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2.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地处海河流域中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博是政府公开信息、与民互动的新平台。发挥政务微博对舆论的引导作用,能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章就如何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引导方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伟宏  马育秀 《求索》2012,(8):216-217,199
作为最具杀伤力的舆论载体,突发事件的微博舆论呈现出负面影响大、行为趋同性强、控制难度高等特征。之所以需要对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进行道德调控,就在于突发事件微博传播在打破权威机构的话语垄断权、增强舆论说服力的同时会带来不少消极影响。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道德调控可以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面“微博”这一新的传播营销平台,传统财经期刊又多了一种发声与交流的方式,基于微博的传播策略亟待探寻.通过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一年来《第一财经周刊》新浪官方微博发布的1091条微博为研究样本,发现其在逐步增加微博发布数量及网络原创信息比重、文字搭配图片视频等多样化传播信息、定期举办独家微博活动的同时,仍存在传播机制严肃性弱、互动特性利用率低、原创信息关注面窄、页面内容识别度差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定型标准、定向推送、定额报道、定期营销”的财经期刊微博传播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周莉  周逸青 《前沿》2012,(22):112-114
本文选取“工业明胶”事件中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竞争性特征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微博主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参与形态和态度表达和关系互动都存在着竞争性趋势,这种趋势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和解决具有多种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草根群体逐渐成为微博舆论最重要的建构者和传播者,也是勾连各舆论主体互动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伯艳 《电子政务》2011,(11):23-30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微博平台成为网民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相互交流、发泄情绪、反映情况、举报问题、政策建言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微博平台进而成为舆情"风向标"和官民沟通的便捷媒介。政府应因势利导地利用微博发布信息,进行政务公开,建立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微博舆情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回应。为此,政府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8.
钱江 《当代思潮》2012,(8):44-45
2012年7月21日,新中国成立61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北京城,在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79人,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有关城市道路体系等基础设施也受到强烈的拷问,“7·21”特大暴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后怕,更多的是对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释了微博的核心意义与传播形态,并根据国内微博的总体演变,对目前国内微博的风靡原因、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微博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处境及其对策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中的视觉传播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和影响手段,科学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管理和控制视觉传播这一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法,丰富和活跃网络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创建良性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出发去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建立视觉传播本体论、视觉传播历史论、视觉传播实践论,视觉传播安全论、视觉传播策略论,从本体、历史、实践、安全和策略等五个维度,全面深刻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探寻网络舆论规律,为网络时代的中国舆论建设服务,在促进网络传播繁荣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发生后,以“@厦门警方在线”为代表的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发挥互动功能,了解民意,回应网民质疑,在应对这场突发公共事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舆情监测、引导舆论、缓解社会压力等方面还急需改进.政务微博毕竟是新生事物,“@厦门警方在线”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但其发展、应用还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黄伟清 《群众》2012,(7):66-67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微博更是一个集信息、观点和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成为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能否善于运用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考验各地区、各部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5.
政务微博,特别是政法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政法微博数量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微博的使用和管理状态迥异。如何理解并解决这样巨大的差异性成为政法微博使用和管理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好发挥新型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作用,本研究在现有电子政务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共服务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针对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类别分别分析了政务微博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所在;并以广东省政法微博的运营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微博技术同公共服务功能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微博技术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未来的政法微博的管理和运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鲁来顺 《中国人大》2012,(16):36-38
7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北京,给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场灾害引起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极大关注,在7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汲取这场灾害的沉痛教训,深刻反思改进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许哲 《前沿》2011,(15):144-147
当下网络传播,开始了由“80后”向“90后”的过渡。他们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中坚力量,其网络传播具有前卫性、逆反性、群体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4,(5):96-96
张菁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早已进入千千万万网民的生活,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在web2.0模式下互联网应用赋予了用户更多更大的聚合、分享、交互的空间。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用户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围观"普遍化了,这样的"围观"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发挥出日益凸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公允 《人民公安》2014,(16):52-53
<正>2012年7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北京市房山区经历了重大的考验,让我们这支警队经历了重大考验,也让警民之情进一步升华,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宣传工作的艰辛与价值。大雨来了2012年7月21日16时,离下班还有两个小时。天阴沉得像一头即将发怒的雄狮。北京市已经启动暴雨蓝色预警,分局下达了加强值班备勤的通知。17时30分,本该光亮的天几乎完全黑了下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城市排水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超过100毫米净雨深的情况下,24小时就能排除大部分区域的积水,基本恢复城市的畅通。暴雨对北京城市本身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主要危害是暴雨和积水造成的城市秩序混乱,以及人们对这种秩序的不适应。河流是城市的血脉。北京现在的问题和人的静脉栓塞很类似,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大量负地形,另一方面,城市的天然排水能力又在下降,使大马路成了洪水的通道,大量的地面产流沿道路向低洼处汇流,地下或半地下涵洞式立交桥积水成湖,超出了排水能力有限且保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