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的儿子,却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海军统帅和十大将军之一。他胸前闪闪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的长沙烈士公园,庄严肃穆,我随着人流吊唁完烈士的英灵,信步走到秀丽的人工湖边,又见到了那艘静静停泊在湖面上的鱼雷快艇。它是肖劲光大将送给家乡人民的一份珍贵礼物。那是1987年4月的一天,我到烈士公园游玩,看见公园新添的一架退役战斗机吸引了不少游客,人们围着这架飞机看啊,摸啊,喜形于色。当了13年海军的我回来一琢磨,要是停一艘舰艇在公园里,既为公园增  相似文献   

3.
1921年和1927年,肖劲光两赴十月革命的故乡学习政治和军事,使他成为我党最早涉足军事领域的领导同志之一,祖国兵学和西方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最终塑造了一位文韬武略的杰出军事家。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一个有关红军问题的决议,一位刚刚从苏联学习回国、以闽西根据地代表身份出席大会的青年高级干部显得很激动。在发言中,他讲了许多苏联红军的情况,并  相似文献   

4.
刘丽丽 《世纪桥》2011,(12):38-44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包含着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汗水和鲜血,它是在人民群众的战争实践中产生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众多的卓越领导人中,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肖劲光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正在衡宝战场上率部与敌酣战,机要参谋送来了一封第四野战军总部转发的加急电报,电文中说,毛泽东主席召见肖劲光,要他火速进京,有要事面商。 “要事?”肖劲光脑海里浮起一个问号,眼下湖南全省刚刚解放,百端待举,主席这时召见,有什么重要的事?他顾不得多想,带着一身征尘,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相似文献   

6.
王燕虹 《世纪风采》2006,(11):14-15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1903年生,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兼国防部副部长。大革命年代,肖劲光担任北伐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肖劲光在南京经历了一场生死斗争。在黑云弥空、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头。由于他机警大胆,得以脱险。  相似文献   

7.
肖劲光(1903—1989),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穷苦手艺人家庭,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大革命年代,肖劲光担任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他有勇有谋、机警大胆,为革命出生入死。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1949年 9月的一天上午,刚刚翻身得解放的长沙市郊岳麓山乡天马村的父老乡亲,迎来了阔别家乡 30年的赤子、时任湖南军区司令员的肖劲光将军。   肖劲光在乡亲们的陪同下,走过熟悉的小路,当他看到当年那座土地庙两边依旧是那副“土生万物,地降千祥”的庙联时,风趣地说:“这个庙联只写了一半,我看得改一改。”有人问他应该怎么改,他兴奋地对大伙说:“如今解放了,要靠劳动,要靠共产党领导,才能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生活。要改就改作:土生万物靠劳动,地降千祥在人为。”一席话,说得大家点头称是,会心地笑了。 肖劲光改庙联@陈扬…  相似文献   

9.
罗元生 《党史博览》2002,(12):14-20
一纸电令,肖劲光从湖南来到了中南海。“主席,我是个旱鸭于,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 衡宝战役的炮声停息后,肖劲光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没有哪一仗像这场战役那样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小诸葛”白崇禧手下的4个主力师一举被歼。多少天没合眼的肖劲光依然是精神抖擞。 就在此时,中央军委发来了一份急电:  相似文献   

10.
赵宇 《湘潮》2021,(2):57-59
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出生于永兴县下青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60多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纵观黄克诚一生,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风范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1933年9月,经蒋介石一番精心布置,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形成了北、西、南三面庞大的堡垒体系网,只剩下东部和东北部一个大缺口。蒋介石为了隔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之间红军的联系,乘我红军主力东、西分离之际,命令北路军第三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三个师进攻黎川。  相似文献   

12.
肖 劲 光 , 我 军 第 一 任 海 军 司 令 , 1955年 被 授 予 大 将 军 衔 。 他 的 革 命 生 涯 , 可 以 称 得 上 名 声 显 赫 , 功 劳 卓 著 。 作 为 人 民 军 队 的 缔 造 者 和 统 帅 , 毛 泽 东 深 切 了 解 、 熟 知 每 一 位 高 级 将 领 , 跟 随 毛 泽 东 枪 林 弹 雨 、 南 征 北 战 几 十 年 的 将 领 们 , 也 由 衷 地 热 爱 、 敬 佩 和 信 仰 毛 泽 东 。 但 共 和 国 开 国 的 上 千 名 高 级 将 领 中 , 肖 劲 光 与 毛 泽 东 交 往 时 间 之 长 、 彼 此 相 知 之 深 却 超 乎 寻 常 。  相似文献   

13.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毛泽东的同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戎马倥偬的一生。可以称得上功勋卓著、名声显赫。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统帅,毛泽东熟知并深切了解每一位高级将领;跟随毛泽东枪林弹雨、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将领们,也由衷地热爱、敬佩毛泽东同志。但共和国开国的上百名高级将领中,很少有人像肖劲光大将那样。与毛泽东直接共事时间那样长,相交相知那样深,也很少有人像肖劲光那样,  相似文献   

14.
大将小写     
《湘潮》1992,(9)
提起将军,人们自然会想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跃马横戈,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提起将军,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大将风度。然而当他们脱下戎装,从战场上归来,回到家里,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黄克诫大将退役后的平凡小事,同样写就了将军的伟岸与崇高。  相似文献   

15.
大将历险记     
黄克诚大将的一生, 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屡经坎坷,百折不挠, 鞠躬尽瘁。他曾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和战火硝烟的枪林弹雨中,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也曾在革命阵营内部一再蒙冤,数次落难,几番死生。但他向来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大节不夺,堪称一代楷模。这里记叙的就是他一生中10次遇险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6.
“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肖劲光站了起来;毛泽东拍着肖劲光的肩膀,对参加会议的干部们说:“同志们,我在延安,就是靠这位老兄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 1937年8月下旬,延安连日来大雨滂沱。 一天,毛泽东召集肖劲光等人到他的书房来研究军事部署。 大家就毛泽东提出的部署问题,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谈到半途中,毛泽东摁  相似文献   

17.
李德(奥托·布劳恩)在《中国纪事》一书中这样写道:“第五次反围剿中,肖劲光在黎川城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忙撤退,把赤色的黎川城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事装备送给敌人,做了敌人的内应……”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正是根据这一“罪状”,对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在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实行了“公审”。这就是发生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起重要冤案“黎川事件”技川城厂,肖劲光两度“败北”l优3年叩,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黎川3降为战略要地,成为敌我双方争…  相似文献   

18.
“九大”中肖劲光坚决不投他们的票1969年中共九大在北京开幕。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是海军19名九大代表之一。对文化大革命,肖劲光感触很深。风雨未至,他首先就遭到沉重一击。1965年12月,林彪在捏造事实,陷害打击总参谋长罗瑞卿的同时,就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突然袭击,宣布“肖劲光是罗瑞卿分子”。事实上,林彪早就对肖劲光大为不满。1966年秋,他以看大字报为名,先后两次到海军大院支持李作鹏,公开宣布海军党委要以李作鹏等人为核心。继而,将李作鹏提为海军第一政委,接替肖劲光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并且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科学构想和重大战略决策。“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和平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1997年香港归期日益临近之际,重温我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更有一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正确的方式选择。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于它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民族意愿和感情,表达了包括台湾、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于它借助于辩证思维方式,使“一国两制”成为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成为治国安邦,振兴中华的基本国策。一个多世纪以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