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场车祸让五六岁孩子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紧接着奶奶瘫痪在床、母亲离家改嫁,而孩子本身又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双下肢痉挛。肇事者家徒四壁,没有可供执行的钱。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奶奶"佟淑严有个心愿,那就是为死于非命的5岁女童罗引立一块墓碑。罗引是一名重庆山区的留守儿童,她在到达生父和继母所在的湖北的家仅仅半个月之后,便死于父亲的毒打。"北京奶奶"名叫佟淑严,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相似文献   

3.
生命钻石     
我曾读到一个故事:美国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其中小女儿特别可爱.有一天,8岁的小女儿给她讲了一件事.她说:"妈妈,我做了一个梦,我变成了一颗钻石,在手上不断发光,而且很漂亮.  相似文献   

4.
常芳 《江淮法治》2012,(11):48-49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多年的“留守儿童”母亲.现在干农活赚不到几个钱。物价也高.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火。孩子能读得起书。只得出来打工赚钱。期间,我也想过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大城市消费太高了,单位宿舍小,住宿不方便.而且孩子读书学区也是一个大问题。只能把他们留在家中。  相似文献   

5.
一个母亲可能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不是贫穷,也不是病痛,而是怀胎10月生下孩子,却无法证明孩子是自己的。美国广播公司就报道了这样两个母亲的离奇故事。公认万无一失的DNA亲子鉴定结果站到了这两个母亲的对立面,她们遭受了种种的误解和怀疑,但她们没有放弃,并最终在医生和律师们的帮助下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确是“亿中挑一”的特例,“万无一失”对于她们而言,依然有“失”。母子基因完全不符幸福母亲突变嫌犯丽迪亚·菲切尔德或许是这世上最百口莫辩的母亲了。她不得不在法庭上证明从她身体里孕育出的两个孩子的确是她的,不得不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6.
御景嫣 《政府法制》2010,(22):27-27
英国一名现年33岁的母亲带着孩子住在肯特郡的斯旺利。去年下半年,这名母亲受朋友邀请,开始上网玩一款名为《小世界》的电脑游戏。起初,她每天只玩一个小时,但从去年8月开始,她逐渐沉迷其中。为玩游戏,她每晚只睡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不眠不休。对于自己3个年龄分别为13岁、10岁和9岁的孩子,也疏于照顾。孩子们都处在长身体的年龄,但母亲只给他们吃冰冷的罐装豆子,而且经常连热一下都懒得做。  相似文献   

7.
一位怀孕期间身患绝症的母亲在面临着自己与孩子生命选择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孩子,她的选择再次证明: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创造了生命,更创造了我们整个世界……这位年轻的母亲感动了杭州,他们说:“她的选择让我们更理解了我们自己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支持这位伟大的妈妈,支持她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因为她们有同样的爱……”  相似文献   

8.
喻文波  严正 《法治纵横》2014,(20):30-31
谁抚摸你的头,谁就是你的亲人。有母亲的孤儿是鲜花。——维吾尔族谚语 “阿帕(维吾尔族语为妈妈),抱抱!”9月3日,在美合日古丽·伊敏家,3岁女童苏拜丹姆蹒跚着快步向美合日古丽·伊敏怀里扑去。“慢点,苏拜丹姆。”美合日古丽·伊敏赶紧向前跨了一大步,将孩子搂在了怀里。大眼睛,小卷发,穿着粉红色公主裙的苏拜丹姆笑了,她打开手里的葡萄干,送进了“阿帕”的嘴里。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一位新疆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个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母亲。她在电话里的语气和任何一个亲眼目睹孩子遭遇不公的母亲一样,焦灼、无奈,后来,她传真来自己写的一份举报材料。从这份材料中,我了解到,她的女儿因为有可能存在的招生“潜规则”,失去了考取第一志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陈美丽 《江淮法治》2011,(11):50-51
我是一名在外打工多年的"留守儿童"的母亲,每年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回家看看,孩子都托给姥姥带了,我也很想孩子啊,可是没办法,现在干农活赚不到几个钱,物价也高,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  相似文献   

11.
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来到大兴区人民法院. 从她的诉说中,法官了解到,她与一男子同居10年并育有三个子女,但对方一直推脱着未和她办理结婚登记.最近,那个男人开始无故不回家,对孩子不闻不问.她没有能力独立抚养孩子,无奈之下希望通过法律的公正裁判来保护自己和孩子,要求判令对方每月给付抚养费,直至孩子成年之日.  相似文献   

12.
作为母亲,儿子的死让她痛不欲生;作为奶奶,孙子的降生让她为媳说媒;作为继母,继子的负义让她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在一封信中,读到了一位母亲的倾诉: 她因担心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得到较好的照看,于是每月出资250元,将孩子托付给邻里一双退休在家的老人照管。她当时的本意是,将孩子托给邻人照看,不仅方便和有利于她上下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比在幼儿园更为优越的照顾。此外,她知道那老头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还略通书法,希望孩子从小能得到文化上的良好熏陶。可是仅过两个多月,一件万万想不到的事简直把她气疯。 那天她下班回来给女儿洗澡,毛巾擦洗到女儿的下身时女  相似文献   

14.
她面临失学的危险娄苗苗(化名)是初三的一名女生,这是她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但是她却面临着没有学费上学的窘境。她的父母原本在外经商,家底殷实,后来考虑到孩子上学需要家长照顾,她的母亲就回到老家。可是后来她父亲在外面找了女人,还生了孩子,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了。原本给家里寄学费,今年却突然停止了,只答应给儿子(在本校的初二年级上学)支付学费。但是苗苗和弟弟都劝自己的母亲不要告父亲,他们怕丢脸。所以这个女人就一直忍着,今年不得已也到外面打工了。如今,苗苗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还责备她的母亲不为自己的男人保守秘密,到…  相似文献   

15.
母女遗恨     
10年前,亲生父母开枪打死小女婿,小女儿带着孩子艰难度日;10年后,母亲出狱,两个女儿都不愿意接收她。当年,老人为何开枪杀死女婿?如今,她的赡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家庭,6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甚至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的条款。然而,还有许多的老年人仍要依靠养老机构。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  相似文献   

17.
羡毅 《法制与社会》2012,(14):153-154
当前在对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其监护不足、受教育权得不到充分保护及缺失对其犯罪的预防。加强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是迫切需要的,是必不可少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守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实现温总理讲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8.
倩兮 《法治纵横》2014,(9):13-16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传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网络说:“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母亲的伟大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  相似文献   

19.
“王三奶奶”本名叫丁林和,近60岁的人了,看上去只有40多岁,说起话来叮当响,走起路来快如风,做起事来是石垒石。因为老伴姓王又排行老三,街坊邻居都爱叫她王三奶奶。 在灌云县伊山镇新村街道,群众说起丁林和搞调解,都爱说:“事大事小,王三奶奶一到就了”。因为她调解工作,实打实,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1997年被江苏省司法  相似文献   

20.
秦亚洲 《政府法制》2008,(14):14-15
镜头一:大雪纷飞的冬夜,年过半百的母亲抱着一床被子,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去基地的路上。她说,孩子走的时候,穿的是一件单衣,担心孩子受冻,她要把被子盖在坟上。镜头二:王麦圈整天把储存有她儿子照片的手机捧在胸口。如果手机没有电了,她就发疯似的哭喊:“孩子,你不要走!孩子,你可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