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询问证人,是收集证据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几乎任何一个刑事案件的侦破都要对一个或几个证人进行询问。询问证人、收集证人证言,这对查明案情正确处理案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应作证的证人不作证,应该如何处置?我国法律对此未作明文规定,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的司法传统,这一传统也为现代世界刑事司法潮流所认同。而我国当代刑事司法却忽略了特殊证人——近亲属证人的权利,即拒绝作证权。法律应当规定近亲属作证豁免权;近亲属作证豁免权应先定为当事人的直系亲属或直系姻亲;享有亲属拒证权的证人,对于不利于其近亲属的证言可拒证。  相似文献   

3.
鉴于证人证言的重要性,我国刑法规定,凡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证人)都有作证义务,但是侦查机关在办案收集证据时,经常遇到证人无理拒证或不敢作证的情况。证人拒绝作证,不仅仅是证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问题,而且主要也由我国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因此,针对证人拒证问题,必须加强对证人的保护,明确证人的权利,对拒不履行作证义务的证人给予有效制裁并确立证人特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鉴于证人证言的重要性,我国刑法规定,凡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证人)都有作证义务,但是侦查机关在办案收集证据时,经常遇到证人无理拒证或不敢作证的情况。证人拒绝作证,不仅仅是证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问题,而且主要也由我国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因此,针对证人拒证问题.必须加强对证人的保护,明确证人的权利,对拒不履行作证义务的证人给予有效制裁并确立证人特权原则。  相似文献   

5.
证言是指证人就案情及相关情况向司法机关所提供的陈述。它是公安机关确定侦查和方向,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线索依据。在实践中,证人提供的证言多数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证人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会提供不可靠的证言。因此,我们在使用证言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可信度分析。一、形响证有可信度的因素分析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证人的证言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如图所示:感知案情——记忆案情——陈述案情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证言实际上就是证人对案情的陈述。这种陈述是以证人对案情的记忆为基础的,而证人的记忆又是以…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在认定事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甚至拒绝作证等现象日益严重,已影响到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公正和顺利进行。本文从分析现行刑事证人制度的立法缺陷入手,从证人的主体范围、证人保护、证人的权利义务、拒证和伪证的惩戒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提议,以期解决证人作证的后顾之忧,杜绝拒证伪证现象的产生,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并有义务向政法机关如实陈述的人。证人具有法律特定性,不能更换或代替。证人证言是重要的刑事诉讼证据之一,它是揭露、证实犯罪的依据。笔者在预审办案中接触到部分证人,他们受诸因素影响拒绝作证,导致案难定、证难取、刑难判,严重地影响了刑事案件预审、起诉和审判工作。证人拒证是复杂心理活动的集中反映,但又是可以认识和矫正的。1988年至1992年,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在预审办案中遇到116名  相似文献   

8.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诉讼制度的要求,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赋予了证人可以拒绝作证的权利,这一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对证人作证义务的一种法定免除。两大法系国家普遍规定了证人在特定情形下享有拒证权,但我国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承认证人有拒证的权利。如何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证人拒证权制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证人向公安司法部门提供证言或出庭作证是法律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履行的诉讼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的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证人权利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其中之一。针对这一状况,应建立证人拒绝作证的法律追究制度;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作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证人是了解案件真实情况,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通知到案作证的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证人是案件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证言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五章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这  相似文献   

11.
证人特权。也称作保密特权、拒绝作证的特权。享有权利者,可以免除出庭作证和就特权事项提供证明,可以制止他人揭示特权范围内的情况。尽管从其政策性考虑亦有不同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但西方各国的立法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拒证权,甚至有些国家将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目前,我国刑事司法资源有限、侦查手段落后以及侦查能力低下.加之法官自由裁判证据的条件不成熟,拒证权的享有主体不应过于宽泛。证人基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对自己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拒绝作证对与自己有特定关系的人或案件可以拒绝作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尽快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警察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称之为警察证人。警察出庭作证并不违反证人的不可替代性特征。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程序应包括:申请警察证人出庭作证程序;通知(强制)警察出庭作证程序;查明到庭警察证人身份程序;法庭向警察证人交代权利义务程序;警察证人宣誓程序;警察证人作证程序;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质证程序;法庭补充询问程序;警察退庭程序。  相似文献   

13.
证言拒绝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对证人作证义务的一种法定免除,其法理基础在于社会生活某些领域的价值要超越纠纷解决所带来的安定性.在现代各国的立法上,通过确立民事证言拒绝权所要维护的社会价值包括证人自身的利益、家庭关系、职业秘密与公共利益.民事证言拒绝权以行使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分为"完全的证言拒绝权"与"不完全的证言拒绝权"两大类.在证言拒绝权的实现上,两大法系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的证据之一。其真实程度的高低对查明案件事实以及对被告人最终裁决的做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某些案件中甚至会成为案件定性的关键性证据。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证据的立法建议颇多,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就民事、行政证据做了司法解释后,刑事证据更待立法加以规范。尤其是证人作证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对证人的资格、权利、义务以及证人拒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缺少具体的规定,以致于司法机关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书面证言的形态包括法院、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调取的证言以及证人自书证言三种,立法规定其仅适用于证人不能出庭的情形不尽合理,应当增加证人不必出庭和不宜出庭两种情形。证人书面证言作证程序应当根据三种证言形态分别构建,程序设置的原则是调和直接言辞原则和书面原则、提高诉讼效率、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作证程序应由法院裁定启动,程序大致包括程序的启动、证人到场、证人具结、证人询问、书面证言的制作。书面证言属于人证,其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在庭审和准备程序中均可使用。主要出于对直接言辞原则的过度迷信及对域外相关法制度的误读,我国目前的证人书面证言作证程序存在方向性偏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刑事诉公中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立法、司法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针对证人是否享有拒证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警察作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客观需要 ,有利于司法公正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建立警察证人制度有其法律与理论依据 ,是可行的。警察作证必须坚持直接言词方式、以自然人身份作证、分别进行等原则。为此 ,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理顺侦、控、审三方的职能关系 ,确立司法裁判的中心地位 ;转变思想观念 ,改变警察不作证的习惯思维 ;严格规范警察书面证言  相似文献   

18.
在预审办案过程中,常常遇有一些公民不愿提供证人证言,拒绝作证,使司法机关办案工作难以进行,办案人抱怨“办案难、取证难,寻找证人更难”。例如,4月18日浑江市有一名扒手在大厦行窃后脱逃,被警察抓获,当警察找到被害人,并要求其到公安局作证时,这位衣着入时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任红宇在《建立证人作证物质补偿制度是解决证人不愿作证现象的重要保证》一文中认为:凡是了解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人,均属案件的证人。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案件的证人有出示证言及出庭作证的义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由此可见,证人出示证言及出庭作证是查清案件是非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审判方式改革最终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证人不愿作证的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  相似文献   

20.
一、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履行现状及原因分析"目前我国证人作证的现状令人担忧,据有关报道:上海市黄浦区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仅有5%;而在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也仅有10%。有35%的证人拒绝作证,其余证人仅愿提供书面证言。"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