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特非常重视"去极端化"反恐策略,其逻辑线路是通过改造极端分子的思想观念、促使极端分子回归社会以阻止恐怖主义在沙特的蔓延。沙特"去极端化"的内容包括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分为集中改造和回归社会等阶段。沙特的相关策略具有针对性强、社会辐射面宽、与"硬反恐"策略相互配合等特点,但也面临"去极端化"的思想武器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战。借鉴沙特的经验,国际社会需要从整体把握"去极端化"反恐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沙特频繁遭受恐怖组织袭扰,且国际社会对其参与反恐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沙特政府对反恐策略进行了诸多调整,贯彻了"内外结合"的逻辑思路。内部主要通过"去极端化"策略改造极端分子的思想观念、促使极端分子回归社会以阻止恐怖主义在沙特的蔓延;外部积极倡导建立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反恐怖军事联盟。沙特的反恐策略具有针对性强、国内治理与外交手段相结合的特点。沙特在反恐策略中的做法,可供国际社会从宏观战略角度借鉴。  相似文献   

3.
极端主义思想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借助于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国际恐怖组织利用极端思想,迅速实现人员招募和组织的扩张。而极端思想传播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极端意识形态感染,转而激进化、极端化的过程。针对个人极端化进程各个环节和不同特点,"去极端化"工作以及反恐策略应当适时调整,灵活处置;将工作成效落实到个人。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基层是反恐维稳的第一现场,是防范暴恐活动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应完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共享机制,完善反恐应急机制、加快群防群治的基层群众参与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以尽快健全农村基层反恐维稳机制。  相似文献   

5.
进入后"伊斯兰国"时期,形散而魂不散的"伊斯兰国"以虚拟的姿态,更具扩张性地传播其极端思想。受其煽动,思想极端化、行为暴力化的本土"独狼"恐怖分子,连同回流的"圣战"分子对各国的人员密集型场所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情报预警对此类缺乏预谋、去中心化、小规模的恐袭难以监测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制定了一套人员密集型场所的反恐策略来指导人员、调动民间反恐潜力,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以事后打击为中心的传统反恐策略,遵循多元化治理思路的"柔性"反恐怖策略更加重视犯罪预防的基本理念。为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与国内反恐情势,新加坡当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以预防和矫治为支柱的"柔性"反恐怖计划。预防措施面向一般公众,以综合之法在社会与极端主义间构筑藩篱,矫治措施则针对已逮捕的恐怖分子,以专业手段助其摒弃错误思想重返社会。我国面临的反恐压力远超新加坡,这要求我们不能轻率放弃对恐怖主义的严厉镇压;我国的社会情况与新加坡相似,这提示我们可以借鉴后者治理恐怖主义的经验。我国去极端化制度的设计应当采用整体化、专业化、针对化与社会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极端化是指青少年群体接受极端主义思想并最终在其支配下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过程;青少年去极端化即通过改变青少年的态度和信仰,使他们放弃为恐怖主义行径辩护的意识形态及其暴力极端行为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作为欧洲青少年去极端化实践的典型,丹麦将青少年极端化现象视作社会融合不充分、边缘化群体融入度不高的结果,进而在该思路指引下构筑起一套旨在防范本国青少年接受极端主义思想、强化社会凝聚力与增进国民对传统价值认同感的去极端化防范机制。"丹麦模式"以"预防青少年极端化计划"为中心,结合相应的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具有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反对一切极端主义,"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去极端化目标,"柔性"与"刚性"干预措施并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遏制、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消除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是从根本上铲除产生暴力恐怖思想根源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中亚各国不断加大"去极端化"社会治理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制定长期的反极端主义规划或纲要、完善相应的国内立法,加强区域内的"去极端化"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寻求应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治本之策,开辟出一条宏观预防和微观矫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柔性”反恐路径。宏观预防与微观矫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举国体制下的实力建设、全民动员、综合治理等手段,实现了对恐怖主义的有效预防;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对涉恐极端化人员的人性化管理、科学施教、职业技能培养,成功实现了对涉恐极端化人员的矫治。实践证明,有中国特色的宽严相济、保障人权,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柔性”反恐去极端化路径是成功的,为全球贡献出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6,(1):82-103
"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兴起将恐怖主义带入全新的"3.0时代",与其军事作战能力、资金募集能力和暴虐恐怖行为相匹,其刻意、高超的媒体宣传战略和攻势同样令世人侧目。ISIS试图运用媒体宣传实现多重战略目标:铸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宣传品牌,拉拢极端分子或组织以抗衡对手,对各国民众与政府制造恐怖心理威慑。对此,国际社会虽已引起警觉,但防范和反击力度远远不够。国际媒体合作乏力,欠缺有针对性的媒体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在反恐战略中媒体资源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媒体反恐战的开展。对ISIS实现"线上"与"线下"双重围攻,将是赢得国际反恐战争最终胜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滋生蔓延,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形势严峻。实践证明,学校既是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对象,也是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我省由于地理位置、政治布局等多种原因,必将成为恐怖组织觊觎区域。我省部分高校已经出现学生涉恐风险加大、"自我极端化"风险上升等现象,现状令人堪忧。依据《反恐怖主义法》,针对全日制学校在反恐防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反恐工作建议,形成人人熟悉反恐基本知识、树立反恐安全意识、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的良好局面,达到普及恐怖主义知识、有效预防恐怖活动、构筑安全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GTD的数据分析,当前世界恐怖主义的危害性、规模性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全球范围的转移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国际和我国均面临着恐怖分子"回流"以及"越反越恐"等难题。当务之急,应当尽快达成反恐共识,强化国际间合作,加速推行去极端化举措,并传播好中国经验、发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去极端化工作当以消除已走向"完成时"极少数人的极端化、"遏制"走在"进行时"少数人的极端化、"防范"绝大多数人再受"侵害"为基本思路,并且按照极端思想观念和极端行为方式进行分类去极端化。去极端化系统由综合管理、资源提供、实施、评价改进四个子系统构成。实施去极端化需要将组合拳、全覆盖作为基本的认识思维方法,并且处理好主抓与分治、治标与治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实践创新与经验积累、组织推动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全党全国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互相勾结,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三股势力"渗透的重点对象。抓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工作对促进企业稳健发展、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孙逊 《外交评论》2013,30(4):96-107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积极调整美国的反恐战略,降低反恐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相对地位。面临国内外困境和反恐新形势,在反思美国十年反恐战争、加深理解恐怖主义的基础上,其反恐战略对反恐的性质、框架和路径等进行重新定位,摒弃了"全球反恐战争"模式,"退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战场,反恐重心回归美国本土,放弃对军事手段的"路径依赖",转向威慑性防御态势。奥巴马政府的反恐实践表明,其以"退出"为标志的反恐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并未能根除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美国的反恐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教育改造是"五大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刑罚执行机关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服刑罪犯所开展的包括政治思想改造、心理矫治、文化技术教育、社会回归等项内容,以达到使罪犯思想转化、心灵净化、素养提升、社会融入等目标的系列教育矫正活动。应通过明晰目标定位、建构体制机制、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方法手段、严格考核评估、架构改造合力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基础。在《反恐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运用法治手段治理极端主义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去极端化法治手段要遵循严格依法、保护合法、保护人权原则。去极端化法治手段的适用对象包括宣扬极端主义的行为、利用极端主义破坏国家法律实施的行为、非法持有极端主义资料的行为。我国法律对于极端主义的规定主要有对极端主义的法律定义、对极端主义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对极端主义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我国预防和打击极端主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制度将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反恐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沿着"从恐怖文化感染者到脱染者"的主线,指出:"脱染"工作面临着目标细分、教材内容选编、教学教法创新、评价指标创立等必须攻关的十大难题。提出:攻关难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等几点思考。提醒:由攻关"脱染"难题延伸的评价和回归、回归和稳定等种种思考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的蜕变,在我国新疆地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沆瀣一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新疆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因此,可以借鉴外国治理宗教极端主义的经验,从政教关系和利益分层的角度来研究宗教问题,依据我国国情,从立法、政策、思想"三位一体"去极端化,实现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英国反恐斗争的重点是实行一系列去极端化政策,该政策推行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实践的失败,制造了穆斯林少数族群与英国主流社会之间的“平行社会”,使穆斯林少数族群不断被边缘化,面临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因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而出现的伊斯兰恐惧症,使英国社会产生了对穆斯林的偏见,反过来又加速了英国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伊斯兰解放党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重点袭击、“独狼”式恐袭防不胜防、错误的军事干预别国外交政策,使英国反恐陷入越反越恐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