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行政立法不作为是行政法学界很少有人探讨的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说,在行政立法领域可能存在不作为的情况,而且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文章对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在参考法国行政法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实证地考察了我国可能出现行政立法不作为的几种情况,进而提出了设立由利害关系人启动监督程序的机制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立法法》实施细则等富有创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其含义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_1I。行政不作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按其对象是否特定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本文着重研究具体的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推诿扯皮、作风拖拉、工作不负责等。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直接损害公众利益,降低政府威信,导致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已经成为行政审判领域,法学研究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法定义务,并且具有行政作为的能力,但在程序上有逾期不为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非自由裁量性等特征.行政不作为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行政不作为一旦构成就必然是违法的.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法律救济机制,以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4.
将国家公务员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行为界定为腐败,人们无可非议,但是,国家公职人员另一种行为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也是一种腐败,这就是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作为的义务,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政形式。那些代表政府执权者未能依法有效充分地行使职权,而是出于某种私利,有意识有选择地留下一定程度的权力空白,或弱化行政的力度,或收缩行政的幅度,从而导致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失范或失序。与滥用职权和渎职不同,行政不作为是不做或少做权限内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宗志翔 《理论导报》2006,(12):46-47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就其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形.对于作为的行为造成损害,在赔偿责任的承担上,立法规定得比较明确.<行政诉讼法>设专章规定了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涉及行政侵权的主体、内容、责任原则等方面.<国家赔偿法>进一步对行政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赔偿范围,赔偿的方式、标准,请求赔偿程序乃至赔偿经费的来源等具体问题作了规定,完善了行政赔偿制度;而行政不作为侵权造成损害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在立法上不甚明确规定.因此,确认行政不作为的侵权赔偿责任,较之确认行政作为赔偿责任,遇到的问题更多,也更难以把握.本文拟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行政不作为侵权引起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将国家公务员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行为界定为腐败,人们无可非议。但是,国家公职人员另一种行为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腐败,这就是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义务,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政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税务部门该征税的却不征税,公安部门该管的社会治安却不管,法院该移交的案件却不移交,信访部门该接待来访者却不接待;已经到了法定婚龄的青年,在申请婚姻登记时街道办事处却以女方未达到“晚婚”年龄或其它…  相似文献   

7.
行政不作为的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缪锦 《求实》2006,(Z1):33-34
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对作为行为很重视,而对不作为却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并因此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是时代的要求、民主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而行政不作为则如同依法行政的绊脚石.呼唤依法行政,我们必须对行政不作为说"不"!我们要不断提高对行政不作为危害的认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詹静 《唯实》2004,(12):52-54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征由于我国在立法初期,没有考虑到公益诉讼制度,致使整个诉讼法律体系中难以找到可以付诸实践的法律依据,直到目前,我国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试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作出如下界定: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性机构的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在法律赋予了诉权的情况下,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和一般行政诉讼相比,行政公益诉讼有如下特征:(1)原告的特殊性。行政公益诉讼是由同被诉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钱权交易的腐败行为受到打击后,出现了正如沈阳市市长陈政高说的一种后遗症,即“原来给钱办事,现在不要钱也不办事”。这就是不要钱却关上了依法办事之门,即不履行本身职务所负的法定职责,也就是行政不作为。任何行政管理的主体单位都依法享有法定的行政职权,同时又担负相应的、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由于行政职权是一种公权力,公权力不同于私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自由处分和放弃,所以行政职权同时又是行政主体的职责,该职责必须履行,否则就会构成行政不作为。“不要钱也不办事”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办事的要求非法,当然不办。有的是人…  相似文献   

10.
一、防止偏见规则 1.防止偏见的概念。《辞海》“偏见”词条,对其含义作如此解释:在社会心理学上,是指一种妨碍正确感知信息和行为的态度,如种族偏见、集团偏见等。行政程序法上的偏见,其基本含义也是一种妨碍正确感知信息和行为的态度,表现为行政决定者公正立场的缺失,即不公正,偏向一方即为对另一方抱有偏见。防止偏见,通说认为,为行政决定者应在当事者各方之间保持一种超然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及地位,不得与案件有任何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后,行政事实行为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才被真正认识。加强对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是正确适用行政侵权责任法律规范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推动行政法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也是为将来在《行政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一种确认判决形式提供理论依据。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其与行政法律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民事事实行为等相关行为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预防性不作为诉讼是一种事前救济途径,允许公民在重大权益即将受到不可逆转的预期损害时,可依据法律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制止行政行为或事实行为的作出以保护其特殊权益.预防性不作为诉讼具有预防性、补充性、无期待可能性等特征,可弥补现行事后行政诉讼救济的不足,为公民权利提供有效且无漏洞的救济途径.基于预防性不作为诉讼的补充性,应当在适用范围、起诉条件、审理规则等方面加以必要规范,以保证其事前救济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因而,治理行政不作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不作为有多种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治理行政不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倡导服务行政的理念;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建构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构有效防范行政不作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廉洁高效”四个字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府机构设置、行政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办事程序和工作绩效优劣的最终标尺。“反腐”不但要“倡廉”,还要“促效”———提高行政效能,防止行政“不作为”。尤其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知识信息交往迅猛增加,生活工作节奏愈来愈快的大背景下,作为充当社会管理者角色的政府更应“提速”,而行政“不作为”则是影响政府提速的“限速器”。时下,行政“不作为”呈蔓延之势,不少公民在办证、审验、打官司、申请执照等方面与行政机关打交道时,常常遭受到“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和推诿、拖延、扯皮等行政“不作为”的困扰,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有人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比贪污受贿更可怕的腐败。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的报告中指出:2003年要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基于此,在本期“热门话题”中,我们选取行政“不作为”这一影响面广、为害甚烈的“顽疾”,把脉会诊,共同开出根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16.
殴打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暴力 新婚姻法多次提到“家庭暴力”,但概念很模糊。司法解释做了一个界定,将“家庭暴力”限定为一种作为的方式,即殴打、捆绑等伤害到家庭成员身体和精神的行为。 其实家庭暴力还有不作为的方式,如不给予适当衣食、患病不给治疗、居住上的歧视性待遇、几个月不理不睬等。4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  相似文献   

17.
和顺县纪委主动作为,对各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铁面执纪,绝不姑息,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真正转变。“为官不为”、“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甚至“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敷衍行为,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尸位素餐”,而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的这种作风问题就如“坚冰陈雪”一样顽固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党群关系,影响着党的形象。那么,如何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这种工作落实不力的敷衍行为呢?和顺县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当前,行政执法不严、行政不作为等现象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行政不作为包括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两种形态。行政不作为之所以产生,主要在于对权力的欲望、对部门利益的追逐以及体制的缺陷。文章从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健全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探讨了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鹤 《理论学刊》2005,(1):94-95
相对行为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受传统的行政法理论的影响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 ,学者们往往对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的研究较为关注 ,而对行政相对人和相对人行为却有所忽视 ,实际上 ,由于相对人行为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行政行为得以形成的前提 ,并构成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最根本动力 ,因此 ,深入研究相对人行为对于丰富行政法学理论 ,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准确执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相对行为的概念行为作为社会关系的中介受到不同社会规范的调整 ,受社会道德调整的行为是道德行为 ,受法律调整的行为则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可根据其所受…  相似文献   

20.
汪晓萍 《理论导报》2010,(10):31-32
<正>一、"同体问责"的现状"问责"即追究责任。所谓"同体问责",是指政府官员在发生了违法违纪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时,由上级政府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机制。目前,对政府官员的问责主要是"上问下"的"同体问责"。由于这种问责是在政府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进行,缺乏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参与,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即使不满意政府官员乱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也难以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而人民群众对某些政府官员的不负责任行为的追责意愿,也只能依赖或者等待政府的上级部门对下级进行问责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