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正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凡有文化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叶永烈大名的。在我们这一辈人心中,叶永烈不但是当时小读者所喜爱的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更重要的他后来还是一位著名的红色传记文学作家。互联网上叶永烈逝世的消息不停地刷屏:"当代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5月  相似文献   

2.
挥写风云的叶永烈南来苏他拥有一千多万铅字、130余部巨著;他以犀利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常人难以采访到的人物、拥有翔实珍贵的史料而著称;他那"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不仅揭示了"文革"中的许多秘史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而且也将文学与...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对中国文学终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文学素养极高的他曾创作了大量"空前绝后"的诗词。他之所以能创作出为世人交口赞颂千古流芳的诗词,与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是不无关系的。写成初稿后自己反复吟咏反复修改后再定稿1935年10月7日,长征途中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六盘山雄姿,此时,天空雨后放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毛泽东居高远眺,目穷千里,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红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采     
毛泽东谈为什么要召开遵义会议叶永烈在北京采访时,访问了六十年代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位重要“秀才”。据这位“秀才”回忆,毛泽东在1963年主持讨论《二十五条》(即《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时,曾多次谈及遵义会议。他记得与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就先  相似文献   

5.
正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作品生动朴实、语言睿智,在读者中拥有极高的影响力。老舍在写作中取得成功,源于他的六字"秘籍"。老舍曾在三年时间里创作发表了《老张的哲学》等四部小说。他本以为小说发表后一定会引起轰动,然而,却连小小的涟漪也没有激  相似文献   

6.
读了《红岩春秋》96年5期上翟林椿同志关于上述问题的《考辩》一文,我也谈谈我的意见。 林椿同志不同意叶永烈《江青传》所说的“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是1938年11月20日”的话。他说,日本飞机第一次炸延安的一天,他和几  相似文献   

7.
正6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及国防大学共同主办了《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首发式后,世纪出版集团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图书馆等捐赠了《甲午殇思》图书。激活中国人的"公共开关"《甲午殇思》最初作为一组系列报道刊发于《参考消息》。《甲午殇思》总策划、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介绍,去年11月,他就提出了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作为2014年重要选题的设想得到肯定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  相似文献   

8.
《湘潮》2007,(4)
余华这一名字和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是连在一起的。余华早期创作的文学世界充斥着暴力、血腥、死亡,他以其"冷漠叙述"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读他的作品就如掉在冰窖里,甚至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仅仅是读者对余华小说的感性触动.此外,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表象背后所蕴涵着丰富意义的文学世界,以期对社会、人性等作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陈伯达从刑满到去世叶永烈在我的采访生涯中,也有难度很高的采访,其中,要算是头一回去采访陈伯达最为尴尬。陈伯达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多年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在“文革”中,他成为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0.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若干史实辨正杨奎松叶永烈先生所著《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中,有相当多的史实错误。对于这样一部文笔流畅、可读性很强的"纪实文学作品",无论其中有无虚构、失实,原本与历史研究无大多牵涉。但作者再三说明,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实...  相似文献   

12.
正曾经,这里交通阻隔;如今,这里交通便利,"一朝成名天下知",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或歌咏、或绘画、或书写,不仅留下了足迹,更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学和文艺作品。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曾多次带队到贵州采风创作的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讲述他眼中的贵州之美。人物简介彭学明,著名作家、评论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0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读者》等转载,《跳舞的手》《白河》《鼓舞》《庄稼地里的老母亲》等7篇作品先后入选初中、高中语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6)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得到体现:他倡导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种通感;评论文章要做到"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在刘知几史学创作"三才"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史德"的概念;他提倡要克服古文十弊,教会史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史学研究和史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蒋光宇 《奋斗》2012,(1):63-63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的著名雕塑家。为了创作大作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谓千辛万苦,竭尽全力。那天已近黎明.罗丹在工作室里终于结束了最后的一刀。他站在雕像四周反复观察.凝神打量:巴尔扎克身着一件宽袖的睡袍,两只手在胸前叠合着……看了一阵子.他喜上心头.不禁自言自语:“这很可能是代表自己创作风格的经典之作啊!”  相似文献   

15.
挥写风云DE叶永烈叶永烈采访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续)南来苏三、还历史本来面目十年"文革"浩劫,使许多无辜的人蒙冤受难,含泪屈死。撰写一笔笔血泪史,自然要采访许多含冤者和知情人。可他们肯谈吗?敢讲出历史的事实吗?有些人则大有一番"故国不堪回首"的难...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先生逝世已整50年。他给人类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齐白石一生始终保持着对村居宁静生活的深情依恋。他"爱家乡,爱家乡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他"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全身心地歌咏生命与  相似文献   

17.
正叶剑英素有"元帅诗人"的美称。驰马纵横沙场可以威震四海,挥毫作诗更显铁骨柔肠。他的诗,文采斐然,享誉中外,在华夏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叶剑英与众多革命志士结识沙场,成为莫逆之交。在他一生创作的170多首诗词里,有很多是赞誉革命情谊的。叶剑英是一位长情的诗人,对于志趣相投的新朋旧友,都擅用诗词来体现他们的金兰之谊。这些意近旨远、气势磅  相似文献   

18.
1960年4月因父亲去世,作为长子的他,提前结束学业来到贵州,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几十年里,他先后当过板车工、印染工、制镜工、美工、公园主任、省美术家协会干部等等。无论干什么职业,顾林都以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满腔热情,创作了大量的,倾注了他心血的画作。当代画家袁运甫  相似文献   

19.
某农民成为养鸡大户后,不时"闪亮"登场.市里要求看现场,县里让他作介绍,乡里给他戴红花,村里推他当老板,真是"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此人俨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红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老革命、老党员,孙谦一生好吸烟、好喝酒,这一点,在文学界和他的朋友中是人所共知的. 曾任山西省文联常务副主席的赵望进,在一篇访谈文章的开头是这样介绍孙谦的:"他操着满口文水话,边说边抽烟,一支接着一支,磕烟灰的是一个随时能装在口袋里的古色古香的四方小盒子.谈到兴趣高的时候,他干脆脱掉鞋,圪蹴在椅子上,一圪蹴就是两三个小时,烟还是一支接着一支……"孙谦在家一起床就开始抽烟了,下乡采访的时候不断地抽,伏案创作的时候不停地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