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过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对第一个石匠来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第二个石匠则有更高目标,他要做到最好。而第三个石匠却有梦想,他要建筑一座精神家园。在这个故事中,梦想可以让人眼中放光。  相似文献   

2.
袁岳在《青春不应被浪费》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他曾经跟全国的大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坚持写博客,天天写,写满一年.毕业的时候,你要是找不着工作,我负责给你一个工作.”他面对的超过100万名大学生,结果只有5个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其中有4个人说,“袁老师,我不需要你给我找工作”.一年博客写下来,无论是坚持的意志,还是表达能力,这些都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找个工作跟玩儿似的那么轻松.只有一个同学现在在袁岳创办的公司里工作,公司团队公认这个同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说的任何事立马能写出一个汇报提纲.最后,袁岳在书中进行了总结——任何行动,只要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就是技能.  相似文献   

3.
旧社会,一直到解放初期,许多人把拉人力车或赶大车的,统称为拉胶皮的。直到现在,有的司机,包括给高级领导开车的司机,也有时说:“我是拉胶皮的。”但他们决不是贬称或自嘲,他们是想说,在首长身边工作的人员,并不比百姓高出一头,他们和首长只是分工不同罢了。于是,他们才讲出了如下故事——肖克安步当车背战士 肖克将军早年曾任少共国际师师长,是个连老外都知道的英  相似文献   

4.
<正>1958年10月2日晚上,毛泽东会见六个国家的代表团并同他们进行了谈话。在谈到关于中国的“大跃进”问题时,毛泽东说:“中国究竟有没有大跃进,我本来也是不相信的。今年在武汉有一次会议,我们一些省委书记在那里开会。那时候正大搞小型水利工程,我问他们,究竟有没有大跃进?他们说确实有大跃进。我说你们看见没有?那些人说,他们可是看见的,确实有大跃进。那时我们辩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这个问题。我那时候怀疑这个口号,我说是不是可以改为苦战三年初步改变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2,(22):6-6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几个人围在小区门口,不知在做什么。过去一瞧,原来他们正在张贴公示,正当我打算细看到底是什么内容时,其中一个彪形大汉挡住我说:“有什么好看的,快走!”我是小区业主,凭什么不能看,我使劲儿往里凑,没想到却被他们几个推出来,还威胁说:“惹急了当心哥几个揍你!”我一个人势单力薄,还是走为上策。可没走多远,就看到他们对着告示拍照,然后又撕下告示,迅速离开。我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7.
张薇 《廉政瞭望》2014,(15):68-69
“想想吧,我正在参加联邦调查局特工会议,他们在讨论如何捉拿间谍,如何辨别谁是外国特工,而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而且就坐在他们中间。这是多么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啊。”——罗伯特·汉森  相似文献   

8.
许多故事,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近日出差,从杭州到绍兴,再从绍兴回杭州,听了济公的故事,再听大禹的故事,然后又听法海的故事。我突然发现,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想为百姓、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其次,他们都有一定的“号召力”或者“法术”。只是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众骂声。大禹的做法是以身作则,唤起民众。绍兴有座大禹陵,陵前有这样一副对联近出了大禹的做法:“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大禹新婚四天,便离家治水,并从…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大庆石油职工特别怀念周总理。他老人家曾经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先后三次到大庆油田视察工作。1962年,周总理首次来大庆视察。在北二注水站,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抢修水泵,便抢步过去同他们亲切握手,一个工人手上沾满了油污,想往身上擦,并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上有油。”总理却一把握住那双油手,和蔼地说:“没关系,我也当过工人。”接着又详细地观看了贴在墙上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度,称赞道:“好,你们这样做很好。”总理走出泵房,见前面有个地客手,关切地问:“这里住人…  相似文献   

10.
秦九凤 《湘潮》2008,(11):48-48
关于周恩来饮酒的故事有很多。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在各地见过周恩来的亲属,秘书,警卫,厨师等100余人,他们都说,周恩来律己甚严,工作忙碌,平常很少喝酒,像有的书报上说的“周恩来酒劝许世友”、“周恩来醉舞红旗”等事情他们从没听说过。但周恩来酒量比较大却是真的,也确实有过几次惊人的豪饮。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1,(14):41-41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三位砌墙工人同时在认真地工作着。有个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位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位工人抬头笑了笑,说:“对,我们是在砌墙。我们在做每小时1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说:“我们不只是  相似文献   

13.
以不贪为宝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将一块玉献给子罕,但子罕不受。献宝人说,我把玉送给识别玉器的人看过,他们说这是一件真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则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双方就都失去自己的宝了。 宝者,珍贵之物也。它既是有形的实物形态的东西,又是无形的精神升华的产物。对一个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思想境界的不同,所追求的“宝”也必然有所差别。宋人以玉为宝,子罕以个贪为宝。就是一个明显的对照。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有的把高档的物质享受作为自己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最近,军需处长冻死长征路上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感染着我。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七外公——张佶。在老家,我们称他“七外爷”。1960年的一天,盐池红井子的大舅(七外爷的大侄子)早晨起来对家人说:“我做了个梦,梦见七爸饿得面黄肌瘦的。前天听甘肃那边逃荒过来的人说,张掖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想带点咱们家的吃头,去看看两个叔老子(六外爷也在张掖任法院院长)。”家里人说,粮食局长珍米细面吃得多了,还能吃下去咱老家的粗茶淡饭?  相似文献   

15.
北京郊区的村级整党正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着。有人说:“整党就这样说说道道的不解气!”整党的效果到底怎样?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一部分农村党员,并把一些人对整党的看法说给了他们听。他们说:“开始,我们也有这种看法,现在变了。要说我们党员过去有差距,有问题,最大的差距和问题就是没有更快地带领群众致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半,一辆黑色“吉斯”轿车停在了北京饭店楼前,周恩来下车后急匆匆向西楼大门走去。周恩来是到此先理发,然后再去接见外宾,时间很紧。谁知就在周恩来快进大门时,前面有三个人慢悠悠走来,挡住了去路。警卫人员许岩和饭店保卫干部周树清赶忙打手势让他们靠边,让周恩来先进。周恩来立刻不满地对许岩和周树清说:“你们懂不懂礼貌,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进去?”许岩说:“我们是让他们先进去的。”周恩来更生气了:“你明明打手势让人家靠边,还不承认。你不让他们先进去,我就不进。”说着就往后退。那三人忙说:“请总理先进去吧。…  相似文献   

17.
名人与书趣     
苏东坡“抄书” 北宋时有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苏东坡,许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主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朱十分惊讶:“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书吗?”苏东坡说:“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18.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当我带着连里一批新党员宣誓时,一双双坚定的目光告诉我,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深知“党员”二字的意义和沉甸甸的责任。我还记得我刚到连队时很多年轻战士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情景。“你为什么想入党?”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多战士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有的说是为了复员后能有个好工作,有的说为了听起来有面子,有的就是随大流,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我很想和他们分享一个老人如何入党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入党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石曼 《红岩春秋》2006,(6):50-56
一1996年暮春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家中看电视。重庆市话剧团演员胡珂,风风火火地叩门而入,她未及坐下就说:“明天中午,有位台湾客人请你们夫妇两人赴宴。”事出突然,我请她先坐下来。胡珂说:“我刚接到电话,请客的叫张英,是干戏的。”我对办事常常有些稀里糊涂的胡珂说:“你听错了吧,这位请客的我不认识,怎么好去赴宴?”胡珂急了,她说:“人家说得清清楚楚是请石曼,抗战话剧史专家。这位张英是演过《包得行》中包占云的。”我立刻高兴起来:“什么!当年演《包得行》中的包占云来了,这位张英我要见一见!”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十分艰苦的阶段,在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工作的洪深先生,办了个教导剧团培训班,为军中演戏培养戏剧干部,张英就是教导剧团首届学员。半年后,洪深先生创作了一个剧本,写四川农民坚决上前线打鬼子的故事,剧名《包得行》。洪深的这批学员都是四川人,乡镇农民急需接受抗日救亡的鼓动,洪深把《包得行》这出戏,交给这批学员用四川话演出。8月间,他们从巴县土主场出发,经北碚、合川、铜梁、潼南、遂宁、乐至、简阳至成都。每日步行数十华里后,即在乡镇万年台上为农民演出,洪深亲自参加步行带队。这种不避艰苦为农民演剧之举,轰动大后方...  相似文献   

20.
为民 《支部生活》2007,(7):45-45
央视《面对面》的《方永刚:无悔青春》中,方永刚说:“人的工作啊,有三种境界,一种境界呢,强迫的感觉,这活又让我去干,为什么不让他去干呢。还有第二种境界,就是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的,我拿了这么多老板的工资,我就应该把这个事干好。第三个境界就是快乐的工作,我感觉到我的工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看到这里不仅又想起了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