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认定交通肇事犯罪的重要定罪依据是公安部门作出的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一般在责任认定中负有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一方,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并据以定罪量刑,但有些责任认定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作出的推定责任认定。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为实现司法公正这一最终目标,检法两院都在尝试着进行各项改革。检察机关推行的主诉检察官制度已在全国实施,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基层检察院在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的同时,大胆地探索…  相似文献   

2.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杜江涌在来稿中指出:诉讼时效开始后,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行使权利,就要承受时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如果在时效进行期间,非由于权利人原因障碍其行使权利的情况下,继续计算时效时权利人就是不公平的。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就是针时时效进行障碍,而使时效进行对权利人公平发生法律后果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三位长期从事法律工作者,一位是澄城县人民法院原韦庄法庭庭长宋春礼(已退休),一位是陕西奥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康永民,一位是澄城县148法律事务所主任郭纪仓,他们从事法律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工作历史,审理了好多民事案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发表这篇文章,想从中得到更多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为更多的当事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引起损害赔偿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或者对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审理,往往都会涉及到由交警部门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效力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交警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无需查实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性,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当然依据;甚至还有人认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应提起行政诉讼。为了能够准确地适用法律、正确办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笔者通过对许建国交通事故案的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性质以及法律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宁 《中国检察官》2010,(16):18-20
本文通过实例提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建议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囊括到一般证据范围内,适用证据采信制度,司法机关对刑事责任认定不妥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可以提出质疑,要求交警部门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因“并线”造成车辆碰撞、刮蹭的,按“并线让直行”原则,“并线”车应负全责,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并线”司机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司法实践的困惑。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与本刊结合典型案例,邀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后,依据责任认定书索要赔偿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在办理涉嫌交通肇事罪的案件中,分清事故责任是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一条均明确规定: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体制的弊端及认定书的证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办理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由公安机关交通警察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以下简称为认定书),在刑事诉讼证据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处罚,可谓“生死攸关”。但在实践中,这种由公安干警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自行侦查并由同一主体进行责任认定的体制以及对认定书申请复议的限制性规定,常受到质疑,同时,对认疋书属于刑事诉讼七类证据中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过程中,不时会发现由公安机关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错误的情形,即对当事人是否承担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认定与事实和法律不符。由于法律对此未予具体规定.结果使检察机关经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况。笔者拟对此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是以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为前置条件的,因此,事故责任的判定对交通肇事罪能否成立意义重大,而围绕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相关问题也就成为了法律适用中的难点。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应将其认定为鉴定结论,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应以证据规则对作为鉴定结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只有经查证属实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天津检察》2009,(5):41-42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肇事案件中必备的案件材料。是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重要依据。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种类,实践中有所分歧,有人认为其属于鉴定结论,有人认为其属于书证,笔者同意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   2000年 4月 30日,被告人陈某驾驶小型客车(超载四人),行驶在 109国道上。当发现前方迎面驶来的被告人张某驾驶的大货车在左侧路面(即陈的右侧路面)行驶,便鸣喇叭继续前行。当两车相距二三十米时,陈见张某车仍在左侧行驶,急忙向左猛打方向并加速,与此同时,张急忙刹车并向右回车。结果在中线处,大货车头部撞到小客车右侧前轮胎处,造成小客车四名乘车人死亡,十多人受伤,两车部分部件严重损坏。交通警察大队于 5月 17日作出第 111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   "一、驾驶员张某驾车行驶道路,违反《…  相似文献   

13.
本刊开展“形势需要与定罪量刑的讨论”以来,收到政法战线广大读者的许多来信和来稿。对于开展这一讨论,大家非常关心,热烈支持,觉得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积极建议。本期摘要选登三篇文章,继续开展讨论。希望政法战线的同志们大家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这个问题弄个明白。来稿可以着重从一个侧面展开,以便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尤其是司法界有一种把民愤的有无和大小作为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的主张(以下简称“民愤论”),这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立法上有没有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利弊如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我们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绍荣 《法制与社会》2012,(23):115-116
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划分事故责任大小、民事赔偿及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试从司法实践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不同理解出发,剖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汽车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大幅度上升,目前法院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由于该法规对有关责任问题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审判实践中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做法不一。本文对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有关问题发表些意见。一、汽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据此,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交通事故责任者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1]汽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性质是过失推定责任,认定该责任应当考察以下几个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存在着分歧,本文在厘定了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等相关概念,针对其不同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证据属性定位,从而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同部分的不同证明效力,最后还原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逐渐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应有的车辆数量陡然上升,这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险。为此,我国的保险制度规定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这一险种,而且对个人所有的车辆责任保险做了强制性规定。为了确实、迅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属于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已明确将其规定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对此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人们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其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哪种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议的焦点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鉴定结论,还是书证?我们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鉴定结论,而是书证。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鉴定结论(一)从鉴定结论的本质特征角度分析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通警察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依法全面收集多种证据如:交通事故发生地的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技术鉴定(包括车辆鉴定、痕迹…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中车辆驾驶者与所有者分离时损害责任承担显得较为复杂,司法实践中对车辆驾驶者与所有者分离情形下,车辆所有人的赔偿责任承担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但在理论基础和法律规定上却难以找到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