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黄祸论”到“中国威胁论”彭怀东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成天在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企图用其编造的谎言蒙混世人的视野。“中国威胁论”是什么货色?只要粗通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它不过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制造的“黄祸论”的翻版的变种...  相似文献   

2.
不断演绎的“中国威胁论”梁立华“中国威胁论”自90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然明显荒唐,但却愈演愈烈,渐成为西方对华舆论的一股逆流。“中国威胁论”是怎样演绎的呢?本文作一简要分析。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  相似文献   

3.
丁刚 《时事报告》2006,(1):10-10
新闻事实: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 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了,而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年~1993年间。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先后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两份年度报告,毫无根据地大肆宣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报告借题发挥,无事生非,对中国发展自卫的军力和对外经贸说三道四……。联系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这种论调时起时伏,无独有偶,这种声音也不时地在我国近邻的一个岛国上响起。冷战结束已经十余年了,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人死拖着“冷战思维”不放,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它们的目的、企图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必须引起警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断演绎的政治神话:“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威胁论”自九十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明显荒唐,却愈演愈烈,渐成西方对华舆论的主流并呈不断“发展完善”趋势。那么,这则现代的政治神话何以成篇并续版不断呢?循着“中国威胁论”变化演绎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谬种流传、“成势”的原因所在。一、填补真空的“美国之敌”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一些国家政要在各种场合的言论也时有所见,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虽然侧重不同,分量有别,但内容相互交织呼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反华逆流。那么…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美日印等国家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在浅层次上,即战术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家内部相关群体和部门的利益。在中层次上,即战略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打压、围堵中国,挽救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下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深层次上,即心理层面上,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担忧以及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信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华势力,某些存有先天性反华仇华清结的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便力图遏制中国,炮制并极力推销一种反华论调——“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威胁论”炒了近十年,并未产生他们所企望的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于是转换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杂志今年polo月号上抛出了西格尔的“中国无足轻重论”O西格尔在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中说,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1/5…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6,(1):26-26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再起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崛起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之一,它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之际重新聚焦中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在美国,“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的炒作不绝于耳,而荷兰飞利浦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却一再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是机遇,其他国家和跨国公司完全可以从中获益。柯慈雷的中国发展“机遇”论和美国等国热炒“中国威胁论”形成鲜明对比,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不久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08,(11):40-40
美国大选日子在即,美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状态。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曾打趣:“美国人选总统,全世界的人都有权投票……”的确,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影响力举足轻重,但这场大戏中,中国人看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对于中美关系而言,这场选举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当“美丽”形容中国的时候,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山清水秀、天朗气清,街宽路阔、政善人和。而当“美丽”形容社区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什么?是花红柳绿还是干净整洁?是邻里亲和还是服务周到?让我们走进天津,去见证美丽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4.
何标 《台声》2014,(1):41-41
在京台北学者陈君与访问大陆学者林君,常相切磋论道,一日,谈及“中国威胁论”,对话如下:奥巴马口吐真言 陈君:西方报刊上“中国威胁论”屡见不鲜。其实中国大陆一向韬光养晦,埋头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孙敬鑫 《新东方》2009,(9):40-44
一、“G2论”的提出及各方反应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这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因为其他国家在主动观察和解读我们,这往往是双方增进了解和互信的基础。但也是挑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无意、有意甚至是恶意的失实解读。从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21世纪初的“中国责任论”和“中国贡献论”,不到20年的时间,世界给中国扣上了不同的帽子,甚至在同一时间扣上不同的帽子。就在2005年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向中国提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不久,“G2论”又在西方掀起一阵波澜。  相似文献   

16.
丁刚 《同舟共进》2009,(4):33-34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表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哪些责任可以承担,哪些是现在还不能承担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郑州马头岗村村民和美国纽约三位专家跨越时空,通过电视屏幕,面对面畅谈。美国专家说,“三个代表”的实质内涵也适合美国国情。远隔千山万水,双方怎样跨越了时空对话?他们又谈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相由心生 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形象、身体。它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威胁论”的邪风在美国又卷土重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声称“中国军费仅次于美国”,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威胁”到台海局势,而且还“威胁”到亚太国家,“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等等。究竟谁在威胁世界安全?透过种种迹象,人们不难看出,这股邪风背后掩盖的是美国军费无限膨胀、单边主义盛行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漫话时尚     
漫步街头巷尾,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时尚”的标志,什么“时尚小屋”、“时尚杂志”、“时尚美容店”等等。但是,什么是“时尚”?“时尚”的内涵是什么?“时尚”的东西为何惹人爱?带着这些问题,我漫游在网上和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于是就有了如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