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经受磨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难免有许多意外的痛苦与磨难。其实,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没有磨难,也就没有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生活中缺少了磨难,生活也就变得淡而无味。面对磨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生活的弱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逆境,惊慌失措,心烦意乱;生活的庸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逆境,六神无主,听任摆布;只有生活的强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来临,超然洒脱,正视它,接纳它,战胜它。磨难对于坚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人生的命运犹如一尊雕像,而磨难则是一把锋利的刻刀,人则是用这把刀来刻划命运的雕刻家。一个人要经…  相似文献   

3.
生活随感录     
正义和善良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伴侣,前者的庄重使生命更加显示其美丽和价值,后者的多情则使生命愈加圣洁和温馨。   人生在世,无非是一种牵连、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和一种呼应。舍此便不足以谈生命价值。   信仰神的人,实际上并不认识神;而认识神的人,则绝对不会信仰神,他相信的只是真理。   穿越万里、奔流不息的河水,绝不会讥讽微小的浪花在生命的瞬间显示出的光彩。因为对于浪花来说,一瞬间就是它的一生。   森林中没有不弯的树,人群里没有完美的人。倘若你遇到了自认为永远正确的人,你就应毫不客气地请他去神坛居住。…  相似文献   

4.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这就是“潇洒”。常听有些人说:“人要活得潇洒点,别太和自已过不去。”究竟何为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潇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二是指舒畅、轻快。如白居易《兰若寓居》:“行上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这是古人对“潇洒”的理解。对现代人来说,“潇洒”这个词儿的含义就更广泛、更丰富了,它除了被用来形容人们的神情举止、生活状态(《辞海》解释:洒脱,毫无拘束)…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人治”的社会,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前线》1995,(1)
喜马拉雅山与它的低谷本刊论员人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它平均海拔6000米,有不少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最著名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乃世界第一高峰。人们大概也都知道,喜马拉雅山是高低参差的,并非“等高体”。它既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传统文化中法家的依法治国,也可以简称“法治”,但它同西方的法治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法治完全是另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是指一个社会不是由人统治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急着穿衣服的时候,扣子老是扣不好、对不准,衣服是错位的,一检查才发现是第一颗纽扣扣错了。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第一颗纽扣效应”。人生如穿衣。在人生旅途中, 每个人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包括从事每一项职业,每一种工作, 做每一件事情,关键确定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点上,这就是“第一颗纽扣”,也是一个总开关。人轰轰烈烈光辉一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兢兢业业淡泊一生,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在重要的岗位上做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9.
高华 《党课》2014,(14):75-77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人的心态决定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左右事业的成败。心态能改变名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心态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它不慕名利,远离喧嚣诱惑,律己宽人,谨慎执著,永葆本色。人,只要为官,就势必处在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恩与怨、名与位、生与死、权与利等各种矛盾之中,要经受权、钱、名、利、色、情等各种考验。一位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相似文献   

10.
毕鸣 《理论导报》2013,(3):60-62
韩国时间2013年2月25日,青瓦台迎来了它久违的女主人——朴槿惠,比起30多年前因“不得已”担起“第一夫人”重担时的仓皇,如今的她踏着从容的步伐、带着淡定的神情回来了,这一切让人们联想到一部电影——《王者归来》。这个王者的一生承受了很多分离与痛苦,她一直坚强地忍着,就像韩国国花无穷花一般,生命力极其旺盛,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其实,朴槿惠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只是,当它与所有标签在一起时,便变得鲜活起来。“总统之女”“冷公主”“首位女性总统”“日记公主”……每一个标签的背后都是人们对于她的期盼与担忧,那样矛盾却又无法剥离。梳理朴槿惠的人生经历,这位韩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近现代史上的首位女国家元首有太多值得书写。篇幅有限,我们只能选择几个关键词,通过对这几个关键词的描写,勾勒出朴槿惠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张琪 《学习月刊》2013,(16):26-27
从《词源》上来说,“人格”一词来自于拉丁语“面具”(Persona),它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人格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木荣 《求实》2000,(4):25-27
在现代西方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 ,“在”(Sein)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本体论概念。通过这个概念 ,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不仅对人类存在的终极状况作了现代性、根本性的反思 ,而且这种反思始终充满浪漫超然的诗学精神。“在”的本体论关注人的存在困境 ,重视人的诗性生命 ,积极探讨人的审美生存的可能性 ,因而 ,它是诗的本体论 ,也是本体论的诗。它虽然最终指向的是审美超验和乌托邦 ,但却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一、“在”的本体论规定本体论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理论。所谓本体 ,指的是“终极的存在”。① 讨论本体问题 ,也就是对“终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与信念同行     
信念是什么 ?  信念是一个人自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观点。它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力量,一种激励;它是生命旅途中永不熄灭的灯塔,是指引人前进的路标。一个人失去了信念,他将永远走不出生命的漫长黑夜。   一个有信念的人坚信:没有永远干涸的河流,没有永远阴雨的天空,没有永远缄默的山峦,也没有永远坎坷的人生。   只要有了信念,再贫瘠的土地,也不会拒绝一锄一镐的耕耘;再干裂的河流,也不会拒绝涓涓细流的汇聚;再阴霾的天空,也不会拒绝点滴阳光的给予;再沉寂的山峦,也不会拒绝一草一木的点缀……   寒号鸟不…  相似文献   

14.
活着的意义     
正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生命确立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人生目的。一个人能够自觉地做到去超越自己肉体生命的局限性,表明他是一个有崇高境界的人,一个比较高尚的人,比较纯粹的人。对于少数人当中一部分人来说,人生始终是一个问题,比如孔子、苏格拉底、朱熹、康德。对于少数人当中另一部分人来说,人生始终不是一个问题,比如相信"今朝有酒今朝醉""过把瘾就死"的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过下来,在某一个阶段或某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一个人能占善辩是一种本事,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知识、智慧的反映,也就是说肚里要有货。肚里没货,却又喜欢叽叽喳喳,碟碟不休,充其量只是一种噪音,让人心烦。进而我想到,一个人乐意和善于辨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又何偿不是一种本事。不具备这种本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个人上当倒霉或误事。但对一个担负着相当领导之责的人来说,缺乏这种本事,造成的后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决策某一重大事项,不注意多方听取意见,只注意听取与自己想法一致的意见,而听不进与自己意见截然相反的意见,轻率‘邮板”,…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11):49-50
杨继绳在2009年第9期的《中国改革》上撰文指出:“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顸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17.
燃烧吧!生命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燃烧的过程。虽然,燃烧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痛苦,但在燃烧的同时,点燃了你生命的烈焰,也点燃了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照亮了你曾经黯然的心境,更重要的是照亮了你周围的人们。就算是寥若晨星的点点荧火,亦能给迷失于茫茫寒夜里的人们传递出“山穷水尽”之后“柳暗花明”般的无限惊喜。生命是永远的相互照应。当你熊熊燃烧的生命光焰照亮了期盼光明的心田和温热了冰冷得失去体温的双手的时候,你才蓦然发觉了那缕源于自身的光芒,温柔可掬,亲切感人。因为那生命烈焰的燃烧,你感到存在的快慰,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意思是指夫妻都有收入、但不要孩子的家庭结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自80年代起.它悄悄地叩开中国的大门。一种新的“两人世界”的家庭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网民中对于“丁克家庭”有几个有趣的绰号。“白丁”是指曾经把“丁克”当作一种目标,宣称自己决心要“丁克”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放弃了,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相似文献   

19.
全面认识“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人文精神内涵 “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寥寥八字,内涵却博大精深。 自强不息,对于个人来说,是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一个地区、国家和民族来说,体现为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精神。中国文化讲的“自强不息”,主要是指人的自强不息。《易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强不息。有了人的自强不息,才会有地区、国家和民族的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20.
爬山断想     
世上有两种山。一种是自然界中的山,一种是人们心中的“山”,于是,便有了两种意义上的爬山。自然界中的山,伟岸挺拔,壮观雄伟,它以坚定不移的信心与骨气,脚踏苍茫大地,头顶蓝天白云,不畏风吹雨打,不惧电闪雷鸣,昂然屹立,经得起任何摔打与摧残!不管自然界中的山多么崎岖,多么陡峭.多么顶天立地,多么气势磅礴,都没有世人爬不上的山。不是吗?人们披荆斩棘,攀售统壁,即使首入云霄的世上最高瞻——珠穆朗玛峰,不也留下了人类的定预吗?人们Ift\中的‘山”到底青等高,谁出无法准确回答,因为它本没有顶峰。俗话说:“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