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联大─—润泽云南教育的甘泉金子强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日寇侵华、外祸日亟的民族危机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著名学府南迁昆明,会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大体上“与抗战相始终”,对云南的学术与教育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教...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8,(6):58-59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东北角,是为纪念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纪念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的西南联大,纪念李公朴、闻一多而建。  相似文献   

3.
《创造》1995,(4)
西南联大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笔谈)编者按抗战爆发,平、津沦陷。在平、津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1938年4月2日,这三所大学在昆明正式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抗战结束,1946年5月4日北返。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不仅促进了云南文化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刘培育主编《全岳霖的回忆与 回忆金岳霖》、钱穆《师友杂忆》等回忆录相继出版。 这些回忆录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和人 事进行了集中回忆, 也对西南联大的人际交往和学术研究进行了重现, 用文学表达的方式建构了作为 镜像” 的西南联大。 在一定程度上, 他们的回忆录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 学的表达空间, 也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 西南联大热" , 彰显了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文化史、高等教育史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人和校兴     
《创造》2008,(11):118-119,121
学校深挖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加强以西南联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工作,通过举办校史讲座、参观西南联大和“一二·一”纪念馆,培育学生爱国爱校情怀;通过启动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文明细胞工程和形象系统工程为内容的“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形成富有学校文化底蕴的校训、校风、校标、校歌和校园景点;通过抓活动载体、抓工作机制、抓教材建设、抓师资队伍等环节,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爱国运动的堡垒李春跃西南联大在昆八年的岁月里,不仅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而且造就了一代革命志士;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负,而且在中国爱国民主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中外誉为“民主堡垒”。西南联大在昆成立时,正值我国抗战的紧急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教育界、史学界以抗战期间中国教育界出现的奇迹——“西南联大”为话题的文章,不会下千百篇,大多论及西南联大的筚路褴褛、人才济济、学术自由、大师辈出、轶闻逸事等等。本文只就西南联大和昆明,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和全国解放前夕的关键时刻,何以有“民主堡垒”之誉,这与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有些什么关系,再作一些认识;并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昆明与西南联大“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步步深入,平津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被迫迁往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11月7日开学。不想日军继续进犯,武汉…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8,(11):59-59
在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会聚在一起,举行隆重而简朴的“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室外标志性纪念景观建筑落成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8,(11):70-73
10月31日上午,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庆祝活动之一的“第一届云南基础教育论坛”在昆明莲花宾馆举行。论坛旨在牢记历史嘱托,坚持云南师大“坚定不移,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发挥学校在云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8,(11):100-105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立足边疆,牢记嘱托,承前启后、弦歌不断,用勤勉、务实之品性。行化雨之春风.健自强之远志,建校70年来。类人才10余万人。上的教师摇篮”。为国家培养各级各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8,(11):36-39
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在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西南联大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西南联大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13.
西南联大抗日救亡活动三大特色李江梅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亚太地区进行了侵略,在中国国土上发动了一场完全泯灭人性、狂逞兽性的血腥大屠杀。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8,(11):32-35
2008年11月1日,在隆重庆祝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云南师范大学喜事连连:“一二·一”标志性景观建筑揭幕。西南联大研究院正式揭牌,云南师范大学首届校董会正式成立。为云南师范大学70华诞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5.
多难殷忧·心系国运云游爱国民主是西南联大的主要校风之一。随着抗战的胜利,西南联大结束其历史使命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西南联大师生那烈火般热切的爱国之心.深切的爱国之情。他们的爱国行为了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郭炤烈 《台声》2001,(12):20-21
居住在上海的台湾同胞,都经常亲切地把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称为“台胞之家”。今年9月,这个“台胞之家”迎接了她的成立20周年,而不久之后,比这个规模更大的“台胞之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也将迎接她的成立20周年了。“台胞之家”,对长年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台湾的我来说,是多么可亲的称呼啊。今秋,正是我离开故乡整整55个年头了,占了我人生一大部分的半个世纪早已过去了。我是我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作为台湾的第一届公费生,到北京大学念书的。那一年,北京大学刚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复员”回来,我是怀…  相似文献   

17.
在坚持抗战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大的校长夫人、教授夫人为了维持生活,曾挎篮卖她们亲手制作的“定胜糕”……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8,(11):86-86
金色的秋天送来了累累硕果,高原的秋风吹响了喜庆乐章。 今天,有幸与各位嘉宾、学长、老师和同学们欢聚在一起,共庆国立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大建校七十周年,感到十分激动。在此,我向所有西南联大暨云南师大的师生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9.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9,(5):88-91
吴大观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08,(11):96-99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创作,省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我的西南联大》于11月1目晚在云南省歌舞剧院上演,为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大建校7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