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的副标题为“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作者长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本书的视角,就是以历史探幽的方式来体现这一研究。作者撷取两个现代知识者的形象——黄炎培与张君劢,以传记的体裁,具体展示了他们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充满困惑的历史旅程。 历史地反思如下主题,构成了本书的研究架构:尽管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某种条件下可能游离于政治之外,从而以独立的品格从事学术活动,但一旦要以社会良知的姿态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时,他们对自身的这种双重际遇就不可回避地表现出一种现实悖论,这就是在知识者与济世者之间进退维谷。作者将此一现象归结为是现代知识者在精神与行为上的“入世与出世、改制与启蒙、统一与民主、独立与依归、超然与介入、正义与生存”(第286页)的困惑。而此困惑不惟黄张二氏独有,实为现代知识者群所不同程度的遭遇。当然,无论是内心的精神状态,或是外在的行为选择,本书的最终结论认为,黄张二氏作出最终人生依归的抉择,决非心血来潮的表现,而是对现实政治长期观察与思考,同时结合自身内在素质与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费正清等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第二章(“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第二节(“巩固与重建”)中的“城市群众运动”,即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运动、“五反”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论述作一评析。 本书作者在这一章节的概括性综合论述中,总的说来,对新中国前七年(按照本书的分期方法是前八年)的历史评价是相当高的。作者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分裂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来了。中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朝鲜打得胜负难分,由此而树立了她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全面梳理党所走过的非凡历程,阐述发展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从中汲取营养,是中共党史学界的重大责任和现实任务。本期"党的思想理论史研究"栏目选择的主题是:"以学术史为基,深化中共党史研究"。近年来,《北京党史》期刊特别重视学术史研究,在编辑每篇文章时,在编辑部组织的评刊例会中,都强调要从学术史认识问题、判定稿件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4.
本书以 1919~ 1936年科学思想文化史为研究主题 ,因而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学技术史。其特点是将这一时期的科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深入考察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科学”在中国的历史流变 ,考察中国科学在二三十年代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 ,特别是对科学本土化、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以及科学文化与现代化诸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作者段治文对这一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作了三点说明 ,第一 ,对五四之后“科学”在中国的命运与历程 ,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学术界缺乏完整的研究 ;第二 ,…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研究学术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有鉴于学术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动态过程,研究时要特别注意到,学术史不同于一般的研究史,应对学术史给出明确的定义;学术史是批判的学问,其研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直面矛盾、探究疑难。这些特点在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学说的“思辨”、参与“问题与主义”论争、重新认识“民彝”思想、参加西湖会议等课题的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改造》     
本书是作者于风政计划撰写中的新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的第一部 (194 9~ 1957) (第二部《炼狱》,写 1957年至 197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部《新生》,写 1978年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本书不是执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史 ,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史。”(前言 )这段历史是知识分子政治思想、政治感情被“改造”的历史 ,也是他们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被“改造”的历史 ,更是他们心灵道德、人生价值被“改造”的历史。作者笔下 ,一场场运动 ,一桩桩事件 ,一个个人物 ,在这几年中不断地上演 ,其中的一批角色 ,似乎“一转瞬间 ,就交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无疑是一位重要人物。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尤其是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与思想变迁史,就必须解剖郭氏的思想特性与分析其学术成就,因为郭氏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类型。这本反思郭氏思想轨迹的论文汇编,大抵反映了这种类型的面貌与特征。有关郭氏的研究,在本世纪20年代业已开始,到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有专门的学术研究团体,也有专门的学术刊物,可谓显学矣。然而,从进入90年代始,中国学界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郭氏也就成了一系列反思对象中的重要一员。由于郭氏的经历与地位的特殊性,使得这类反思更富于警示意义。本书共分四部分,“暮年心路记”主要记述郭氏晚年在政治漩涡中的处境,以及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文化学术大批判潮中的心态,其中涉到了郭氏与鲁迅、陈寅恪、谭其骧、萧乾、沈从文等人的关系。“学术存疑录”主要讨论郭氏在学术上的是非得失,其中对《十批判书》与《李白与杜甫》等  相似文献   

8.
“五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话题,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或文化的,此一话题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关“五四”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走热,可见“五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魅力了。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博士的这部《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正是一系列“五四”研究论著中的一部。该书除导言外,共有八章,即:第一章、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知识  相似文献   

9.
史学评论的滞后 ,影响于史著质量的提高甚巨 ,这已引起史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书即是此一关注的产物。 1996年春 ,北京六家史学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第二年《史学理论研究》加入 ) ,合作成立了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 ,本书即为七刊小组所编。多年来 ,史学界学风不正 ,因素多种多样 ,其中缺少严肃的史学书评是一大原因。“学界蝗祸”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教材式的所谓论著这一类学术腐败现象 ,在史学界的反映 ,理应列入“学术打假”的范围。史学书…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简史》,虽然只有16万字,但通读全书,深感它是一本史论结合、学术水平很高、时代性思想性政策性导向性很强的党史精品。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很有指导、启迪作用。笔者认为,该书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书系黄仁宇研究中国历史一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其主题在于展示他的“大历史”观。作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个案研究,蒋介石成为有价值的选择对象,反映出作者的两个考虑: 第一,对现代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具备主导作用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其研究与评价立足点应“先着重历史之长期的合理性,次及于褒贬”(第406页)。其目的在于使历史研究能与“现情切实衔接”。 第二,基于“中国的长期革命,旨在脱离旧式农业管制之方式,进而采取商业原则作为组织结构之根本”(第7页)的历史判断,进而揭示历史并未为蒋介石企图在中国创造一个高层机构而提供这样的成熟条件。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始终围绕“macro-history”——“长历史”、“大历史”这样一种史观展开对蒋介石的研究。在作者看来,从”大历史”的角度研究蒋介石,其功效在于评判蒋之历史可排除道义为基准的情绪牵制,而与蒋氏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亦可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尽管作  相似文献   

12.
副标题 :90年代文化研究。作者 :王岳川。本书借鉴著名心理学文化学家拉康的“镜像”概念 ,对中国90年代思想文化作了全方位的扫描。这种扫描是以“‘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作为出发点 ,从公共空间和个体伦理入手 ,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代‘文化镜像’分析视角 ,去审理 90年代中的文化症候和思想景观 ,关注被各种主义所掩盖的真实问题 ,以及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的后果。”(引言 )实际上 ,作者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镜”中 ,对中国文化自我加以重新体认 ,书写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诸问题 ,在…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中国现代史研究在民国史、中共党史、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史诸领域,通过发表大批学术论著,举办一系列专题学术讨论会,继续得到拓展。一、民国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之处一年来,在民国史研究园地里,先后有黄兴研究学术讨论会、唐绍仪学术研讨会、抗战时期国统区学术讨论会、“40年来台湾史学”研讨会、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首届全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讨会的举行。倾心于中国现代文化研究的学者们,还于4月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以着手对文化史这个史学研究处女地进行开垦。据笔者初步统讨,全国各地出版的民国史专著、丛书、学术论文集、人物传评、回忆录和专题资料汇编不下60余种,发表的论文400余篇,一派兴旺繁荣。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研究的反思与瞻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将毛泽东研究看作是20世纪的一门“显学”,恐怕不会引起什么非议。处在世纪之交,我们从学术发展的角度对这门学问做一冷静的学术史反思和瞻望,显得十分必要。我以为,要将毛泽东研究这门“显学”推向21世纪,应当认真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对毛泽家研究是公认出魔人的学术典音字就学术研究本身而言,总结过去、拓想未来,终究离不开学术史研究。这种高品位的研究一般产生于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终结时期,如同一个补给站,为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进行学术史研究首先就要给学术研究做出历史定位。那么,对毛泽东研究应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评介王淇谢忠厚、萧银成主编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及其经验的学术专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说理深透。本书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了抗日战...  相似文献   

16.
读了贵刊1996年第2期上的(社会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断想)一文后很受启发,在赞同该文基本思想之余,还有几点不同意见呈上,愿与作者商议,并请同志们指正。首先,讨论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应占什么地位。该文提出,应以社会现代化理论为’“基本范式”,“重新架构”中国现代史的“基本体系”,笔者认为值得斟酌。因为尽管中国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与现代化理论所阐述的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但中国现代史却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史有很大的区别。其一,在研究内容上,现代化理论所关注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动…  相似文献   

17.
副标题 :关于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作者 :陈佳。邓小平历史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其思想资源 ,一方面固然源自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考察 ,而另一方面显然也根植于对中国历史 ,尤其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与建设史的思索。从思想史上说 ,邓小平历史观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现代中国历史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意义上说 ,它将毛泽东思想之史观 ,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此 ,对邓小平历史观的研究 ,应是中共党史 ,乃至整个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着眼点并不是在阐释邓小平的纯历史学理论 ,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学术前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和修改具有独立而显著的学术史地位和思想史意义,仅从中卷稿秉承和践行的“历史学化”取向、重视和吸纳以往研究进展的学术自觉以及“大时空观”的前瞻性治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即可管窥一斑。中卷稿为促进学术史研究乃至整个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转型提供了很多思想与理论资源。党史学界今后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继续重视和推进中卷稿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夏衍 (190 0— 1995年 )的自传体回忆录 ,主要记述建国前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过的文艺领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纷争。作者与世纪同龄 ,阅尽人间哀乐 ,其生命档案里 ,装着中国的半部现代史、半部当代史 ,其中所提供的丰富的文艺运动史资料 ,当为研究者所珍重。全书共分七部分 ,而题为“左翼十年”的第四、五两部分 ,对详细了解二、三十年代中共与文艺界的关系 ,尤具价值。书中作者的记事态度堪称严谨 ,不为尊者讳 ,亦不为亲者讳 ,体现了这位历尽沧桑的资深文艺工作者的劲节清操与人格风范。本书由三联书店 2 0 0 0年 9月出版 ,为增补本…  相似文献   

20.
文坛风云录     
本书作者黎之,原名李曙光,长期从事新闻、编辑、文学写作和文艺组织工作。本书是作者历年来撰写的有关建国后文坛风云的文章汇编,共20篇。这些文章部分文字曾在《新文学史料》以“回忆与思考”为题发表,广受欢迎。在内容上,本书主要记还从50年代起,以批判《武训传》电影为始点,到“文革”初期以打破所谓中宣部“阎王殿”为止,发生在我国文坛历次重要的运动与事件。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内容的翔实性,因为作者的工作关系,书中记述的事件或运动过程,大都为作者所亲历。将自身所亲历的事件真实地记录下,应是历史研究的手段之一,其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