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起诉权力进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不起诉权力制约有八种途径,但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被动接受性强、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权力制约被虚置、自侦案件的不起诉缺乏权力制约.应逐步取消"公诉转自诉",赋予被不起诉人选择审判途径的权利,改革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完善不起诉决定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酌定不起诉权是检察机关的重要权力之一,其是否能够合法合理地行使,关乎检察机关权威的树立、人民群众权利的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重申扩宽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之前,必须了解酌定不起诉权的运行现状。以安徽省S县2019年上半年三件典型醉酒驾驶案的对比结果为出发点,观测和考察S县2019年上半年酌定不起诉权的运行。S县人民检察院的酌定不起诉权的行使存在不诉案件单一、文书中的不诉理由泛化、不诉界限模糊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强酌定不起诉决定书的说理性;公开酌定不起诉的决定及其理由;监督酌定不起诉权的行使;完善相关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3.
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作了重要修改补充,进一步强化了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明确规定了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起诉权,由于这类案件既不同于公诉案件,又有别于自诉案件,作为一种新类型案件,从理化上加以探讨,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起诉权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不仅应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专门的法律监督 ,也应对民法、行政法及其诉讼程序进行法律监督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中应当引入检察机关的起诉权 ,现行法律的缺陷引起的构建民事行政公诉权的立法上的迫切需要 ,实践中存在的大量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保护不力现象也引起现实需要。应对一些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和行政行为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和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自诉程序中,应加强对被害人举证不足案件的国家干预,放宽自诉案件的立案证明要求,证据的"足够"和"充分"程度应是被害人实现胜诉权的要求,不应成为实现起诉权的要求.在"公诉转自诉"案件中,完善向被害人及时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的规定,保障被害人行使起诉权.被害单位在公诉程序中若不能依法实现控告权,也应允许同被害人一样转向自诉程序.  相似文献   

6.
行业协会具有协调企业间矛盾、扩大和实现共同利益、促进和推动行业发展等功能。近年来,在国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过在中国,行业协会在保护成员企业利益方面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行业协会的起诉权问题得不到明确是影响其作用发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法理上进行分析,我国行业协会在帮助成员维权或者保护整个行业的利益时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公益诉讼,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已经得到实行。但是,这种诉讼与我国现行诉讼法上的每一种诉讼都不同,所以应该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举行不起诉案件听证会是检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听证会的程序应由侦查机关提起或当事人申请而启动,不应由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听证会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以保证不起诉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8.
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确立以及不断扩大的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刑诉法第142条虽对此作了规定,但仍不完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困境。因此,扩大相对不起诉权的范围,简化有关审批程序仍有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整个司法制度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应当得以修正,在实践中造成负面影响的监督性干预不应强化。借鉴各国的经验,正面建立检察机关以国家公益人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是具有合理性的可取之法。  相似文献   

10.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不起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存疑不起诉被滥用、误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既有立法规定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也有办案人徇私、徇情的问题,而对证据审查判断的偏差,把握的不一致、不统一是导致存疑不起诉适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存疑不起诉的正确适用对于保障人权、实现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正确履行检察职责,准确行使存疑不起诉权,本文对甘肃省检察机关2003年至2007年存疑不诉案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典型个案进行了专项调查和研究,分析出全省检察机关五年来存疑不诉案件的特点,进而从立法、侦查、检察等环节总结了办理存疑不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办案质量、正确适用存疑不起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理,检察官制度的创立旨在防止法官的滥权误断,并控制警察活动的合法性,据此,职司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也被称为法律的守护人。尽管如此,基于同样的原理和司法现实,检察官在行使不起诉权的过程中也存在滥权误断的可能,所以,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也需要被监督、被制约。相较于内部的监督机制,诉讼化的制约机制更为有效,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正是以此为理论根据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检察机关的机动侦查权在部分地区呈现激活态势,但在全国范围内整体上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目前,该权的适用存在启动的前提条件模糊、程序条件过于苛刻、适用案件有限、权力归属不明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机动侦查权性质未获得准确定位。该项权力的应然定位是“整体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与“个案意义上的侦查权”之双重性质的耦合。因此,应当兼顾机动侦查权的谦抑性与能动性,优化机动侦查权适用的实体与程序条件,完善机动侦查权的行使与协助体系。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此项权力功效。  相似文献   

13.
论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关的由法律特别规定或认可的公诉机关对起诉与否的选择权.裁量不起诉符合实行起诉便宜主义的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的刑事政策.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规定了不起诉,其中酌定不起诉属于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范畴.本文首先探讨不起诉裁量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不起诉裁量权的具体运作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重点阐述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如何正确定位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实施和完善,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15.
调查权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司法体制、检察机关的任务、司法资源;调查方式包括:案件受理权、直接调查权和间接调查权;从调查手段看,调查权分为一般调查权和强制调查权.调查权是各国检察机关普遍享有的一种权力,在我国,检察机关的调查权尤其必要,这是由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17.
浅析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于刑事公诉案件起诉与否的裁量权。由于权力有限,种类单一,被害人对不起诉享有自诉权,实践中缺乏可操作的标准,限制条件苛刻,严重制约了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机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诉讼效率和诉讼经济,必须予以制度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相对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相对不起诉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也是义务。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属于有罪认定,但只是控方为提前终止刑事诉讼的便宜行事,不具有终局裁判性质。相对不起诉在实践中适用比例偏低,是同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存疑不起诉作为检察机关践行疑罪从无原则的一项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诉讼效率和保障人权.但由于法律规定的原则性,人们对存疑不起诉"证据不足"存在不同认识,在实际运用中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珠海市检察机关近年来存疑不起诉案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存疑不起诉案件证据不足的情形和证据收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法可依”的阶段,如何推行法律规定的正式制度,提高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现实中,经过数年的管理与引导,不规范运作仍然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制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未能很好地付诸实施?深度访谈与分析表明,其原因涉及法规缺陷、管理机制、文化背景、利益动机等方面的问题。相应的具有现实性与操作性的对策,既包括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调整与横向协作机制建设;也包括合作社联合会的自律功能的发挥,以及文化引导与利益诱导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总之,要减少与改变不规范运作现象,主管部门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方面,从而促使外部导入的正式制度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