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社会中民间谣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清代是距今较近的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谣谚丰富多彩,其中涉及时政的部分,是在缺乏表达途径的时代,下层人民呼声的一种表达。由此形成的社会舆论,在当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比较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例在清代的法律体系中不仅承担着辅律而行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例还在实质上承担了修改完善整个法律,使得律文能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前提下获得实质上的发展,这就是以例修律的概念。清代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探究清代统治者在造妖书妖言律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条例来实现统治者的需求并应对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来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叛乱和抵御中亚外敌阿古柏入侵等事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通过一系列移民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新疆的治理,新疆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原与边疆各民族间的文化进入快速融合时期,中原汉文化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影响极为显著,我们可以从当地民居的汉建筑元素明显看到中原文化对这一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中原汉建筑文化自清代以来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影响这一典型现象,从内地与吐鲁番地区在政治关系、垦殖移民、商业贸易等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地区满语的使用开始于清入关前后,康熙时期,官方及民间出现满语使用的繁荣。与辽宁、吉林相比,黑龙江满语衰落时间相对较晚。至光绪中期,由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及满汉融合的不断深入,满语开始出现衰微,清末民初,满语已基本被汉语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母训是《清代朱卷集成》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部分考生在"慈训"中记录了自己的家训和家庭情况,描绘了母亲教育子辈的过程。考生将母辈训示写入个人履历,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科举启蒙阶段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清代贞节观念下抚孤教子的普遍现实。文人们通过课子图等方式表达对母辈的怀念,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科举时代下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角色,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女性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6.
侯宣杰 《桂海论丛》2011,27(3):112-115
清代的广西地方官府在维护市场规则、统制经营、调控金融和公务采买等方面所采取的市场干预行为对当时广西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因违反市场规律而导致经济波动不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进 《传承》2012,(14):76-77
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清代洮河流域的城镇布局与区域发展进行初步探讨。通过研究清代洮河流域的城镇的布局与发展,从而总结传统,结合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揭示洮河流域——以甘肃临洮为例的社会内涵与城市文化底蕴及洮河流域城镇布局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封建时代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一入仕途,头戴乌纱,衣着青紫,权势煊赫,富贵随之。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妻以夫荣,子以父贵。生活在这样家庭背景下的官宦子弟或世家子弟,便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引起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文书中的“四至”    在阅读清代台湾文书时,我们会发现每张土地文书,不论买卖、典胎、阄分、租以及官方发给个人的垦照,谕示等等。大多不厌其烦地载明土地的四至,有时一张文书里没有详列四至,但我们往往可以在该文书所属的那一宗文书里发现其“上手契”已做好了这件工作。试举一例:     立给垦单人业主萧联丰,有旱埔园二埒,坐落低水埔,上埒园东至山坎,西至圳,南至辜宅,北至赖宅。下埒园东至赖宅,西至林宅,南至赖宅,北至林宅,四至俱各明白。今招陈宅认佃耕作,议约犁头银二十大员。银即凭中收讫,园即自备…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社会的螟蛉子风俗甚为盛行,这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在社会普遍接受螟蛉子习俗的同时,螟蛉子仍处于较低的地位,这从财产继承的民间惯例可以得到反映;而政府的法律规范更凸显了螟蛉子的尴尬地位。尽管如此,政府在落实法律规范时仍不得不鉴于现实而作出调适与折中。这些都体现了传统宗族观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嬗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至今仍让人们心有余悸,也给人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危机时期的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如何稳定人们的不安心态和保证身体健康?为了防止传染,目前有效的办法是隔离与检查,可以说国家启动了非常时期的社会动员机制,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谢光辉  张俊岭  李梦龙 《求索》2005,(6):135-136
学者间广泛而密切的交游是清代学术得以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就晚清考古学家吴大澂与几位朴学大师的交往,来分析学者间的交游对清代学术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书编者于2006年8月14日写的该书《后记》中介绍说:“一年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海内外中国灾荒史研究领域的诸多先驱及中青年学者近五十余人共聚一堂,相互切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芳妮  赖全 《求索》2013,(1):116-118
信仰的神圣性是道教徒提升其世俗生活的精神情怀,而宫观经济则是道教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道教而言,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消弭的矛盾张力。张良庙是道教经济的重要实体,从张良庙现存的碑记中可知增加宫观经济收入并非其最终目的,张良庙在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宫观经济的同时,发扬了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教理念,扩大了道教的社会影响,即张良庙在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之间达成了一种理性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张良庙宫观经济之发展可称为清代民国以来道教宫观经济发展之典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由律文引申出的自愿原则被官府作为审查与监督行会与行规的标准。这些都使得清代的行会规约体现出了很高的自治性。国家权力不过多介入商业社会,政府充分尊重商人们的自治精神,这在当下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俊秀 《探索与争鸣》2020,(2):86-90+159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社会化过程,使得个人隐私遭受侵犯的问题凸显,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一直在人们普遍的隐私焦虑、微弱的隐私保护和无奈的隐私交换中快速推进。数字社会的隐私呈现出两个新特征:一是隐私信息化,信息时代的隐私典型形态是数字的;二是信息隐私化,在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和使用中,一些原本不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成为了隐私。数字社会的良性运行需要重新界定隐私的边界,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应该遵循八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周向阳 《求索》2010,(2):200-203
清代“群体性事件”频发。清政府积极立法,《大清律例》中制定了多条专门性条例,这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条例虽未独立成篇,且不系统,但其内容广泛,规定具体,构建起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律制度,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大体上有法可依。不过,这一立法仍相当粗糙和模糊,刑罚过于严酷,使法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且,清政府将“群体性事件”非法化,断绝了民众正当表达和协商的途径,使社会矛盾长期累积而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最终民众只能通过极端的、暴力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立法在民众的反叛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喜凯 《传承》2014,(4):142-143
清代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满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在重要城市及军事要地派八旗兵驻防,修建满城。清代在甘青地区先后修建了两座满城,永登满城是清代修建的24座满城中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古为今用的军事驻防地。  相似文献   

19.
王志林 《求索》2008,(12):123-125
《驳案新编》为解读清代中央司法的驳审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文本素材与研究视角。驳审程序全景式地展现了地方官员(以督抚为主)、以刑部为中心的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参与重大案件审拟覆核的司法活动,反映了传统司法将裁判的专门活动融解于行政体制之下的基本特征。驳审程序是传统司法的重要遗产,但其司法依附于行政的特征则成为现代法治进程的一份历史重负。  相似文献   

20.
清代苗族解纷文书如诉状、判词、告示、乡规、契约等对于研究清代黔东南苗族地区在剧烈社会变迁背景下纠纷解决方式的演变,展现苗民真实的法律生活和司法图景具有重要价值。清代黔东南林业贸易的繁荣和流官体制的建立,促使苗民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理师诵唱演变为请中理讲——禀(送)官究治,衍生出民间调解、官府审判、官民互动相结合的苗民独特的解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