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设计以及检察工作实践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作一简要论述,在剖析证据开示有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证据开示的必要性,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不足等方面提出问题,并结合检察工作提出开示的方案。为刑事诉讼中辩护职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以实现对抗式的审判方式,达到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证据开示的基本内涵是庭审前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获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证据信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由审问制转为对抗制,而庭审前的证据开示程序在对抗制的庭审方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容忽视的诉讼价值。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确立这一制度,仅有个别条款的内容符合证据开示的某些特征。因此,亟需完善立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司法机关的实务操作,争取早日建立起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相遇时间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 ,引进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证据开示指庭审前控辩双方相互交换、知悉所涉案件的证据及相关信息的制度。证据开示的目的是追求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 ,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应确定证据开示主体 ,证据开示的责任和范围 ,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 ,证据开式的程序 ,以及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作用和对违反证据开式规则行为的制裁。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相遇时间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引进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证据开示指庭审前控辩双方相互交换、知悉所涉案件的证据及相关信息的制度.证据开示的目的是追求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应确定证据开示主体,证据开示的责任和范围,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证据开式的程序,以及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作用和对违反证据开式规则行为的制裁.  相似文献   

5.
证据开示是为了避免诉讼突袭而设计的一种制度,但在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与其初衷相反的结果,为了平衡证据开示制度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各国对该制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完善,律师工作成果豁免原则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开示制度时也应充分吸收律师工作成果豁免原则的合理内核,使得我们的证据开示制度更加的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认罪认罚案件中构建证据开示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以及保证认罪认罚程序的正当性,进而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公信力。国内外对于证据开示均进行了探索,作为典型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英国和美国在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司法实践中成果显著。二战后,大陆法系国家日本、意大利等国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我国的证据开示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法院为主导的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检察院为主的探索。在上述探索中,检察机关在诉前与被追诉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沟通,将与案件指控事实相关的证据进行简化集中展示,增强了被追诉人对认罪认罚结果的预测性;但是对于证据开示的范围、时间、主体、内容、开示方式等的有关规定,均不相同,这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有利借鉴。本文尝试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认罪认罚案件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改变了我国刑事审判方式,使我国刑事审判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过渡.证据开示制度是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的重要制度之一,笔者通过比较分析英、美两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并探讨我国在证据开示中的做法,试图指出我国现存制度的不足,以期完善我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8.
姜伟  史卫忠 《人权》2004,(2):48-50
证据开示是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 一项重要措施 证据开示(discovery),又称证据展示,一般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相互展示各自掌握的证据材料的一项制度。从词义上讲,discoverv的本来含义就是:了解  相似文献   

9.
郑文晖 《新东方》2008,(3):46-48
纵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类似证据开示性质的规定,其虽具有一定的证据开示性质,但同英美对抗制相配套的证据开示制度相比,均存在语焉不详或执之无据的不利局面。主要表现为:开示责任不完全、过于片面;证据开示范围不确定、欠缺规范性;证据开示范围缩小,影响律师的知悉权,律师辩护功能萎缩;未规定违反证据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与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不利于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证据开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概念。目前,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和立法机关的关注。本文围绕新《律师法》对律师阗卷权的影响,从开示程序、开示原则等方面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诉前开示制度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证据展示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立足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诉讼价值,通过比较国外的相关制度,指出该制度的建立是诉讼效益和公正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进而对我国庭前证据展示的主体、内容范围、程序及后果等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模糊数据库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开发状况,对犯罪模糊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模糊关系数据库是开发不确定性系统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文中指出,模糊算法和计算机语言的有机结合,会产生程序的学习系统,最后描述了一个基于模糊犯罪数据库的知识发现算法。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7月国务院要求各地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以来,此制度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但实践表明,此制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因此,建立完善的举报奖励制度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立服务型公安行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服务型公安行政建设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简要回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保留并完善了监视居住制度,将其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新增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明确了其适用条件和程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但是,由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配套的法律、司法解释不完善,实践中对具体问题理解适用不一,也存在法律规定模糊、执行难度大、变相羁押等问题。如何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保持平衡,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Why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Hong Kong's electoral systemThe Central Government holds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to lead improvements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KSAR)'s electoral system.The improvement is meant to ensure Hong Kong's democratic system develops more smoothly in a healthy way.  相似文献   

17.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撑.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系统阐述了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并从理念、价值观、伦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循环型社会的特征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以来,风险问题已经深入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安全、制度的冲突与风险刑法进行深刻反思。立足于从责任主义、法益保护和刑法的谦抑精神三个方面分析风险社会与刑法的关系,刑法撤退的原因,既在于责任主义以及以法益保护为核心所构建的刑法体系的要求,又在于风险社会下除刑法之外的社会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正式实施,文中结合新旧国家赔偿法几个相关问题的比较,说明新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方面具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