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内地与云南的经济互补性的实现使云南汉族移民的迁徙模式由强制性向自发性转变。迁徙模式的转变加速了清代云南的开发进程。这主要体现为开发进程由平坝城镇向山区的推进,同时,随着汉移民流动性、多圈层性的形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破了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离或由于从事定居农业而在封闭性地域发展格局中形成的各民族群体分割聚居的封闭性,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大量进入云南藏区,随之而来的是汉族与藏族广泛的交流、交融,并逐步形成超越民族认同而基于共同体特征的地域认同。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看,这一时期云南藏区的文化生态格局已产生了改变,基于地域认同的生生不息的内生性动力,使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得以形成和维系。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最有效的保护是主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电影《阿诗玛》对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即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对云南民族音乐和舞蹈资源的发掘;对云南民族节庆资源的发掘;对云南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发掘和宣传;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发掘和展现,并讨论了影视作品在塑造新的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11,37(2):117-122
明清时期,外省籍移民大量入迁云南,其中江西移民数量众多、涉及地区广阔。江西移民通过军事留戍、商人寓居、仕宦任职、谪迁流放、矿业开发等不同渠道进入云南,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03,(8):4-7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强调: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山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其中最重要的省情是多民族。做好民族工作对于云南各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云南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今日民族》2011,(7):55-56
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而守望这份宝贵的财富是云南民族博物馆永恒的使命。近年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民族文化已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履行民族博物馆的职责,抢救、保护和传承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加快云南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4.
岩秒 《今日民族》2012,(1):46-49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民族工作涵盖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秦光荣书记所讲:“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少数民族群众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诉求,民族工作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民族工作者“如何做好新时期云南民族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5,(2):62-63
副省长高树勋考察云南民族博物馆近日,高树勋副省长到云南民族博物馆参观考察。高副省长参观了《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传统生产生活技术》等展览。在听取云南民族博物馆相关情况汇报后,高副省长充分肯定了云南民族博物馆取得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16.
以昆明高校247名来自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情况,以解读云南在桥头堡建设中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当前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东南亚留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仍有待深入,同时他们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因此,从"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多语种的外宣网络平台;依托留学生课堂教学,设置云南本土文化系列课程;打造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扩大云南民俗体验途径"等方面提出增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18.
刘布弱 《创造》2003,(9):10-10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立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口号提出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了加快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要求,这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视,从另一方面,也表明这几年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么,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什么这样迟缓?产业规模难以扩大?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大究竟应该表现在哪里?如何把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问题的核心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强云南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云南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