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拉格之春"这一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事件与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的改革及柯西金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同根同源,都是冲击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尝试."布拉格之春"及苏联的出兵镇压对苏联内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得苏联反改革力量占了优势,停止了"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它还使得苏联由"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走向了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政治;同时,它使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走向全面保守,空洞的意识形态宣传代替了理论上的探索.苏联出兵镇压"布拉格之春"是苏联走向全面停滞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1986年3月,联邦德国科隆东方学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海因里希·福格尔博士应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前来进行学术访问,并就苏联经济问题发表了看法。在谈到苏联的经济改革问题时,福格尔博士说,苏联经济改革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处理中央计划与地方计划之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经济中的技术革新及与西方贸易等问题,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如果苏联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能顺利完成的话,反对改革的人就会提出,不搞改革也照样能行。那么,改革的紧迫感就会丧失。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设备更新,而在于人们有追求革新的思想,改革意味着要众多的苏联企业领导人承担风险。此外,改革要改变原来的生活节奏,打乱平静的生活。苏联目前还没有一个大规模进行经济改革的可行方案。戈尔巴乔夫要把第十二  相似文献   

3.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权力移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苏联解体。在那样的条件下盖达尔实施的“休克疗法”改革没有获得成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应辩证地看待俄罗斯改革,改革绩效的评判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2006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谭索的新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该书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戈尔巴乔夫六年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论述与分析,对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做出了理论性的总结。现在学界一般都称“苏联解体”,该书认为,苏联不仅仅是解体,而是毁灭。在俄罗斯,不仅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已被摧毁,而且连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苏维埃”这个革命政权的名称也于1993年10月被叶利钦的坦克、大炮所粉碎。所以,使用“苏联的毁灭”这一词…  相似文献   

5.
苏联对外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联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调整和改革也正在加快进行。本文试图对这一领域改革的背景、措施和趋势作一初步探讨。对外经济联系中的主要问题苏联新领导给苏联对外经济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重要目标”。戈尔巴乔夫强调对外经济“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加速器”。雷日科夫也明确指出,对  相似文献   

6.
当前苏联政治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出现了全面的社会危机,国家处于危急状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经济改革的战略有失误之处;政治改革失去控制;对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苏联面临一系列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经济危机和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力图用向市场过渡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用缔结新联盟条约的办法避免联盟解体。看来,这些办法难以奏效。不排除苏联国内局势在好转之前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苏维埃制度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在70余年的历程中,不断有所变革。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来,苏维埃制度又有新的发展。1989年5月建立了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今年3月又设立了总统职位。苏联政治体制的变革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具有很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以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并排除一切可能给模式自身所带来的内部和外部的破坏性因素.苏联模式最初具有很高的效率,这证明中央超级集权模式高效率的时段性.但苏联模式的功效因自身因素所限会自动产生递减规律.苏联模式自身产生无组织力量--恶性膨胀的官僚特权集团和腐败,这就使模式自身不断受到无组织力量的侵蚀和损害.长期以来,苏联官僚特权集团将苏联模式作为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好载体.苏联模式自身超级稳定系统的存在使得改革苏联模式的每一次局部性尝试都归于失败.改革苏联模式不仅具有很大的理论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苏联不是因为搞了社会主义而亡党亡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们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苏联模式的失败根本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在20世纪,苏联所出现的三个意外说明一个最重要问题,即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苏联的民族问题,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给公民以民主权利,而没有想到改革不合理的联盟体制,错过了改革联盟的良机,使波罗的海三国争权益的运动发展成要求独立的运动,戈尔巴乔夫没有找到好方法阻止这三国的独立。叶利钦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争主权和最终抛弃联盟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苏联彻底解体。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它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从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对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还存在一些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对于年代尚近的历史时期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非客观因素。戈尔巴乔夫时期以令人欢欣鼓舞的改革新思维开始,以改革的破坏性结果而告终:苏联国家解体,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共产主义体制崩溃。对于戈尔巴乔夫其人、其改革及其整个历史时期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极端对立。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研究,资料方面极为丰富,研究深度稍显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类不同观点的概括,尽量客观地叙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本文重点说明的是:苏共、俄共为什么未能像东欧前共产党那样集体地转变为社会民主党,并且在转变后保持组织的规模和力量;为什么也未能像西欧和东欧社会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选举经常获得执政权。  相似文献   

14.
40余年的苏联经济改革历程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为引人注目。他的“加速战略”未能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原苏联短缺性生产危机反而愈演愈烈。这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超越遏制战略的基本构想是:美国在防止苏联扩张的同时,抓住苏联改革的时机,采用多种手段,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促使苏联演变,最后融合到西方的体系中。超越遏制战略的特点是:并未完全放弃遏制,更具有进攻性,而且是有条件的。这个战略的贯彻执行,一方面取决于美国的国力和西欧的协调行动,另一方面,也要看苏联对它的容忍和克制能到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苏拉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随着苏联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和“新思维”的提出,苏联制定了对第三世界的新战略,对拉美的政策作了明显的调整,苏拉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在对战后苏拉关系的发展作简要概述后,将着重探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和苏拉关系的新变化。战后苏拉关系的发展变化拉丁美洲历来是美国的后院,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后方。苏联在二次大战前同拉美国家交往很少,影响甚微。当时,同苏联建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府提出的全面改革战略,引发社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反思,然而当时并没有得到戈尔巴乔夫的足够重视,因此没能在改革初期得到宗教界的支持和认可。罗斯受洗一千年纪念后(1988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迎来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苏联解体后,宗教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并在1995年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宗教组织的发展壮大,对苏联乃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的自由意志,最终成为左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迁必定会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从1985年苏联推行社会制度“改革”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语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社会的转型导致俄语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体制转型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俄罗斯体制转型是在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毕露及苏联解体的特殊背景之下,以大体上和平方式推进的一次复杂而内容深刻的社会进程。俄罗斯体制转型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为路径选择,却得到了一个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存,寡头集团与平民主义兼容的混合型体制的结局,给其它转轨国家的改革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其联邦制度始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苏联成立,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第二阶段,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这是其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第三阶段,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重新确立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