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又是其重要指标。在社会转型期,应深入分析社会心理不和谐状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心理和不良心理,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心理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樊金山 《学习论坛》2007,23(4):71-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不良社会心理,对这些不良社会心理的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保 《求实》2007,(2):87-88
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具有体验性、包容性、相对性。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推进人际和谐,构建社会和谐。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就要认真学习和谐文化,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大力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和谐.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公平心理不仅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从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心理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和谐发展。高校理应在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社会意识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引导、优化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直接特征.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只有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不断铲除体制上、方针政策上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弊端,才能从根源上消除矛盾和冲突,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和谐发展。高校理应在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社会意识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引导、优化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认知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体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要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安排,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行政作保障,而和谐政务则要求政府必须在社会治理方面有所创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既是现代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要是由人和自然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就是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导人正确行为和表现的思想基础,社会心理整体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和政府要倡导积极和谐的社会心理,营造心理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心理和谐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贫富分化、公平正义、价值多元化、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等因素引发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对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不和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诱因,极大危害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和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建设。通过利益机制、心理疏导、价值观教育、民意表达等渠道使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心理,这对缓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海霞 《求实》2012,(Z1):244-2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综合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得到有效疏导。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大众传媒、社会心理疏导和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大众传媒的社会心理疏导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培养高校学生和谐心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精神纽带、力量源泉和行为指南,是其价值意义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能够指导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是社会中的中坚群体,其整体的心理和谐必将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谐。而党员、干部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收入差距拉开等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其心理和谐是重大考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