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包含五年计划)的性质开始由指令性、半指令性向指导性、参考性转变,规划编制的内容与形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规划编制的难度加大了。  相似文献   

2.
生铁、钢材一直是国内紧俏的原料。近年来,它的价格在国家计划外的自由调剂市场上一翻再翻,仍供不应求。一些生产钢材的企业或多或少地减少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悄悄地拿出去卖高价,毫无疑问,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本溪钢铁公司在这股钢材涨价的浪潮中,坚持重合同守信誉,1988年仍以平价向全国的5000多个用户提供生铁和钢材200多万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本钢的举动令人钦佩,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形式总体系,从抽象意义上,可以化解成直接计划、间接计划和自发市场三个领域的结合形式子体系;在每种子体系中,均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两种具体形式,从而构成了涉及三个领域、由六种具体形式组合而成的结合形式体系. 1、直接计划领域的结合形式:指派性国家定货和协商性国家定货改革以来,我们采取有限度的指令性计划,并注意结合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发育的程度看,现实经济生活中不能完全取消指令性计划,但是这种指令性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县域内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活动。县域经济运行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基本上受制于指令性计划,由县政府统一指导运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经济基本上确立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在发挥作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县域经济,还要不要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计划管理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正让位于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新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新的计划管理体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种既能促进微观经济搞活,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增加了压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新形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求实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尽快建立我国公关体系,使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自己.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公关提出了新要求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古代公关相当发达.然而在几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皇帝女儿不愁嫁"、一切按指令性计划办事的经济体制和长时期"左"的思想影响,国人公关意识明显的落后了.经济落后挨打,公关落后也被动.改革开放10多年来,现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相适应的法制建设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法制的同步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 社会经济体系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要把大量的分散的社会经济活动加以有效地协调,以保证社会经济有效地运行,就必须借助一定方式的规则和手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方式所运用的规则和手段是不同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对社会经济进行协调的规则和手段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基本上是靠计划指令联系起来的,经济运行主要靠行政指令加以协调,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具有法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调控方式的转换于天义当前,我国财政调控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手段直接调控财政资金收支规模,实践证明,这种财政调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难以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转换财政调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下中国的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转型在经济领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政治领域是政党、国家、社会不断分离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转型主要体现为国家与社会由一体逐渐分离。当下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关系的调整,我们要通过政党、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改革来增强政治制度对现代化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失业新动向——垄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裁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2,(22)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却占世界总数的1/4。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两个巨大的转变,即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下岗职工激增,在老的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又出现了新的失业问题,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乡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36-145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顺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关键作用。在市场化转型的初期,面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中央通过向地方分权成功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为市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改革的目标,中央通过财政、金融和市场监管领域的改革,重塑了中央权威,构筑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央一方面强化自身的政治权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破除攻坚阶段改革面临的障碍;另一方面根据前一阶段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状况,适时推动了治理权力下放,以更好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市场化转型进程中,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有效破除了转型过程中的利益藩篱,推动转型不断深入;成功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动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构筑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培育了国家治理的能力。与通过弱化中央权威而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国家不同,中国通过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成功实现了市场化转型。这既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吹响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号角,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特别是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温暖怀抱”里挣脱出来,开始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去拼搏,在市场竞争的广阔天地里求生存、求发展。面对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做哪些工作?最近,我们带着这个课题到山西省调查研究。从调查的情况看,在由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里,新旧观念的碰撞相当激烈,人们的思想空前跳荡,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把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变为广大职工思想上的真正解放,需要做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思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2,(41)
计划与市场,是在国际范围内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多次围绕这个问朋展开了讨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也应搞市场经济,正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原来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基本特点以及怎么建立这一新体制?本刊记者请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了阐述。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早在1987年就提出,计划不是社会主义所独有,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两者都是调节手段和方法,并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并建议用经济合同等形式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现将他的谈话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同志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谈及了以下一些观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相互排斥、互不兼容的.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源一般都足稀缺的.稀缺资源的配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市场经济.这两种资源配置方法的区别在于:第一,前者的主体是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配置资源;后者是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资源.第二,两者的微观基础不同.前者是一些没有独立财产,也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经历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传统体制下那种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的国家集中统一调节模式正逐步作为历史现象从现实生活中退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赋予企业等市场参与者以市场主体地位,让自由竞争及市场价格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力量,这就是亚当·斯密讲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然而光凭这只手能使整个经济运行正常化和资源配置优化吗?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理由,一是存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就是说,在一些经济活动领域,存在社会效用与个体效用、社会成本与个体成本之间的差别,这叫做“经济的外部性”。这些外部不经济的行为,如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卫生资源的配置从单一的国家集体所有的公有制模式,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模式转化,使多种形式的民营医疗机构应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自1983年以来,国家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委托培养学生,这是我国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项改革试验.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为边远、艰苦地区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6,(12)
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在回答本刊记者问题时说,“七五”期间,计划部门应当按照在宏观方面管住管好、微观方面放开放活的原则开展工作,把精力放在计划体制改革上,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加强党对市场经济的领导,当前在一些人的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如有的认为发展市场经济靠价值规律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行了,不需要强调党的领导了;有的认为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的弊端,必须把行政指令性计划移入市场经济,甚至倚权仗势参与市场竞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探索新路子,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已成为当前党建理论和实践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李勤 《瞭望》1994,(14)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实施一项宏伟的扶贫工程——“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用七年时间,力争基本解决目前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日前就我国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历史背景、奋斗目标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向本刊记者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