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7年底,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组织开展了全省"民族文化‘百名人才’文化创意专题培训班",培训班选取了在全省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29名民族文化"百名人才"进行培训。本刊专访了他们,并重点记述其中20位"百名人才"的文创体验,希望借此展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宗旨是“宣传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弘扬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杂志目前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相似文献   

3.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日前公布,民族工作杂志被评为云南省社科优秀期刊。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这次‘96“金誉杯”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奖评活动,是云南省首届社科期刊综合质量评比活动。这次活动,从今年3月发出通知,到8月底评出,历时半年。评委们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总结和充分反映近十年来云南民族工作成就及经验,2015年3月份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提炼宣传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浓厚氛围。专题纪录片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牵头负责,与云南云信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以下简称:云信报业、三多堂),三方共同组成专题片  相似文献   

5.
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辖3镇3乡2街道78个村(社区),在19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彝、汉、哈尼等25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4.39万人.1951年5月12日,峨山民族自治县成立;1954年6月,改称为"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6年1月,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县",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使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山区)的孩子很难与高等院校有缘。1996年秋,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教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实施一项新举措,即拨出专款,在昭通、文山、红河、思茅、临沧、德宏、怒江、丽江八地州较好的中学试办"民族重点高中班",每校一班,每班50名,连续三年招生,专门招收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优秀初中毕业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之"开小灶",力求有较高的高考升学率,旨在缩短民族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帮助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和地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促…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作为主管全省民族宗教事务的省政府组成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始终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郑重承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奋力赶超,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9日人民代表报第四版报道了云南省人大代表龚娴积极履职,用建议为人民群众说话,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龚娴代表所在的云南省富源县,其辖下的古敢乡是"全国环境优美乡",但同时也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偏远"四位一体"的贫困乡。龚代表多次深入该乡调研,了解到该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交通与基础设施方面非常薄弱,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在2016年初召开的云南省十二届人大四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8,(6)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汉语音译。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云南香格里拉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是一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9日上午,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座谈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1.
杨仲淑 《今日民族》2007,(11):52-56
基本情况云南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省首次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2000年制定和实施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确立为我省三大战略目标,2003年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最有效的保护是主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云南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