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称:1945年“10月,在原华中(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组成华中分局,邓子恢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受华东局领导。”然而,有可靠资料证明,华中分局成立时副书记应是谭震林,曾山时任华中分局组织部长。一、成立华中分局前后,华中局与中央的有关电文、通知都仅提到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在华中分局领导人选基本确定后,遵照中共中央建议,曾山作为原华中局负责人(华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称:1945年“10月,在原华中(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组成华中分局,邓予恢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受华东局领导。”然而,有可靠资料证明,华中分局成立时副书记应是谭震林;  相似文献   

3.
曾山未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柳宏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①第684页上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适应新的形势,调整和建立、健全了各大解放区党的领导机构。"10月,在原华中(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组成华中分局,邓子...  相似文献   

4.
1947年至1948年间中共南京市委在上海设立了一个联络站: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团政治避难及求学或就业等目的从南京市委转来上海的共产党员。我负责了这个机构的工作。1945年8月,日本投降,苏北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淮北、淮南二地区党委城工部合并成立了中共华中分局城市工作部,部长沙文汉。我原在淮北城工部工作,也因此转入分局城工部,分局城工部的驻地在淮安城内。1946年5月,城工部领导调我去负责华中分局城工部与南京市委之间的政治交通。6月,我即从解放区动身到南京,前去传送分局指示。这时国民党正在准备打内战,但还能顺利渡江。7月…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下旬,张鼎丞偕夫人路恺奉命从延安赶赴苏北,10月上旬到达淮安。张鼎丞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常委、华中军区司令员、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路恺任淮城市瞻岱区区委副书记。 救灾为重 华中解放区位于江淮平原,横跨苏皖两省,以苏北地区为主,还包括豫东一部分地区。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6日至7日,中共淮安市委、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在淮安联合举行系列纪念活动,隆重纪念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暨苏皖边区政府成立60周年。  相似文献   

7.
1946年2月,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赴华中分局汇报工作.此后,在分局领导带领下,曾镜冰前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福建党的工作情况,并认真阅读了党的七大文件和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4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先后接见了他,对福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并对福建下一步的工作作了指示.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向陈毅自请撤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江渭清和他所属的苏浙军区部队渡江北撤,来到苏中地区,投入了解放战争。这时,华中局改组成华东局,与新四军军部一道,在陈毅率领下北移山东。华中苏皖地区成立了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并将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分任司令、政委,江渭清所在的六纵队恢复了新四军六师番号,谭震林兼任师长、政委,王必成、江渭清分别任副师长、副政委。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刚刚恢复的六师投入了其中的五次战斗。五战皆捷。歼…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9):117-118
邓子恢,1896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原局第三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苏的国民党统治区内,中共秘密党组织,在华中分局和华中工委等机构的领导下,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工作者,以多种文艺形式,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的、进步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本文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中共福建省委于1946年11月25日至1947年1月15日,在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召开了为期52天的“福建省党员代表会议”。这是福建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福建历史上看法分歧较大的重大事件之一。四十二年来,对这二会议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两年的肯定--三十四年的否定--六年来的再肯定、再评说”的历史过程。稍展开来讲,即1947年3月5日,省党代会刚结束一个多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就去电中央并回复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埘这次会议作了肯定,电云(?)“大会胜利结束慰甚电告各点均同意望坚决执行”[见华中分局(寅微):对开展游  相似文献   

12.
曾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山临危授命,服从中央安排,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为坚持华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曾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山临危授命,服从中央安排,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为坚持华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15.
凌辉 《湘潮》2006,(4):16-17
一颗留在张震身上的子弹,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1945年2月16日,时任新四军四师第二旅旅长、淮北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萧县祖老楼与敌伪军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臂。这是张震继窦楼战斗负伤后的又一次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侧翼实施攻击,终于打垮了敌军。受当时条件所限,这颗子弹未能及时取出。1946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抵淮安参加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高干会议。其时他负伤的右臂仍在隐隐作痛。乘休会之机,他去了一趟淮阴,到这里设备较好的仁慈医院上门求医。医生给他作…  相似文献   

16.
守卫在窗口     
守卫在窗口刘风梅热情、奔放、精悍、稳练,一张充满阳刚之气的脸上透着虎虎英气。与他谈话,才智与激情的火花不断闪现。这,就是西安市工商局新城分局火车站工商所所长李晓岗,一个在"雷区"铸造文明之塔的年轻人。窗口,商厦如林,客流如潮,繁华中浸透着浊流。为了西...  相似文献   

17.
封面人物     
《湘潮》1992,(11)
章蕴(1905——),女,湖南望城县人。原名杜韫章。1925年入党。曾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妇女部长,中共硚口特区委宣传部长兼妇女部长,武昌市委组织部长,湘潭中心县委书记,江南区党委妇女部长兼民运部长,苏中二地委书记,苏中区党委组织部长,华中分局妇委书记,豫皖苏区党委副书记,豫皖苏中央  相似文献   

18.
甄实 《党史博览》2013,(9):17-2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重申了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并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由此。刘少奇在华中抗战发展的紧要关头.担当起建立与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余玮 《党史文汇》2006,(9):21-26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38年11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苏浙军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中共济南市委等单位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参谋、干事、专职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连、营、团级干部.1941年12月26日,与粟裕结婚.1952年转业,先后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商业部任计划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及政策研究室主任;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计划指导部正师职秘书.1983年7月以中央军委办公厅副军职离休干部离休.  相似文献   

20.
邓子恢年谱     
邓子恢同志是福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委、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长、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12月病逝于北京。今年8月17日,是邓子恢诞生九十周年。为了进一步研究邓子恢的思想与生平活动,我们发表了《邓子恢年谱》。这个年谱,根据大量历史文献及谱主亲属,生前战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撰述了邓子恢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从一个农村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战斗而曲折的一生。这个年谱是作者初步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