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50%以上的房屋成为危房,不再适合继续居住;山区和沿山区95%以上房屋垮塌,受灾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的家庭估计有7万到8万户。都江堰市是第一个开始灾后重建规划的县市,灾后重建的物权争议自然也在这里率先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9·30”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之时,成都市两个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彭州)、两个重灾区(崇州、大邑)的剩余灾后农房重建任务也已近尾声。此时,回顾这4个地区在决战“9·30”中的种种努力,可为成都在城乡住房重建这场硬仗中所付出的艰辛找到绝佳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乳白色流线型的“和谐号”动车组沿着美丽的弧线“飞”出,半小时后抵达青城山下。2010年5月12日,作为我省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铁路重大项目,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当天客运量达到1.2万人。  相似文献   

4.
重建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重建凸现之矛盾全国罕见,然而,都江堰出色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范本意义之花在都江堰处处盛开。  相似文献   

5.
成都至都江堰客运专线(简称成灌铁路)工程是“5·12”大地震后,铁道部与四川省签订的第一个灾后重建大型基建项目。作为连接成都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成灌铁路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架桥长达40多公里,占全线总长的70%。此外,成灌铁路为严格控制线路运营中的噪声、震动,线路实行全封闭、全立交,并采用无砟轨道和无缝钢轨。整个轨道铺设工作将于明年1月10日之前完成,实现主体工程完工,明年5月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都江堰景区只需要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50%以上的房屋成为危房,不再适合继续居住;山区和沿山区95%以上房屋垮塌,受灾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的家庭估计有7万到8万户。都江堰市是第一个开始灾后重建规划的县市,灾后重建的物权争议自然也在这里率先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这座千年古城的人们因水而灵动,富于思索:也有人说,十大模式中蕴含着一种理念——执政为民……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党课》2013,(15):114-117
拜水都江堰,一堰一传奇。 一直对都江堰有一种向往。古巴比伦王朝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沦为沙漠,而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都弃置荒废——唯有中华都江堰,依然碧波不断,令我心生豪迈!  相似文献   

9.
<正>与上海合作,建立党性教育现场基地,通过弘扬与传承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伟大精神;讴歌与传递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促进两地干部可持续交流学习、东西部可持续合作发展是都江堰市委党校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是  相似文献   

10.
张常珊  夏丹 《前线》2010,(10):I0028-I0029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重建用了10年。1999年我国台湾省“9·21”地震,重建用了6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下简称汶川地震)的等级和破坏程度均高于前两者,灾后恢复重建“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奇迹,探索出了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董强 《党员文摘》2008,(7):21-22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频仍。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达2100余次,平均每年就有两次以上。古时各朝代政府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以及灾后补救等各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两年来世人不断热议“中国式救灾模式”,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的灾后救援创造了“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而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则在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中进一步显示了其抵御、化解风险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4,(9)
都江堰千古不淤水利专家一朝揭谜世界水利学界公认,由于存在清除泥沙和防御洪水这两大技术难题,一般水利工程的寿命只有几十年。而我国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古到今己经“活”了2250周年。远在2000多年前的蜀郡守李冰,是怎样破解上述两大难题的呢?我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5月,在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经济呈现恢复回升的良好态势。“同时,我省在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两大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全省经济显露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趋势。这一态势令人欣慰。”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熊建中说。  相似文献   

15.
王春 《廉政瞭望》2011,(9):24-25
近年来,四川迎来了—个又—个大考:金融危机,藏区维稳,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四川的“天时和地利”都不尽如人意。但几年过去,四川交出了—份漂亮的答卷,其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更上让世人瞩目。而在这份圆满的答卷中写满了“人和”两字。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底,我省地震灾区95%以上的学生已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按照地震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我省确立了“2009年底95%以上的学生能在永久性校舍学习,2010年春季开学后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的学校灾后重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人人都在为抗震救灾贡献着力量。两个多月过去了,当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笔者认为,应当将群众最关心、最看重的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三本账“晒一晒”,让廉洁贯穿救灾全程,让阳光照进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8,(8):33-33
中国发布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29日,对广元市剑阁县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剑阁人欣喜地看到,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荣获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两年的灾后重建,使剑阁这个传统农业县、黑龙江对口援建的重灾区演绎了无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精彩故事。在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阶段,在一个全新的节点,剑阁县干部群众也在思考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闻名遐迩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世人关注,中央关切。胡锦涛总书记指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要走在全省前列。四川省委、成都市委要求:建设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的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