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看到《江南时报》一则报道:博士“要官”引起领导层震荡。说的是一名博士,也是学科带头人,提出“要做业务领导,才肯来厦门”,因未能遂愿,厦门某单位没能引进这位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为人民侯瑞丽在李敬的电话联系簿上,记满了市长、副市长,以及市政府各部门领导的直通电话,甚至包括他们家里的电话,然而这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既不是官,也不是什么“大亨”,甚至不是共产党员,他不过是北京机械工程学院一个普通教师。那么他何以与市府领导...  相似文献   

3.
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球127个台胞社团的领袖经过两天的热烈互动,取得圆满成果。 两岸经贸关系最大机遇 台湾社区大学教授林孝信满头银发,站在台上,笑言自己需要1个小时,10分钟的演讲不能尽兴……在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上,两岸对话的热度随处可见。 作为《南风窗》、《风凰周刊》等媒体的台湾问题撰稿人,谭世坪来自台湾,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后,他以目前自己的三个身份开始了3分钟演讲。 “过去我们谈的是招商引资,现在大陆内地崛起,各式各样的高新科技园林立,产业对接替代了招商引资。”也因此,潭世坪的名片上有了新的头衔——“产业对接人”。  相似文献   

4.
省委书记胡富国称赞他是“修路状元,引资能手”,杜五安副省长表扬他是“全省最好的交通局长”,纯朴的乡里人则夸他是百姓的好公仆。成洪才,这位临汾地区公路建设的“先锋官”,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色彩?1996年,年富力强的成洪才上任行署交通局局长,时逢地区制定...  相似文献   

5.
倪安和 《现代领导》2004,(11):13-13
与人谈话、交流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做报告,切戒出现“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的现象。它的出典大概是这样的:晋朝有一博士,是个熟读五经的官员,他要卖掉一匹驴子,就起草了一份卖驴的契约。本来很简短就能说明的,他偏偏洋洋洒洒,一写就写满三张纸,可却连个驴字都没有提到。天哪,这样的契约谁有耐心来读完它呢?  相似文献   

6.
提起张伟,长沙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她是迄今为止已在市政府领导岗位上连任了三届副市长的唯一女性。“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女市长。如果说我这副市长也算“官”的话,就要多为长沙的市民百姓办点实事“当‘官’就是责任。”张伟块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十分随和地与记者聊起了她的为“官”。为人之道。1986年,张伟当选为长沙市北区副区长时,就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全身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她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1991年被选为长沙市副市长。她说,党外干部同样是…  相似文献   

7.
为“官”与做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探讨的两个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关联的话题。讲究修身养性,重义尚德,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只有会做人,才能当好“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今天,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为“官”与做人在内涵上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怎样做到既当个好官,又做个好人,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很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值得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三讲”教育,尤其是研读中央三代领导人阐述“讲…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 员吴金印在 河南卫辉市 狮的头乡 10 年工作期间 广施德政, 造福山区农 民。他离开 狮豹头乡以 后,群众自 发地为他立 起一块“德 政牌”他却千方百计动员群众撤去这座碑;群众不依,就在大山绝壁上为他刻下“太行公仆”四个大字,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吴金印的名字。 近读《嘻谈续录》,上有记载:某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民怨甚深。一日卸任,他却要大家给他立“德政牌”、众议之后,合送一匾,上书“五大天地”四字。官自喜,但不知是什么意思,悄悄打听,原来说他:“走马上任,金天银地;日常生活,花天酒地;坐堂断案,昏天…  相似文献   

9.
卢嘉锡传     
跟人民不能距离太远 卢嘉锡从科苑、教坛走来,成为20世纪后期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要说做“官”,他已经做得够大的了,但他的“官”念非常淡薄,一点“官气”也没有,填写履历表时,他总是先写教授、研究员,然后才填“官”职。他说,教授、研究员是他的“终身职务”,而官衔只不过是“临时户籍”罢了。  相似文献   

10.
2008“第十届上海读书节”开幕式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是来自四川I绵阳胜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韩定君。站在主席台上,面对在场的600多名与会者,这位虎头虎脑的纯真男孩毕恭毕敬地行了队礼。他的发言题为“我要读书”。  相似文献   

11.
卢嘉锡传连续选载(四)于细微处见精神卢嘉锡从科苑、教坛走来,成为20世纪后期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要说做“官”,他已经做得够大的了,但他的“官”念非常淡薄,一点“官气”也没有,填写履历表时,他总是先写教授、研究员,然后才填“官”职。他...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大月刊》2004,(2):38-38
重庆市第一个立法助理目前走进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贻举的办公室,并接受了为其提供议事和立法咨询的“近期任务”。这位名叫李寿廷的立法助理,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不仅是重庆市人大法制委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物色到的第一位立法助理,也是我国省级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3.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官本位”、“钱本位”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本位”、“钱本位”与“人民本位”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把官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封建“官本位”的核心是官与权的结合。一个官从生理构成上看,并不比普通老百姓特殊;从学识上讲,也不一定比普通的学者高明。那么,他的权力到底来自何处?只能来自他的官职。“职者,值也”,一定的官职都有相应的权力,官与权是统一的,有此官则有此权。权又与位有密切的关系,在位则有权,不在位则无权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学如  陈勇 《求索》2011,(9):244-247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数“跑官”的。这些人不学无术,抱着“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整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谁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然后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以求得一官半职。那副嘴脸,很容易让人想起封建王朝时的奴才形象。 在社会日益昌明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宁愿不要人格而去跑官呢?其中关键之关键恐怕应该是“跑”了之后有人给官。如果跑官要官的人要不到官,甚至本来可以提升的也因为伸手要官而不予提升,那谁还会再去跑官要官呢?史载北宋王旦当宰相时,推荐、提携了很多官员,但他…  相似文献   

16.
袁浩 《当代广西》2010,(12):22-22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问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句,但还未抓住要领,因而在邺下有句谚语说,博士要买一头驴,契约写了三张纸,其中还没有“驴”字。后人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例典型的骗官案──1969年春天,刘家铭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英庄乡一农家。他精明的父母说什么也不会想到,28年后,这位可爱的小男孩竟会伪造出一封令世人震惊的“骗官信”而铛锒入狱。翻开刘家铭的履历表,原来是一张令同龄人羡慕的奋斗轨迹。由于家境贫寒,9岁才入学的刘家铭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课堂上,他专心听讲,课堂外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思索,从不和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高路  李春辉 《创造》2003,(4):47-48
“这位老师课虽然讲得流利,但没有从我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我们听不懂”。“这位老师不仅讲课能抓住重点难点、思路清晰,板书还特别漂亮,我们选中他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这是在云南商贸管理进修学院(以下简称商管院)教学办公室里看到的一幕。由学生代表、院专家成员、院领导三方组成评课选拔自考任课老师的程序正在进行。被评选的讲课者,有的是大学的讲师、教授、副教授,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挑选老师,这一破天荒的教学改革在一般公办学校里都无法进行的事,在这里都成了现实,并且…  相似文献   

19.
闪光的三尺岗台──记“中国十大杰出民警”汤敏增李继滢杨敏增,古城保定的骄子。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普普通通的交通民警,已在红绿灯下度过了将近20个春秋、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岗台,那看惯了却水远看不够的车流人流,是如此令他心驰神往,魂牵梦绕。这位20...  相似文献   

20.
在襄樊警界,提起“老警”郑双根,大伙都是三个字:“没得说”。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从警20年,当了交警支队长,还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没官相,着实“大兵一个”。与他共事多年的政委张继武感慨地说:他一不求官,二不贪财,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们都服了他。 在襄樊交警支队小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郑双根。他刚从枣阳参加完打击车匪路霸实战演练回来,正在画一张用于安装自拍仪的设计图。为了这幅图,昨天他还不顾老命爬到供电局29层楼顶的铁塔上去量尺寸,小青年看了都直打哆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