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长期以来一直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的回归,必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及经贸政策趋向1、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香港的回归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趋密切.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各国将可以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输送更多的资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香港回归后,中国将可能利用香港的科技、人才、金融和管理经验以及结合中国内地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幅度扩大对外出口,从而成为东南亚各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及大量的经济增长三角的出现,东亚地区显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而在众多的一体化模式中,又以自由贸易区为最适宜的模式。各国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而使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93年台湾当局抛出“南向政策”,企图通过“以经促政”和“政经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稳固的政经关系,来增强与大陆抗衡的筹码,这对大陆吸引台资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投资、贸易、援助三个方面概述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并对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政策措施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拉双边贸易额和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都增长了10多倍,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各经贸平台上的合作不断加强.然而,随着中拉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显现出来,特别体现在对华反倾销、对拉直接投资中面临的政策风险与劳资纠纷等方面.本文认为拉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是导致中拉经贸关系冲突的政治根源,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产业结构上的竞争性是导致中拉贸易摩擦加剧的经济根源,拉美地区的经济民族主义是导致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投资纠纷的思想根源,但合作与发展仍然是中拉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仅解决了香港问题,也为和平解决复杂的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香港成功地实现“一国两制”,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也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树立了榜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将长期执行的基本国策。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香港当地又涌现了大批热爱祖国、热爱香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一切保证了“一国两制”必将在香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香港回归机遇,开展桂港航运合作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立在贸易繁荣基础上的发达航运业,是香港繁荣的重要支柱和明显标志.香港位于珠江内河航线、中国沿海航线和远东国际航线的汇集点上,区位优越,腹地广阔;香港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港内可同时停泊150艘万吨轮;1996年,香港港口总吞吐量1.56亿吨;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1996年吞吐量达1320万标准箱;目前,在香港有300多家轮船公司,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轮船进出.香港回归祖国,为广西同香港的航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稳定,继续繁荣,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内地推动下,香港的繁荣必将提到新的高度;其次,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和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同内地的经贸关系必将更加密切,经贸往来必将更加方便,彼此了解和互相依赖必将进一  相似文献   

7.
一、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中越经贸关系已获得很大发展1.中越两国发展经贸关系有优越条件两国是水陆相交的邻国,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文化相同,消费习惯相近,历史上经济文化关系就很密切,贸易往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是经济社会规律使然。只要两国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差异,价格差存在,贸易有利可图,两国间的贸易活动就会存在和发展。这样就应该正确引导它,让其向着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3.中越两国在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的经贸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商务…  相似文献   

8.
在亚洲,较早与南非建立经贸关系的是日本。由于南非经历了南非联邦、南非共和国和民主重建下的新南非等几个发展阶段,日本与南非的经贸关系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期间,两国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社会对南非制裁的过程,但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无论是贸易初建时期的片面贸易、不均衡贸易、贸易高峰期的相互依存性贸易,还是新南非建立后以援助为特色的由“政经分离”走向“政经合一”的贸易,都表现出了日本利己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东亚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继“东盟 1”、“东盟 3”后,2005年又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促使祖国大陆和台湾省的经济进一步密切与整合,这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前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作为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与俄远东地区尤其是其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始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经贸关系,二者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均占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比重.在这两个毗邻省区已经形成了以小额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经贸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两省(以下简称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东亚地区外商在我国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我国由此发展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加工装配业,并与东亚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随着外商在我国开展投资竞争,我国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新的变化和重构。东北亚地区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将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的多元化分工格局,从而有利于各国各地区依据各自要素禀赋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英国对非洲经贸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英两国与非洲都有密切的经贸关系.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原因,英国与非洲(尤其是英联邦非洲)的经贸交往比中国与非洲更为悠久,历史上也更为密切.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中非贸易发展迅猛,自2004年起已超过英非贸易.在投资方面,英国以私人为主、官方为辅的对非洲投资历时长久,在英国政府的鼓励和促进政策下,至今仍在不断增长;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对非洲投资在近十年来有较快发展,但投资总额仍远低于英国,并由于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问题,中、英两国在对非洲承揽承包工程的最大差别则是英国公司多属私人资本,而中国公司多为国有企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英两国在对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上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李淑娟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54-63,76
本文主要考察了新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近10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逐步加深,而拉美与亚太之间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最好例证。在拉美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的地位在下降,亚太地区则有了大幅提升,尽管其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中国是拉美国家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鉴于拉美在中国经济和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应进一步增大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与对话空间,推动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南美国家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南美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未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双方仍面临着调整贸易结构、深化互利共赢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合作等新挑战和新任务。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密性、重要性以及未来中国与南共市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CEPA对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赴京述职期间,正式向中央领导人提出两地建立“类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得到支持。鉴于自由贸易区多为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安排,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这种商谈的结果只能叫作“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 ,CEPA之名由此而来。CEPA于2003年6月29日由内地与香港双方签定,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都可享零关税优惠。另外,也开放管理咨询等17个服务领域,并在2006年之前取消对香港产品的所有关税…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在历史上,云南与缅甸之间很早就有了贸易往来。近代以来,滇西地区与缅甸的经贸关系更为密切。在与缅甸的贸易交往中,滇西地区的各族商帮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滇缅贸易的网络构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过他们的努力,近百年来云南与缅甸的经贸往来向纵深和多元方向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7.
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和广西作为我国毗邻东南亚的两个省区,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这种联系在各自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战略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云南和广西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关系。对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投资关系优势的基础上,梳理了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俄经贸关系有所升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俄罗斯正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为中国对俄贸易与投资带来良好的机遇。为此,我国应当在新的形势下,规范中俄贸易,加大对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以迎接俄罗斯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邹磊 《国际问题研究》2023,(3):97-116+141-142
自2020年以来,欧盟接连以“安全”“人权”“环保”“公平竞争”等名义制定或实施一系列经贸立法,并将中国企业、实体和供应链作为重点限制对象,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中欧经贸关系的新常态。这些法案均以保护和增强欧盟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凸显政治和意识形态考量,单方面赋予欧方“长臂管辖权”和自由裁量权,是欧盟应对大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相关法案将大幅提高中国企业对欧出口合规成本和投资准入门槛,阻碍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和技术溢出,限制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前沿议题规则制定。对此,中国需以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综合应对,维护本国企业、实体合法权益和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尔后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场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汇市暴跌,股市下泻,利率上扬,物价上涨,资金外流,金融银行和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增,经济衰退。这次区域性的金融风暴不仅严重地冲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还牵连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发生剧荡,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正在日益密切,贸易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东南亚是中国出口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