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县委组织建设,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这就务必做到如下五个方面:审定权力的合法来源,务求做到“权为民所赋”;划定权力的使用边界,务求做到“制为民所建”;制定权力的运行流程,务求做到“利为民所谋”;确定权力的监督方式,务求做到“权为民所察”;评定权力的运作绩效,务求做到“权为民所考”。  相似文献   

2.
县委书记在地方是一个位高权重岗位,但其权力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腐败的泥沼。如何从根本上规避县委书记的权力风险?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权力风险规避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分权,建立权力配置机制;增加"成本",创新权力制约机制;发扬民主,完善干部选拔机制;有效制衡,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奖惩并用,构建激励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政党,对公共权力具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指明了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权为民所察指明了权力的主体和运行,权为民所用指明了权力的性质和归宿。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确定科学的选举程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规范权力的运行流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评估权力的运行绩效,务必做到“绩为民所考”。  相似文献   

4.
权力一旦失去它的公共色彩,必然滋生腐败。运用社会学视角来分析权力腐败,发现权力腐败具有如下特点:权力腐败逐渐具有结构性特征;权力腐败与社会资源掌握的程度有关系;权力腐败寻求合法化的“外衣”;权力腐败成为一个不断膨胀恶化的“利益满足黑洞”,经济利益集团与权力结合形成经济一权力交易联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进一步分析腐败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危害,为权力腐败的预防提供一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达  刘毅 《理论前沿》2003,(22):36-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仅仅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其中以民主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础,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关键,以法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本措施,以德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发文说县委书记已成腐败高危人群。 县委书记到底有多危险?安徽阜阳在短短的三四年里,被查出的县(市、区)委书记就多达18名,而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像广西武威等地那样连续两三任县委书记落马的“前腐后继”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8.
权力腐败是一种客观现象。从具体个案的分析视角分析权力腐败问题,能对某一腐败现象作出更为细致入微的解剖。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在整个权力腐败问题域中具有突出典型性。数据表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因其所处岗位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不同特征。从领域看,多面向并存,"三重一大"尤为突出;从形式看,窝案串案增多,腐败共同体逐渐显现;从规模看,贪腐数额、谋取私利巨大。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诱致的结果,绝不是某个单一因素所致。其中,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导致的权力失控与潜规则盛行、熟人政治而形成的生态异化是两大诱发因素。这说明,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实施有效治理,关键是在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抓好"科学配权、规范用权、有效监权、严惩滥权、生态引权"这五大实践节点。  相似文献   

9.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这就必须及时总结各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新路子,提高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