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元 《各界》2012,(12):34-37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的一天,三名疲惫不堪的旅人走进汉帝国京师长安的大门,到未央宫伏阙上告,出使西域的张骞、堂邑父,带着张骞的匈奴老婆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王者觉仁 《各界》2010,(8):46-50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月,虽然冬天的气息尚未散去,凛冽的寒风依然刺人肌骨,但大唐帝国的心脏——长安城里已经洋溢起了春天的气息。历经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长安城再也没有了以往摩肩接踵、洒汗成雨的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象。  相似文献   

3.
张程 《各界》2011,(1):46-49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  相似文献   

4.
《各界》2012,(2)
杜甫(712年-770年)宇子美一,原籍襄阳,生于河南琉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著有《杜工部集》。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隋唐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都城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它以规模宏大、规范整齐为后世人著称,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封建王朝都城的建置,其间所包含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也非常丰富,成为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不仅包括有对《周礼·考工记》建都思想以及中轴线、"象天设都"等思想的运用,同时也借鉴了曹魏邺城和洛阳城的建城思想,又包含了对长安城内六爻地形的合理利用等。全面深入地介绍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能够加深我们对封建都城的了解,也能够给我们今天城市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邦与萧何     
公元前二○○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用陈平秘计侥幸脱围。回到长安!见萧何为他修建的未央官已经落成,气势豪华,极尽壮丽。可能因为这次出征狼狈而归,心气不佳,刘邦直冲萧何发起火来:“天下粗定,边境尚不安宁,劳苦征战,成败未可知,为什么急着把它段修得这等堂皇?!”萧何赶忙解释:正因为天下未定,才需要有个地方好落脚。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般不壮观就无以重威仪。当然我们告诫后代千万注意节俭,不要超过这种规模就行了。刘邦听完这番话,一下子转怒为喜,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未央宫,并且从此正式定都长安。事见资…  相似文献   

7.
读书拾到两个事例,相映成趣。 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与他父亲太上皇的故事:刘邦取得天下,大兴土木。一日,未央宫成,群臣庆贺,置酒未央前殿。席间,刘邦几杯酒下肚,得意非凡,起身为太上皇敬酒说:“过去你总数落我老三(刘邦在兄弟中行三)游手好闲,不  相似文献   

8.
韩保全 《瞭望》2016,(16):56-57
隋唐长安城是中卉时期最伟大的都城建设工程,经历了兴盛衰落的历史周期,又遭遇世界上许多卉城共同的被后代城市叠压甚至破坏的命运。好在当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高度承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相似文献   

9.
智者不惑     
正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关内大雨连日。传言大水将至,长安百姓惊慌,老弱号呼,全城大乱。成帝召集公卿会议,大将军王凤建议:"太后与皇上及后宫可乘船,令百姓上长安城避水。"君臣皆赞同,唯有左将军王商曰:"大水何能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太后、皇上及后宫不宜轻动,更不必惊扰百姓上城。"成帝令人打探,果是讹言。讹言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屡见  相似文献   

10.
(一) 陕西温和适宜的气候,特别是关中地区纵横交错的内陆河流,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于农业生产。渭水流域各支流的交叉地带(古称“河汊”),多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蓄水性好,易开垦,有利于原始先民的农耕生产活动的进行。所以,这里就成了远古时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济的发达,四塞关隘的险要,也奠定了千余年来古长安作为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师之地和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历史地位。封建社会前期,这里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唐代的长安城是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近代…  相似文献   

11.
说俭朴     
评说俭朴的好处,想起一句老话:“成由节俭败由奢”,往大里想,兴邦富国;住小里想,安身立命。俭朴的民风、政风,还真关联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翻看史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的经验不胜枚举。就以西汉政权为例:高祖皇帝夺得江山,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见底,民贫如洗。据史载:当时偌大的长安城,皇室巡游,置不起象模象样的驷马车;将相出行,能坐上牛车,也算对付了;城外不足十里,田地荒芜,寥无人烟,一片废墟。国都尚且如此,其他的地方自然不堪赘言。为此,西汉的统治者想尽办法,实行了诸如休养生…  相似文献   

12.
王宝文 《侨园》2014,(4):38-38
距秦皇岛昌黎县城北8公里的五峰山,因自然景色迷人,诗文胜迹颇多,为历代文人所景仰.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从1908年至1924年曾多次登临五峰山韩文公祠,或客居,或游览,或消暑,或避难。1919年7月,李大钊来韩文公祠数日,  相似文献   

13.
马建昌  张颖 《理论导刊》2013,(1):108-110
在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复兴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当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为例,对大遗址项目实施启动要考虑的多方价值诉求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指出:项目的实施要找准时空定位和坐标体系,兼顾属地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价值判断;实现学术和实用价值之间的转换和连接;要综合考虑世界遗产组织的规则和东方大遗址的现实和特性;正确解读文化载体和文化传统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0,(18):62-64
在中央办公厅20年(上)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杨尚昆请中央办公厅的一些老同志到他的住地小翔凤胡同5号共忆往事,8次谈他主持中央办公厅工作的20年。谈话基本是座谈形式,杨尚昆娓娓道来,中间不时有人或插话或提问,气氛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5.
沈淦 《侨园》2014,(11):40-40
西汉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秋天,元帝刘奭(音shi)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南西边上的便门后就想下车,改乘楼船沿渭水而往。这时,御史大夫薛广德迎上前来,跪伏于地,并摘掉乌纱帽磕着头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从西渭桥上走。"元帝暗想:我每次外出都是乘车,颠簸得够呛。今去宗庙,乘船也能抵达,为什么不从水路去呢?哼!这个老头儿,才当了几个月的御史大夫,倒管得真宽。不过元帝从小爱读儒家经典,还是很有涵养的,心中虽然不满,嘴上却仍然委婉地说:"御史大夫,你陕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不必多说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谢望原 《求知》2009,(11):43-44
英国道路交通法关于犯罪的严格规定 英国关于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可谓在西方国家中最为完备者之一。1988年英国颁布道路交通法之后,又在1991年和1996年两次进行了修订。该法规定: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以危险的方式驾驶机动交通工具造成他人死亡的,构成“危险驾驶致人死亡罪”;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8.
从1941年入伍至2003年退休,我从政62年,期间,在地方工作40年,在中央机关工作22年。在我长期从政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或相处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码应具备以下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19.
张桂辉 《党政论坛》2008,(13):61-61
今年,既是中国历史上大事喜事多的一年,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一盛事的日益临近,国内外某些特定政治势力及其代言人,或里应外合,或一唱一和,变本加厉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极尽施加压力、造谣攻击之能事。面对嗡嗡噪音,我们既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任其兴风作浪;也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剑拔弩张,受其干扰困惑。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24):53-53
从1941年入伍至2003年退休,我从政六十二年,期间,在地方工作四十年,在中央机关工作二十二年。在我长期从政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或相处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码应具备以下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