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诞生不久,金仲华受宋庆龄委托创办对外宣传刊物《中国建设》(现易名《今日中国》)并担任首任社长,为对外宣传新中国付出大量心血。在纪念他今年4月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缅怀他对杂志社的关怀,我想起在总编室工作时,曾见到他遗留下的一些信件,尽管是片断,但字里行间,洋溢着这位宋庆龄的挚友、国际传播专家对《中国建设》的殷切关怀与期望,其中有转达宋庆龄指示的,也有他本人的指导与建议。现在重新学习,对今天的对外传播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1917年跟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后在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和《北平时事日报》工作。1933年与斯诺相识,1937年在斯诺创办于北平的英文杂志《民主》从事编辑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作为美国台众社记者奔赴南京、广州、武汉及山东台儿庄前线采访。1938年应宋庆龄邀请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持英文半月刊《新闻通讯》,积极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的,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于1960年毕业,被分配到贵州安顺的卫生学校任语文教员。这样,我和本书的作者"北大老五届"的同学,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据本书的《跋》介绍,老五届包括"理科1960-1965级,文科1961-1965级"的同学,那么,他(她)们都是在我毕业以后入学的,是我的师弟与师妹;他(她)们又在1968年或1970年被发配到了基层,其中就有到贵州的,而我已经在那里生  相似文献   

4.
我于1949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参加了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杂志创办全过程,历任《中国建设》办公室主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在《中国建设》(现称《今日中国》)杂志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自己所经历《中国建设》创办始末的点滴往事,——涌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张汉青文集》(上、下卷),文道合一,诗文并茂,而且豁达通脱,备切实用。我在汉青同志主持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工作过,对他辛勤地在“文明园地的耕耘”和他在这方面的文章,倍感亲切!这些文章中蕴藏的哲学智慧,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走向理性化很有裨益。 一 用整体说明部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不久,许多问题人们还认识不清。汉青同志在广州市委主持精神文明工作,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作出的论证有深度也有新意,很有说服力。他不是就精神文明谈精神文明,而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一个部分来论述。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减灾》2007,(4):3-3
感谢《中国减灾》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也是《中国减灾》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这本杂志中,我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在减灾方面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接触到最新的减灾信息,而且学到了很多防灾减灾的知识。这些内容对像我这样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贵刊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知识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我的一些同事也很喜欢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在《中国减灾》走近我们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之际,我由衷地对它说一声谢谢,希望它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吴光祥 《群众》2022,(2):63-6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成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启动,经过多次修改,1954年9月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10,(4):64-64
历时一年的"我与肢协工作"征文于2010年第三期圆满结束了。这是我们《中国残疾人》杂志与中国肢残人协会第一次合作举办征文活动,是新一届肢协领导推进全国肢协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
蝴蝶     
宇文正 《台声》2014,(5):49-50
<正>一位监狱写作班的学生坤给我写信问起一事,张爱玲《流言》中的《炎樱语录》里,"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而他读到另一个说法,泰戈尔的《飞鸟集》里也有"蝴蝶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之语。他说泰戈尔在张爱玲出生(1920年)之前已获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张爱玲怎会不知此句话的出处?"  相似文献   

10.
王成 《小康》2005,(12):78-78
《中国海的怒潮》(1933年)导演:岳枫影响力: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较早反帝反封建主题的影片之一。影片中的渔民们为保卫中国领海,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该片是1933年“左翼电影年”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影片冲破重重封锁上映之后,在人民群众中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风云儿女》(1935年)导演:许幸之影响力:影片描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青年的精神状况及社会意识,向全国人民传达了抗日救亡的号召。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严厉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政治形势下,这种呼声尤其可贵。由聂…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我,采访过各种群体。其中,最能打动人心、感人至深的莫过于默默奉献的人民警察。因为心存感恩,我习惯于将镜头对准这群忠诚的人民卫士。宋建国,今年51岁,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化一大队的民警。他爱好文学、喜欢绘画,剪纸更是他的强项,他是宣化警营乃至宣化人熟知的"文化人"。我们相识已有20余年,他对我来说亦师亦友。我们都知道,交警的工作不分昼夜、栉风沐雨,但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仍坚持用自己这一特长来表达对警察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他的作品充满着"红色"味道,《焦裕禄》《开国将帅》《学习十八大》《神州飞天》《中华民族魂》……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 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13.
凯利·穆利斯是谁?我知道,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为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唔,我还知道,他被科学界内的许多人视为“诺贝尔奖得主中最神秘的人物,他的心灵风趣、舒缓,并打破了传统”。啊,我还记得有人说:“穆利斯已经成为已故的理查德·费曼的疯癫科学天才桂冠的继承人。”费曼也是美国人,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天才和最喜欢、而且精于恶作剧的大师。看来,我对穆利斯早已“相当”了解。其实不然,我真正了解他,是在看了他写于1998年的自传《心灵裸舞》以后。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的杰作——《流民图》 《流民图》是蒋兆和在1941年到1943年创作的巨幅人物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战争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人民渴求生存,渴望和平。特殊的历史背景激发了画家创作《流民图》的灵感和情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再一次深入阐释"中国梦",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我心情激动,立即拨通了蒋开儒老师的电话。蒋开儒是中国著名的词作家,他创作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已红遍大江南北,而作为姐妹篇的《中国梦》亦唱响。和蒋开儒谈着谈着,电话这头的我眼前不禁浮现因工作关系,多次走近蒋老师和他的《中国梦》的情景……梦的诞生"中国人,爱做梦,千年美梦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16.
看到人大建设杂志社举办的“我与《人大建设》征文启事”,我的心头不禁为之一热。到人大工作五年来,我是伴着《人大建设》杂志一起走过来的。其中为文的辛酸苦辣以及从编辑那里受到的启迪和教诲,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18.
两件与南京有关的事触动了我。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我的老乡程平源来看我,他是来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一个农民工座谈会的。他递给我一本刊物——《中国工人》2010年第1期。头条文章,就是他和清华大学沈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潘毅教授合写的调查报告:《谁的责任——张家界籍建筑风钻工深圳集体罹患尘肺病调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国的文坛和影视圈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是声誉鹊起、家喻户晓,他就是著名的谍战小说作家麦家。从今年2月9日起,由麦家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风语》,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受到观众的好评。此前由他创作的谍战小说《解密》,荣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被拍成电影后,曾获得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多项大奖,有媒体甚至称他为"中国新智力小说的开创者"和"商业谍战片之父"。2010年12月,麦家又当选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笔者近日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20.
我一生中,拥有众多的朋友,有中 国人,也有外国人。而且,不少人还是 可以推心置腹的至交,伊斯雷尔·爱 泼斯坦(Israel Epstein)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都喜欢昵称他为"艾培"(Eppy)。 外表上,他是个十足的大鼻子洋人,但 在感情上却是个朴素的中国人,而且 早在1957年就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听过他分析评论中国问题的人,不能不 承认其深度为一般中国人所不及。高层 面外国人访华,都以能与他见一面为极 大荣幸。今年4月20日将进入九十高 龄的爱泼斯坦,实际上是以他独特的视 角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绝大部分岁月, 他的众多著作已成为中国历史宝库中的 特殊财富。 早在抗战时期,我就读过爱泼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