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格夫根案的大审判庭裁决反映出欧洲人权法院在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上的完整立场,即对通过酷刑获取的任何证据和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实行自动排除,对以非人道待遇取得的实物证据根据比例原则决定是否排除,对非法证据的派生实物证据根据利益权衡原则决定是否排除,并以公正审判权作为适用排除规则的重要尺度.在刑事司法准则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之下,该立场反映了排除规则发展的整体趋势,对我国排除规则的完善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立足本土法律实践,反思与国际人权基准之间的脱节与落差,将排除规则纳入公正审判权的保障体系,是排除规则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程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法治研究》2008,(1):57-6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一项重要的证据法原则,这一法则体现了诉讼文明,程序公正等若干法律价值。但由于该规则排除了有证明价值的相关证据,因此伴随着高昂的成本。排除非法证据需要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进行必要的权衡。我国应建立绝对排除非法供述证据与权衡排除其他非法证据的原则。在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同时。必须设立切实可行的排除程序来解决有关排除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设立如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等若干配套程序。  相似文献   

3.
我国通过立法三要件确立了非法实物证据有限排除模式,拓展了排除模式的传统理念和实践,独具中国特色。但有限排除模式基于实体真实主义而导致裁量因素设置异化,裁量空间被不当压缩,违背了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原理与规律,将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异化为一项证据真实性审查规则,导致非法实物证据认定难、排除难,规则预设的目标无法落地生根。为此,通过考察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主线和实质内核,明确将利益权衡作为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机理,清晰认知非法实物证据排除中自由裁量的重要性,并据此对立法三要件及其关系予以重塑,明确裁量原则和裁量因素,对各项裁量因素予以合理配置,这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实物证据裁量排除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卉 《法制与社会》2012,(17):114-115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在刑事诉讼中切实保障人权、防止使用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非法行为以获取证据的重要制度保障,这项制度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在新法条中得以贯彻和加强。本文试图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条文,来剖析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证据法上的利益衡量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家伟 《现代法学》2004,26(4):163-166
利益衡量原则是通过利益最大化而实现实质正义的法律方法原则,一般分为利益调查、利益分析和利益协调等阶段,利益衡量的方法有价值权衡、比例原则、经济分析和参与原则,利益衡量的瑕疵有片面、武断、疏漏、失调等。客观真实的目的追求与其他相关法律或者社会价值的之间的冲突协调是证据法的中轴,而利益衡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方法。非法证据排除、传闻证据排除、自白任意性、证人拒绝作证权、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的多元化等,都是利益衡量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6.
阮建华 《时代法学》2015,(2):116-121
私人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司法机关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在实践中,私人取证的现象大量存在,但同时也存在私人在取证过程中侵犯被取证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关于私人不法取得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有不应排除说、法律程序一元说、法益权衡理论等理论学说,而法益权衡理论更为合理。根据法益权衡理论,应建立私人不法取得证据分类排除机制,以切实保障被取证者的合法权益、被告人不受不当定罪的权利和国家追诉利益。  相似文献   

7.
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价值思考——利益和价值的均衡: 在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用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它是在相互冲突的不同价值观之间进行权衡基础上所作的取舍。在整体法律这个宏观背景下,法律价值是指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这些价值因素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自由、道德标准的维持等等。可见,法律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民事  相似文献   

8.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法律制度。举证、质证、认证是诉讼中庭审阶段的核心,也是证据运用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刑诉法虽然设专章规定了证据制度,但是由于立法本身存在不足,无疑会阻碍诉讼目的的实现。在我国刑诉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质证程序设计及证据展示制度等证据运用规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毕玉谦 《证据科学》2013,(4):389-40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证据适格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本质意义上讲,凡是在法律上被认为丧失或者欠缺证据适格性的证据.都应当在诉讼中受到排除而不得使用。诉讼的最终裁判结果所体现的公正性应当以程序正义为基础.而程序正义则包括诉讼过程的正当性.即为法律所允许的证据表现形式或者证据方法、取得有关证据资料或者信息来源的手段、方法以及法院在庭审中所采取的证据调查方式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这些均为程序正义所能够延及的空间与领域。反映在三大诉讼证据制度上.证据适格性与证据排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并且差异往往要大于共性。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法律制度也达到了古代封建法制的最高水平。唐代总结其前代王朝刑事证据之经验并有所创新,直接影响着后世。唐代立法和司法实践体现了据证惟实、重视伦理权衡等证据原则,主要证据形式包括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和勘验笔录,相应的取证方法主要有取得口供和证言的刑讯、获取实物证据的现场勘验和搜查,司法官员运用经验和逻辑推理综合审查和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use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glob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at combine international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ith national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f civil society. The partnerships allocate resources to projects that are socially desirabl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yet without the global partnerships will not be performed. Cost-benefit analysis can identify and compare the social and the privat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projects, thereby identifying cases where glob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will provide socially desirable results when markets alone will not. Cost-benefit analysis can assess the necessity and the sufficiency of strategies proposed by the partnerships. The paper discusses modifications to cost-benefit analysis required for its use in evaluations of the glob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explaining the need for market-centered valuations, but also explaining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social 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标准参照测验中标准设定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客观化标准设定方法:聚类分析法,该法基于客观的实际测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手段确定分界分数。首先阐述了聚类分析法应用于标准设定的逻辑基础,随后探讨了基于聚类分析设定分界分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如何检验聚类分析法的有效性。结合已有实证研究讨论了聚类分析法的优点与不足,并对聚类分析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pplies spectral analysis to data on reported crimes for a medium-sized city. The objective is to examin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crime data, as well as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spectral-analytic method for criminal justice research.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spectral analysis technique is provided through analogy with familiar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ethods. Both spectral and cross-spectral analysis are then employed to test selected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data.  相似文献   

15.
张斌 《证据科学》2009,17(2):184-191
“被告人的客观证明责任”作为分析工具,可以对被告人的刑事辩解问题和刑事推定问题进行知识论的解释。解释结果分别是,被告人刑事辩解可分为纯粹的权利型和纯粹的义务型两种,认为刑事辩解既具有权利性质又具有义务性质的观点,似是而非;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的刑事辩解,是否需要被告人承担客观证明责任,由我国特有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和刑事诉讼结构来确定;确定刑事推定的合理语义,需要分析我国刑事推定特有的语用环境,刑事推定的语用分析是其语义分析的充分必要条件。应当把刑事推定的转换证明责任规范功能,作为刑事推定规则的主要功能定位.以此确定刑事推定的合理语义。对此有两种理论选择,激进的做法是直接取消刑事推定的概念,因为此概念既无用也有害,可以用“被告人的客观证明责任”概念来代替有关刑事推定问题的分析:温和的做法是改变学界多数学者遵循的从“语义”到“语用”的研究路径,应反其道而行之,由“语用”到“语义”来进行研究.这是克服学界在刑事推定问题上众说纷纭、确定刑事推定合理语义的适当办法。作为分析工具的“被告人的客观证明责任”,有着自身的理论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局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经验法、手工边界勾画法和软件自动分析法在基于CT影像的气胸致肺萎陷程度计算上的优劣,从而推荐一种客观科学高效的肺萎陷程度计算方法。方法通过三种方法分别计算54例气胸患者的肺萎陷百分比,比较三种方法在计算效率、结果的相关性、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临床经验法、软件自动分析法与目前公认的手工边界勾画法的结果间存在线性相关(P<0.01),软件自动分析法的准确性更高;在5级及3级分类法中,三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一致性,软件自动分析法与手工边界勾画法在百分比判定上的一致性更好;单侧气胸的肺萎陷百分比的一致率高于双侧气胸;同时,软件自动分析法在计算结果的高效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软件自动分析法可以解决现有CT影像的肺萎陷程度计算方法中效率低和稳定性欠佳的问题,且具有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合在法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pyrolysis mass spectrometry (Py-M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ass spectra is introduced as a method for “finger-printing”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The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correlativ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dentity of suspects in cases of assault or rape involving bite-mark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isolates from two individuals are presented, illustra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 salivarius at strai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the isolate.  相似文献   

18.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或许可以找到适合于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Chu JX  Man Q  Bao CS 《法医学杂志》2003,19(4):212-214
目的研究生物检材中硫化氢的检验方法。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检材(血液)中的硫化血红蛋白。结果硫化血红蛋白在波长612nm处有特征吸收,且其在此处的吸光度与硫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结论硫化氢中毒案件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毒者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来确定中毒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3个案例的检验,提出了“伴随痕迹”概念,并利用“伴随痕迹”挖掘破案信息和思路。方法常规痕迹分析方法。结论犯罪现场,有时工具未接触到的地方也会由于客体结构等原因形成痕迹,认识这种“伴随痕迹”对分析案件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