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法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遍的人类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人们形成共同生活的基础,“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①问题的发现,不仅合理地解释了人类经济行为中的一些特有现象,也适用于其他人类的分工合作行为。立法活动作为人类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体现,立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探讨立法中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杉 《法制与社会》2011,(10):267-268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现象,也是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在法律中多有体现。本文试图独辟蹊径,抛开传统的市场、交易等信息不对称的多发场合,而选择人文道德色彩较浓的婚姻领域,将婚姻模拟成市场行为来讨论法律对信息不对称的调制,以求豁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税收征管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包括外部不对称和内部不对称,表现为纳税人与税务人员不同程度地拥有私人信息,纳税人偷税和税务人员违规执法的行为屡有发生。本文从税收信息化、税银合作等角度对解决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冬 《法制与社会》2012,(14):194-195
"地沟油"事件的爆发再次暴露出了消费者在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权益的保障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来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指出其根源在于餐饮环节中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法律角度来克服和干预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困扰着国家、社会、教育者、家长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个突出难题,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这一问题,利用经济学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剖析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期待能为改善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房琴 《法制与社会》2012,(4):176-177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生活和公共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群体性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寻求恰当的路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每个有责任感的国人的共同使命.本文通过在对群体性事件定义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措施来更好的解决甚至避免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交易各方对信息掌握的情况存在差异,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有优势,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处于劣势,严重阻碍了交易公平的实现。本文指出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所在,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保险标的、保险知识、保险技术和保险监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严厉打击的现状下,腐败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模型来简单分析了政府官员腐败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消除信息不对称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QFII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让合格的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限制之下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以推动市场的成熟发展与逐步开放。然而QFII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本文通过对QFII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指出只有强化信息监管制度,才能有效缓和信息不对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是社会普遍各界关注的问题,其实质是诊治风险在医患双方之间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医患关系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双方地位的失衡、尤其是在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性可以证明对其科以严格责任的正当性,从而在学理上对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本文从法治的角度,通过对社会群体性事件所凸显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民众的法律信仰缺失、司法功能失灵以及行政与司法权力界限不清都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当前,频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环保意识迅速增强但环保知识缺乏,公众环境参与程度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诸多局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效果甚微等.本文认为,要通过实现维稳方式由“堵”到“疏”、环境行政治理模式由“压制型”到“回应型”、公众环境参与由“叶公好龙”到“与龙共舞”的三个转变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寻求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有特定的社会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处置不力应对乏术的表现;从调研中得到的部分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结果信息分析:行政决策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事件时失误比较大,粗心大意,控制群情不办,导致严重的财物毁损事件发生;构建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行政决策机制,演练预案,比对落实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各种矛盾很容易激化,从而诱发各种群体性事件。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本文主要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缘起、城市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更好地加强城市治安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在县级财政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市场主体——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三者之间相互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依据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原理,可以采取落实承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审计机关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等措施来约束信息优势方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秩序稳定造成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三个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对预防群体事件的路径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钟其 《法治研究》2009,(11):44-51
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概要描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主要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大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由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使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特征,从法律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定性、分类并加以规范,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施伟东 《犯罪研究》2009,(3):27-31,36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社会稳定形势下,亟待抓紧研究建立应对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状况,指出当前国内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些主要特点。从政治学角度,深入探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肇因,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矛盾提供有益的启示。从预防与应急准备、实时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村地区信贷配给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进行理论解释,研究发现: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能够充分解释银行机构的惜贷行为和对农民信贷配给。对农户融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抵押担保和互相监督机制能够消除银行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改变两者的博弈结果可以增进银行和贷款农户的整体利益。由此需要采取缓解农民信贷约束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