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恭城生态农业发到现在,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池劳四小”的经济模式在生产力不发达和社会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相适应的。但是它不是现代农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恭城的生态农业必须突破、超越家庭分散经营的模式,向产业化经营的方面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健全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才能达到“高、大、专、精、深、优”的要求,进而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打开网页,点击“学习园地”,输入注册名和密码登陆,新界面出现半月新话题:农村教育基地——滕头村之行带给我们的思考。“党的改革春风吹绿了滕头村”“现代化生态农村的巨变真是鼓舞人心”……别以为这是大学校园的BBS,这是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中学生党校的专栏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发展阶段,兵团要发挥生产建设、生态建设和和谐建设的“三个突击队”作用。农业是兵团的支柱产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凸现兵团“三个突击队”作用是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省十一届一次人代会上.提出了“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结合贵德实际,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更深层次、更高视角上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明确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水电富县的富民强县战略。要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上引导农业向生态化、有机化和观光农业及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农业生态功能的外部性,使农业生态补偿极具必要性,并成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基于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探讨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应采取相关的调节手段,使“政府+市场”型、“有效性”型,“造血”型等补偿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宏礼 《求实》2005,(5):86-88
生态农业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与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农业将成为信息社会中农业发展的主体模式,具经营方式将呈现以下6个发展趋势: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利用各类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精心组装、合理搭配、建成各种类型的多...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汪建华  蒋军 《江淮》2020,(1):39-41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淮地区。长期以来农民沿袭“一麦一稻”、“一油一稻”、“一年双季稻”等传统种植模式。农业如何转型发展,走上生态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15年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从实际出发,在传统稻区重启稻虾综合养殖技术推广,四年多来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典型示范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晏春兰 《世纪桥》2012,(11):133-134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是集齐农业生产、农业产销和农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三峡生态区,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仅可以增大我县农业生产规模,同时也体现了生态农业的附加旅游价值,积极推进我县的缩差致富进程。笔者就垫江生态农业旅游的兴起与具体发展模式进行跟进,对我县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优势分析,就生态农业旅游对我县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垫江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大农业”是指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品牌农业。这是把农业与科技、环保、信息、市场、安全、质量、效益等属于第二、三产业范畴的各个领域紧密连在一起,与第二、三产业相对接、贯通三大产业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三大农业”,树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信息农业为手段,以品牌农业为发展目标的战略思想,对于加快富民兴桂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作用。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污染少,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且名特优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一批驰名中外的传统品牌,加上信息技术的支撑,具有发…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18):I0001-I0001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贵州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绿色生态、优势特色、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科技的强力支撑下,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农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74.26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029.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411元增长到2013年的5434元。本刊编辑部通过采访调查,特别遴选出贵州科技支撑生态农业发展十大亮点事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殷强 《唯实》2014,(7):58-60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友好型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洪泽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域面积占比达54%,大型河流、湖泊水质达三类以上;全县35万亩耕地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白马湖沿线10万亩土地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种植条件;全县空气质量达良好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2%以上,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建设定量考核保持在全省前十名,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标准。基于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洪泽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意见,以培育和打造生态产业、生态园区和生态品牌为突破,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优质稻米以及以“三水”(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21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全部达超序时进度,其中已有10项建设指标全部完成。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全省同类县区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粮食生产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和国家级有机水产品基地、丰产粮示范区等多项称号。  相似文献   

13.
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林  喻林  刘克春 《求实》2012,(1):52-54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前行,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由于生态农业的特殊性,我国生态农业企业比一般农业企业生存压力更大,因此,从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甚至产品销售环节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生态支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诉求,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教授卖大米"事件的出现说明农业经营方式从石油农业型向生态农业型的转变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要面临诸多的困境.但是,该事件不断向前推行的动态发展也给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从中也可能会找到化解制约生态农业发展因素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20,(13)
正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生态农业综合考量社会、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有效解决农业资源紧缺和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  相似文献   

16.
戈壁农业是在当前我省水土资源与环境“硬约束”条件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业态,是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的新思路,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通西北乃至中亚、西亚、中东欧市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山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实践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山西有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多样的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山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应采用不同模式,即立体农业模式、综合农业模式和多级循环利用农业模式等。山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理论指导上应体现既重视生态恢复重建又要同步发展农业经济的指导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是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协调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认识是关键,法规是保障,政策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我国能否较快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农村是关键.因此,立足于在全国农村率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典型,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出其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广大农村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奉化市滕头村是浙东沿海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享有宁波市文明单位标兵、浙江省小康示范村、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球生态500佳等多种荣誉称号.先后有5万多位省内外客人,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位外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江泽民总书记也曾亲临视察,并欣然为之题写村名.滕头村为什么能够获得那么多的荣誉,受到人们如此的青睐?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对滕头村作了全面考察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跑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像这样实现全面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典型还是第一个.”事实的确如此,如今滕头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环境优美、道德高尚、科教进步、文娱活跃”这种全面协调发展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自然资源协调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各国政府、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外 2 0年来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证明 ,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在东西方农业学术界 ,最大的热点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表述为 :“管理保护自然资源基础 ,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 ,以便确保获得和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 ,这种可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