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四轮驱动"加快农民增收卢跃东中共桐乡市委书记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桐乡必须抢抓中央和省委深化各项改革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拓宽经营性收入渠道。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这种靠天吃饭、小打小闹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桐乡必须抢抓中央和省委深化各项改革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为此,我们组织了几位从事农业工作的领导和一直致力于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畅谈自己的高见,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此乃古之明训。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一项最根本的工作,任人唯贤是我党干部路线的一项基本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无不在选贤任能上狠下苦功。但要做到任人唯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一是少数领导同志由于受政治觉悟、政策水平、传统观念、用人个性等因素制约,容易任人唯亲,这主要靠提高领导者的政治觉悟和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最突出难题,也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剧,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十年平安建设,为浙江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刊从2005—2012年度连续8年获得平安市县称号的57个市、县(市、区)中约请了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主题,谈成功经验和未来实践,供参考借鉴。平安促进和谐,平安推动发展,平安绘就幸福。我们秉承"让每一寸土地都有精细化管理,让每一户人家都有心贴心服务"理念,建立"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和"17654"民主民生互动平台,全面推进社会协同治理。——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4,(3):10-11
2003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比上年增加82元,增长4.1%。其中,工资性收入785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230元,分别占37.5%和58.7%。在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农业(种植业)收入占56.9%,林业收入占6.5%,牧业收入占21.6%,渔业收入占3.3%,二、三产业收入占11.7%。从以上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多维的视角深入研讨农民增收的新思路与新对策,以综合的措施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促进威信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县委、县政府要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如既往地抓好重大生产环节和农业重要工作的检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到位。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内部结构调整。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从实际出发,选准一个“调”字。威信应该着重按照“巩固粮烟,壮大畜牧,中…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链条”。农民增收问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今年1月,党中央召开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广辟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在一些市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南通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不少委员反映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下滑,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持续走低。二是农民人均货币性收入减少,特别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幅度较大。三是农村低收入户比例增加。据南通市统计局提供的6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增产不增收。近几年来,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加之有的地方不执行国家保护价,这是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1999年,南通市农民人均出售粮食159公斤,比1998年增加20公斤,增长20%。由于1999年农民出售粮食的平均价格下降16%,致使  相似文献   

11.
泽普县奎依巴格镇人均耕地不足2亩,可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达到4200元。人多地少收入却不低的窍门,就在于这里的农民面对邻近的塔西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3万人的大市场,善于动脑筋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随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以获得最好的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杨波 《公民导刊》2013,(11):66-66
<正>今年7月下旬和10月中旬,记者跟踪拍摄了重庆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农委畜牧水产站高级畜牧师尹思明在饲养场辛劳工作的身影。30年来,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天寒地冻,尹思明代表都坚持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进行畜禽养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彰显了一名人大代表的为民发展责任。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7)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定州要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大目标的关键点,培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优势,实现数量效益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市场取向,发展订单农业。农业是承担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规避市场一体化风险,有效解决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一号文件,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份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对农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让农民看到了希望。文件强调,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是2004年全党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内外抓,重点抓,综合抓,长短抓”的思路,来宾市把这一思路全面贯彻到基层,将特色农业当看家本领,以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品质,用“三化”促劳动力转移,保投入稳固农业基础,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6.
2月8日,文件序号是中共中央2004字第1号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由新华社正式公布。这是自1986年以来,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三次”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是惠及广大农民的一件大事。本刊组写了这组答问介绍该文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它的基本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春风得意永联人踏着三月明媚的春光,我们来到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华夏第一钢村”的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在永联村委会,一位村干部高兴地告诉我们:2003年,村属永钢集团实现销售53.4亿元,创利税4.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860元,有近一半的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公寓和别墅。就在20多年前,永联村还是一个有名的穷村,全村人均分配仅68元。何以从68元跃升到8860元?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片荒芜的江滩勃发了生机。如何让农民走上富裕路?永联村的领头人吴栋材,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农民单靠农业增…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带乡的城区如何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工农及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集中刊发襄城区一组写经验、谈体会、谋发展的文章,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保华 《群众》2006,(9):53-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三农”中农民是主体,而对于农民这个主体来说,增收问题又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农村社会才会实现安定、和  相似文献   

20.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我省改善民生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特别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重点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