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服的上帝     
总记得是在大学鞋业公司旁边的一个私人鞋店的那双黑皮鞋,那是我从广州去美国时身上唯一的新东西。它让我吃了不少苦头,脚夹得生疼,起了泡,而且飞机在新泽西一降落,鞋掌也跟着要落了。去钉吧,鞋匠们异口同声要3块美金。同伴都说不值,三六一十八——刚去的人都爱这样把美元折成人民币算,在广州都可以买双新鞋了。可我不能再飞回广州买鞋吧?一个人又奔回鞋铺。修鞋的白人老头很客气,找了皮子钉掌(后来证明它们绝衬结实),然后用机器把边磨光,把整个鞋底边磨了一遍,又到另一机器上把鞋子擦得铮亮。忙了一阵,交到我手上的是一双比我买来时还  相似文献   

2.
一位外省朋友来广州旅游,头一天的日程安排是到北京路去。据她说,是要买那些漂亮、精美的小卡片。“有位同乡送过一张卡片给我,好看极了!他说:‘是在广州的北京路买的,那里到处都挂得满满的,半天也看不完。这次我到广州,亲戚朋友纷纷托我买这些卡片。”她说。想不到北京路的卡片竟出了名!笔者曾数过,北京路外文书店附近不到三百米的路段就有十二家摆卖这些卡片的摊档,种类之繁多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今年以来,小小卡片飘飘洒洒,忽然遍布广州的大街小巷。记得前几年,住在笔者对屋的一位姑娘,  相似文献   

3.
乡政府大楼是一幢石砌三层楼房。我们来到时,大门还锁着。楼前冷冷清清。过了一阵,有两个农民来了,站在门口说话。“你来干什么?”“写证明买牛。你呢?”“我要去外县,想开张住宿介绍信。”“哎,现在的乡干部都没有什么事做嘅,几时来都没准的。走啦,一会儿再来过。”  相似文献   

4.
欧初追鱼     
一九七八年,欧初同志刚调到市里工作不久,就问当时的财办主任黎敏:三十年代我在广州读书时,吃的都是活鱼,现在香港人吃的也是活鱼,为什么现在广州反倒卖死鱼。黎敏说:死鱼都不够卖,何必求活鱼?其实,为了市场有活鱼卖,水产部门作过不少努力,三令五申,甚至拨出水泥、水管、钢材等,  相似文献   

5.
盛夏,羊城。大德路中医院附近,一个外省人发现了“新大陆”。只见一个小青年把自行车架在路边,尾架上搭着一个塑料箱,塑料箱盛着一小袋一小袋的东西,白的,黄的,咖啡色的……原来,是个卖牛奶的。外省人凑前一看,白的,是纯牛奶、花粉奶;黄的,是哈密瓜奶;咖啡色的,是朱古力奶。路人或三袋五袋地买走,或即时把袋子剪个口,喝完再走。外省人惊讶广州这鲜奶的花色品种,也惊讶广州街头竟有这么多的售奶点。他在这不到1000米的路段上,已发现前后不止5个点档。  相似文献   

6.
登高偶拾     
张媛媛 《工会博览》2006,(20):39-39
一天,小区里来了一辆卖萝卜的拖拉机。十几个老人,手里拿着大袋子抢购萝卜,一买就是上百斤。我觉得很奇怪,干嘛买这么多萝卜?到了冬天萝卜也不过几毛钱一斤,何必储藏这么多?老人们告诉我,他们是要晒萝卜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冬天新鲜的蔬菜到处可见,谁还会吃咸萝卜?老人们又说,其实这萝卜干都是给他们出国打工的亲人准备的。这个小区里,平均每三户就有两个人在国外打工,虽然在国外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一样高,特别是吃的方面。所以很多出国打工的人,都是从国内带咸菜或干菜,不舍得在外面买新鲜蔬菜吃。邻居姜阿姨的儿媳在日本  相似文献   

7.
买时装对于女人来说,如同染上毒瘾般痴迷,口袋里有点闲钱,就会自动自觉地交给时装店老板。某日路过广州闹市区宝华路,见一小服装店门口显赫挂着“厂家破产,欲买从速”的招牌,大堆大堆的街坊阿姐阿婆挤在那里,左挑右拣,不亦乐乎。我的神魂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加入到街坊大姐行列,随大流地选了条健美裤,以备心血来潮时之用。双脚刚迈出时装店,我又马上后悔了。这时才记起家里五颜六色的健美裤已存有五六条了,这一条回去后同样逃不了打入“冷宫”之命运。今天是怎么啦?购买欲来得这样快这样强烈,比自认为容易升起的创作灵感还快,到底是受什么鬼东西撩拨?哦!知  相似文献   

8.
喝在广州。信不信由你。如果你是个地道的广州人,想一想自己所喝过的形形色色的“水”,也许会认同这一说法。“汤水”,这是最家常的用语,有家庭就必有汤水。单身男女稍有身体不适,医生会说是因少喝了汤水。以至到广州的外地人听了老半天也不解其妙。饭前一碗汤,饭后一盅茶。三天两头就要煲一次糖水或凉茶,谓之清热去湿。平时的汽水、啤酒、可乐、酸奶等等数不胜数的饮料就不要去算了。反正广州人除了食,就是喝,也许是食得多,必然也喝得多。你见过广州人买饮料整箱整箱地买没有?不到一周,整箱饮料就会被消灭光的。会做汤是贤妻良母的标志。为了让丈夫和子女不因缺“汤水”而患病,得天天变换汤料,什么清补凉汤、菜干汤、霸王花汤、冬瓜薏米  相似文献   

9.
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招牌上赫然写着,“标榜广州发廊”。奇怪!在我们南昌,这内陆城市怎么如雨后春笋地兴起了“广州发廊”?难道说这些发廊都是广州发型师开办的,或做出来的都是正宗的“广州发型”?这位店主大概深知其中奥妙,忍不住要“幽它一默”,于是就“生产”出这么个古怪的店名!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中,上班族们由于工作的忙碌经常是每周去一两次超市或菜市场,每次买一大堆蔬菜回来,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心想啥时吃都能有新鲜菜,冰箱门一关,搞定!但现实是,职场人免不了中午在单位吃,晚上又出去吃的情况,等到做饭时,打开冰箱一看,很多菜都烂了或蔫了。那么蔬菜在冰箱储存久了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即使低温会减慢蔬菜衰老的速度,也不能存放蔬菜太久: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10,(20):14-15
认错曾经要资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认错这事,越来越难了。而且,越是地位高、名气大、粉丝多,就越难。要么矢口否认,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倒打一耙,要么把水搅混,甚至把质疑他的人统统说成是“文化杀手”。痛痛快快说声“对不起,我错了”的,几乎没有。就算有,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2.
如今信步羊城街头,在不少地方随处可见“排长龙”景象,人头攒涌,熙熙攘攘。尤其是在星期天,“长龙”甚至能排到数百米之距。“六合彩”!羊城最近越来越热的一幅场景! 据广州社情民意中心的调查资料,被访的465人中,92.3%都曾偶尔一次或经常买奖券,其中购买自选数福利奖券者最多,占买者的72.5%。  相似文献   

13.
李飞 《工会博览》2010,(5):179-180
记笔记是一项我们很少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的学习技能。要知道,不管你是一名高中生,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做有效的笔记都是非常重要的,教会学生做好笔记不仅仅帮助他们更好的把知识记住,将东西写下来还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工作的最初阶段进行回忆。  相似文献   

14.
广州"毒酒事件"连篇累牍的报道惹火了一群中毒入院的农民兄弟。他们拿毛巾塞住病房的门缝不让记者拍照,理由如下:你们报纸总说我们是民工,买不起瓶装酒贪小便宜所以中毒。反正也没人来管我们死活,我们懒得理你!农民兄弟干嘛发这么大火?导致他们中毒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一名年仅26岁的中毒者说,喝散装酒并非仅仅是"贪小便宜",而是因为过去总在他们村的"家庭酿酒作坊"买散装酒,如今来广州打工已近7年,还是习惯于买散装酒。不仅如此,他还习惯买散装酱油、陈  相似文献   

15.
正常思思32岁行政管理宝宝:涵涵3岁2个月问孩子最近脾气特别暴躁,脾气上来时,要么乱摔东西,要么哭闹不止,有时甚至自己揪自己头发,这是什么原因?编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性格叛逆期,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多与孩  相似文献   

16.
先做有心人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干大事情的料,或许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大事情,其买也是要一步一步去做的。首先,得做个“有心人”。广州带钢总厂彩色带钢厂的一个“大问题”,就全赖“小人物”的细心而得以解决。彩板“刮花”,令厂里一片不安。生产线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设备,何以生产出来的彩板总有部分带有“伤痕”?涂漆层被刮花,只好剪去,增大了钢材消耗,急坏了厂领导。这天,外贸科干部老简又一次来到彩带车间,他仔细察看了涂敷颜色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1995,(5)
周蓓,22岁,广州某房地产公司文员你问我当白领丽人的感觉?没有,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算白领。我心目中的白领标准,从个人收入来说.起码要在1500元以上,这样,才有可能买几样自己心仪的化妆品和漂亮衣服呀!问我目前的收入?总之,出门上街只能挤公共汽车,不敢扬手“打的”。说到底,我来这个大都市的时间才只有一年。我是去年4月离开湖南怀化来到广州工作的,早就听说这里物质生活较发达,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很想来开开眼界,一来就舍不得离开了。能成为这个现代都市上班族的一份子,我  相似文献   

19.
问:对去年年底广州的“股市热”,您是怎么看的? 答:前一段时期,随着深圳的“股市热”,人们纷纷抢购股票,股票价格严重扭曲,许多人把目光投向还没有股票上市交易的广州市。广州也有一些单位开设这样那样的“股票讲座”,大有“呼之欲出”之势。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广州要推进企业股份制试点,  相似文献   

20.
正"老李,你不是要买香皂吗,走,咱们去‘安全积分超市’瞧瞧去!" 6月1日,中铁二十二局轨道公司北京地铁17号线06标项目部工地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工人们正在用自己累积的安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买这么多东西没花一分钱,这可把大家伙都高兴坏了。"一位工人笑着说。今年3月底,轨道公司首家"安全积分超市"在该项目部正式"安家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