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美国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在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改革华侨政策以及增设领事等方面多有建树,因此为海外华人所爱戴。但没有强大祖国作后盾,黄遵宪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华侨在居住国遭遇的歧视。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人的分布和成就格非中国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但“华侨”一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侨”字意为旅居、客寓,“华侨”即专指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宣统元年,清朝政府颁布了血统主义的国籍法,规定凡父亲或母亲为中国人者,不论出生在哪里,都是中国人。1929年...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时期在出任外交官员期间,接触到英美法。他在《日本杂事诗》、使美时期以及《日本国志》中表达了对于英美法的认知与理解。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借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之成效,初步表达了对于英美政制的认可。在出使美国期间,黄遵宪不仅利用英美法为华侨在排华运动中据理力争,而且通过切身观察对美国的法治给予较高的评价。最终,黄遵宪结合美国政制的观察以及日本的成功经验,认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应是未来中国政制改革的方向,并对英美法治给出了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硕 《福建乡土》2008,(6):37-39
我对东南亚一带的向往缘于漫长零碎的感性积累。小时候,家乡常有“南洋客”归来,他们的莅临总伴随着一些稀罕物品。出了“南洋客”的家庭是自豪的,乡音未改的客人很神秘。后来,我知道了“南洋客”特指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南洋”一词古籍早有记载,印度尼西亚是其中华侨数量较多的一个跨赤道岛国。  相似文献   

5.
“华侨”一词的由来我国唐宋以前,移居于国外的华人并无固定的称呼。唐宋以后,多被居住国的人称为“唐人”,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客居、寄居之意。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或“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6.
腐败成因探究柏良泽若干年前,当人们觉得使用“不正之风”一词已不足以恰如其份地概括一种社会现象时,有人开始使用“腐败”一词。当时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如今“腐败”一词已被广泛使用,而且腐败也不再是一种个别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发生在党政机关,而且发生在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7.
天涯共此时──海外华人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许多传统习俗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海外华人、华侨,虽远离祖国,但每逢春节到来,仍以各种方式共庆佳节。美国的华人过春节别有一番情。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  相似文献   

8.
清末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8年7月27日在湖南长沙创立的湖南保卫局,首开了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成为中国警政的前身。这与其创立者黄遵宪是分不开的。黄遵宪,子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新派”诗人。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4年卸任回国。后加入强学会上海分会,成为改良派中的积极分子。1896年,黄遵宪筹划主办《时务报》,并邀请梁启超由北京来上海任主笔。同年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版,10天一册,每册20余页。门类有论说、谕…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10.
最先移居墨西哥的华侨,一是来自美国的华侨再移民,二是直接来自广东“四邑”地区的华侨。他们聚居在墨美边境的墨西哥一侧,后来逐渐散布到其他各州,但墨西哥西北边境一带始终是墨西哥华侨的中心聚居地。与此同时,边境一带存在着相当多的以此为跳板可能伺机移居美国的华侨,导致墨西哥华侨人数一直保持不稳定状态,但西北边境一带以唐人街为中心的华侨社会也逐渐形成,且愈益扩大。随着墨西哥西北边境一带的不断开发,以墨西卡利谷地为中心,居住在边境地带的华商与边界上的美国一侧和墨西哥其他地方维持着正常贸易往来。华侨为居住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区小溪唇,有一座别致的建筑物——人境庐。它是清朝末年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深受华侨爱戴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这座将近一百年历史的建筑物,现在正进行全面修复。在这期间,许多中外人士闻讯纷纷而来这里参观访问;修复工作还得到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孙城曾先生、旅港嘉属商会会长刘锦庆先生和许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赞助。可见,黄遵宪深受人们的缅怀和尊敬。  相似文献   

12.
付星波 《春秋》2010,(3):41-42
昌邑是山东省华侨重点县市之一,华侨众多,历史悠久,素有“侨乡”之称。据统计,全市有侨胞2976户,13978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朝鲜等3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本土化过程分析——以石油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本土化过程分析——以石油地质学为例安作相在中国科技史学界首先引用“本土化”一词的,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他在一次题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讲演中,使用了由美国学者萨布拉创用的这个名词。其含义是:“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李登辉、陈水扁大搞“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激起华侨华人的极大义愤。他们纷纷拍案而起,在世界各地建立众多的反“独”促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一个反对“台独”,促进祖(籍)国和平统一的运动。这是一场由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得到各界华侨华人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全侨性运动;从而形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之后,华侨华人的又一次爱(祖籍)国主义浪潮。这个运动在祖(籍)国和平统一政治斗争中,发挥了“以侨制‘独’”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冯晓蔚 《春秋》2011,(3):4-7,1
华侨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16.
文喜 《今日浙江》2002,(20):38-39
“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邓小平“华侨经济”活力初显“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12,(3):49-50
十多年前,随着当时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独”促统运动。我们德国侨界与海外同胞同步,自愿、自发地于2000年3月酝酿筹组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德国青田同乡会、上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浙江同乡会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批关心两岸局势的热心人士的运作下,于2001年6月19日在Giessen市以“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为口号的万人签名行动中,宣告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拉开了德国华侨华人大规模反“独”促统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一、“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1霸权主义  “霸权”一词最早见之于希腊文,用以指古希腊的一些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中国春秋时期所出现的群雄争霸斗争也称为霸业和霸道,后来,“霸权”一词被引用于国际关系学。“霸权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形象并不光彩,被第三世界国家公认为是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美国的霸权心态形成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华侨社团是华侨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居住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本文对早期美国华侨社团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同时也对梁启超在美国华侨社会活动时对华侨社团的考察和利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1,(9):56-57
“共同”一词,久来是两岸关系的惯用词,且近来更加被强调引用,显得相当热门。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党庆演讲时,就两岸关系说,“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随后国台办主任王毅访问美国时,提出了两岸的“三个共同”,即共同享有、共同维护、共同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