系定位问题,“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深刻折射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实干。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大深化改革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扳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弘扬中国精神,聚集中国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关键所在。“两个确立”形成于新时代伟大变革之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关键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效路径,筑牢了中国崛起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根基。只有理解中华文明的特质、“第二个结合”的价值诉求以及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才能充分理解中国崛起之于人类文明史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于世界史的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文化意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不断解决各历史时期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性真理性的过程,更是中华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和中国智慧被不断激活的过程。正如“第一个结合”中始终有着文化维度的隐而不彰,“第二个结合”中也始终有着中国具体实际的在场,“两个结合”的有效推进使我们党不断经由实践创新迈向理论创新。作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义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崛起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侨务工作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围绕突出“一个根本主题”、坚持“两项核心理念”和发挥“三种重要作用”等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具体内容而展开。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统战事业的全面领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等重大理论观点的深刻阐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和定位的新认识。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梳理。本文试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尝试阐释我国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新发展理念”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造,深刻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党的二十大的历史地位、历史任务以及怎么在接下来动员全党力量团结带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的任务而奋斗的一个动员令,是思想动员、政治动员、组织动员。我们要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征程。准确理解这个新征程,离不开对新时代自身意蕴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意味着"进行诠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蕴,深刻描绘了新时代所具有的由富到强、思想铸魂和大国担当三层意蕴,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导向。此根本导向,是对中国现阶段国情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根本性判断和科学规划,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