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盛来运 《求是》2013,(19):29-31
从2011年1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去年4季度略有加快,今年又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季度回落至。如何看待增速下滑以及未来走势,关键是理性把握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与"不变"。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表现为三次产业的增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上.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分析产业演进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消费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上处在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2004年世界经济年度增速破了此前近30年的记录。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虽然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4.
问: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公布研究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全国政协日前举行专题协商会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此前,也有不少人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5.
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题是"稳中求进",2011年同样的会议提出的则是"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2010年是"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三年的主流各不相同,体现出中央高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也体现出下一年度可能出台的政策与经济的走势。2012年是中国继往开来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的高层成功进行了换届,2013年则是政府高层的换届,所以稳的含义就会特别丰富。  相似文献   

6.
张立群 《新视野》2005,(1):10-12
经过2003年底特别是2004年4月以来的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关系趋稳,结构失衡和供求矛盾有所缓解,经济增长逐渐回落到合理区间。但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消除,体制性矛盾日趋尖锐,宏观调控中一些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应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同时,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调控力度,完善调控方式,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7.
王旭明 《共产党人》2012,(14):33-34
正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通胀压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正迎来更大的考验,巩固"十二五"良好开局、实现"稳中求进",任务十分艰巨。从一季度主要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宁夏经济持续发展,民生继续得以改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引黄灌区春播好于上年,春播质量高;山区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冬小麦返青正常。畜牧业发展稳定,规模以下工业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经济发展态势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四川经济发展极其艰难的一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一缓再缓,预期不断调低,国内经济减速换挡,增速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受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四川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加之前几年高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增长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开年一季度经济增长8.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的下行局面,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牢固树立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积极组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上半年经济增长平稳回升到8.5%,并在三、四季度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8536.7亿元,增长8.5%,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9,(2):54-55
2008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5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这一年,中央领导层密切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审慎而灵活地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些面对内外环境众多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使得中国经济前三季度GDP增长保持了9.9%的较高增长,实现了全社会稳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大量的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虽然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其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益,即经济增长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状态.经济结构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具体体现,又是资源配置效果的深层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及其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变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将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2009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宏观政策新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一年一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这次会议是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换是否到位,而税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并彼此适应.加快税制改革,发挥税收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保国 《唯实》2002,(2):33-37
经济增长趋缓是国内外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长是各国中央政策的一项基本内容。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央政策 ,对我国治理经济增长趋缓问题可提供一些思路。我国当前的政策目标 :长期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和运行环境 ;短期是通过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政策来扩大内需从而提高价格总体水平 ,遏止经济增长趋缓的持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福建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增长的变动轨迹、发展特点和增长因素,指出福建经济增长模式是一个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文章认为"十·五"期间福建经济的增长依赖于知识,知识是福建"十·五"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福建"十·五"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变革的重要阶段,如何顺应全球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加快发展服务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2011年宏观经济将进入平稳温和的趋势性增长 2010年以来的实体经济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从2009年一季度6.5%的增长(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最低点基本也是6.5%触底)到2010年一季度的11.9%,可以说是刺激政策需求主导下的超常规刺激带动经济复苏;第二阶段,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的高速增长到之后的平稳回落,估计会持续到2010年四季度或2011年一季度,可以称为刺激政策的退出阶段或者说是正常化阶段;第三阶段,即进入常态化的趋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既是中国经济迎来增长质量全面提升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能否初步实现增长动力切换的关键五年。中国要力争在10年内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实践》2015,(3):54
<正>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新常态"是相对历史上的"旧常态"和"非常态"而言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增长;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将经济切换到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的"新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12):55-56
周英峰在10月2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前3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低于一季度的10.6%和二季度的10.1%。在当前各种不利因素困扰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人们显然会对未来有所担忧。担忧可以理解,但恐慌没有必要。与过去5年相比,9.9%的经济增速确实有所降低。但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相比,仍处于较快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