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假释制度是获刑罪犯重新回归社会的重要渠道,同时是罪犯积极改造自我的关键动力。假释制度不但是对罪犯的奖励措施,更是罪犯本应具有的个人权利。假释制度亦是解决我国监禁资源消耗过量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假释制度的适用率十分低下,为了有效扩大假释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对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育刑和自由刑是行刑制度发展的理论动力。在我国作为教育刑、自由刑重要实现制度的假释,其适用范围过度狭窄,严重影响了其激励作用的发挥。针对假释制度的障碍,笔者设计了服刑人假释申请权、假释委员会的决定权和公安机关的监管权、检察院的监督权三位一体的权利制衡体系,并对作为假释司法依据的现行《刑法》八十一条的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假释制度是我国行刑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罪犯改造和罪犯权利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假释作为一种对法院裁判确定行刑期限的改变方式,是罪犯享有的权利而非对其奖励。该权利介入了对罪犯主观改造评判的因素,因而其完善对于罪犯改造及其重新回归社会保障措施之建构有重大意义。但是,现存假释制度某些不合理的规定制约了其效用的最大发挥,有必要以改革的思路,完善假释制度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需要尽快扩大假释,但是目前我国的假释管理和假释程序并非尽如人意,这些问题若不能尽快解决,那么扩大假释将难以收到预期的积极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设定假释管理和程序的新模式,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假释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的核心,提高行刑效益的捷径,但由于假释制度不完善,而阻碍了假释作用的发挥。设立假释委员会、实现假释形式多元化是完善假释制度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假释适用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在假释适用面较小,有认识上的原因,有制度上的原因,有程序上的原因,在实践中已经造成一定消极影响,需要很好地加以检讨、修订、完善。扩大假释适用面,更加充分地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使我国的假释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实现刑罚之目的,我国刑法规定了若干种具体的刑罚制度,如累犯、自首、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等制度.刑法颁行后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刑罚制度确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勿庸讳忌的是上述某些刑罚制度也有不小缺欠之处,亟需予以完善.本文试图就健全与完善我国假释制度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刑法学界的同仁们. 我国刑法的第73、74、75条对假释制度作了规定.假释是对犯罪分子在其所判最高刑期届满以前有条件地释放出狱的一种行刑制度.如果说缓刑制度是对短期监禁的缺陷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检察实践中的假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假释制度的优势设计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假释、减刑内容高度重合,相关规定不够科学严谨,程序设计不合理。可以从立法、司法层面对假释的要件、禁止性规定、办案程序等加以完善,在假释案件实质化办理中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程绍燕 《政法论坛》2016,(4):138-151
减刑、假释制度作为最重要的刑罚变更措施,应当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违规、违法减刑、假释现象值得反思。减刑、假释制度的封闭性特点导致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以书面审理为原则、开庭审理为例外的庭审方式已经难以承担减刑、假释的重任。刑事听证作为公民参与司法的重要和有效途径,将其引入减刑、假释程序之中,较书面审理和开庭审理更具优越性。从确保我国减刑、假释制度顺利实施的目的出发,此种刑事听证应当包括减刑、假释提请听证和减刑、假释审理听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假释权定位不当,导致了假释效率极低,这影响了刑罚教育改造罪犯目的的实现。必须在教育刑理念的指导下,把我国假释权定位于行政权性质,赋予监狱行刑机关以假释决定权。与此相适应,应建立监狱假释委员会,对罪犯是否假释作出准确及时的决定。为防止权力滥用,应完善听证和公示制度,对假释权予以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5,(1):95-99
如果法院在假释意见公示期间收到不同意见,那么开庭审理不足以有效地调查核实;法官应当通知异议者出席法庭。将罪犯实际的赔偿被害人表现作为法官裁定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合理的;但是为了被害方早日得到救济以及提升诉讼效率,应当鼓励罪犯在刑事诉讼的早期阶段赔偿被害人。执行机关不可以一经收到假释的裁定就变更执行;未经检察机关异议的假释裁定,只有在法定的异议期间结束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假释罪犯自行到其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报到,不妨设立以设备监管为主、人工监管为辅的路途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假释是我国行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罪犯改造和权利保护以及实现刑罚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我国现行假释制度在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均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效用的最大发挥,因此有必要以改革的思路,完善假释制度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本文针对目前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和做法,提出了以转变假释观念为前提,从假释的对象条件、实质条件、假释前罪犯人格调查制度、假释监督等方面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若干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规定减刑、假释制度,在促进犯罪分子积极改造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制度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假释作为一种非监禁化措施和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具有调动罪犯积极改造的内在激发功能,并有建立犯人再社会化桥梁的功能。但假释在适用中也存在不足,在对假释适用的现状与不足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笔者对假释适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国达 《法制与社会》2012,(24):171-172
假释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刑罚执行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的假释制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理论上,假释的价值取向是防卫社会和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是罪犯的一项权利.在假释的适用条件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多的缺陷.通过分析其原因,比较国外的一些关于假释适用条件的规定,从完善理论缺陷,改变价值观念,完善前提条件,取消对象限制,增加法定假释,完善实质条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假释的适用条件,实现我国假释制度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6.
再谈假释适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假释适用虽受客观条件限制,但它把受刑人的再犯罪风险放在行刑权尚可控制的范围,并为受刑人提供了一条再社会化的途径,因而有必要提高假释适用率。其具体做法是改变审判、执行机构的保守立场,尝试对临近出狱的受刑人普遍适用假释,并再次明确假释权的配置,逐步推进假释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假释是现代各国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集中体现着刑罚发展的人道性、经济性和社会化等时代潮流。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我国假释制度的适用并不理想。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假释制度的低效运行状况作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在正视我国假释低效运行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的前提下,从观念层面、理论层面、立法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分析了阻碍假释低效运作的因素;进而对提高假释适用率提出具体对策:更新行刑理念;完善假释相关立法;适度限制减刑松动假释适用;尝试建构高效的假释运作机制等构想。  相似文献   

18.
吕哲  张丽霞 《行政与法》2009,(3):103-105
假释是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规定在各国刑事立法中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是刑罚个别化原则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刑法假释制度存在着适用数量少、暗箱操作、执行机构和法院缺乏对犯罪人假释的积极性及对假释犯的监督考察不力等问题,使假释的执行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张设立假释委员会,实行假释前听证制度,建立假释再犯预测机制等,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和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假释作为刑事奖励措施,在改造罪犯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极大地调动了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中假释也面临许多问题,阻碍假释的适用。要更好地发挥假释的功效,应以改革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假释制度。假释审批权应归属新设立的假释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假释制度是近代以来适应社会潮流而产生的一项刑罚制度,各国都十分重视。但我国假释制度的适用却与法律预期存在较大距离,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