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泰岩简介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或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市场的转变,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随之从供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这就要求经济政策也要随之从扩张供给转向刺激有效需求,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一、启动需求的关键是启动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2.
我省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开始于80年代初,大约用了10年时间。1996年下半年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企业正经历第二次由生产经营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变。这次转  相似文献   

3.
由“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转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对涨价风潮记忆犹新的居民们,突然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酬宾”、“大甩卖”、“大放血”,惊愕之余,该有何感慨?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向相对充裕的温饱型经济。在这个时期,消费成为制约或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为了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也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消费不仅影响家庭、个人生活,还影响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应该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消费政策相一致,提高生活消费水平,改变旧的消费观念。在短缺经济时期,政府和各级组织长期把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新三年,…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我们在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上,走过一些弯路。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仍然是短缺经济,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结果在经济体制改革和  相似文献   

6.
张守凤  张伟 《前沿》2001,(4):36-38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生产力迅速发展 ,产品数量激增 ,品种丰富多样 ,市场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大部分社会生产、生活消费品已告别了短缺经济 ,许多领域出现了供大于求 ,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闲置状态。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大幅下降 ,企业从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中国经济实质上已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同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金融壁垒逐渐被打破 ,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 ,银行正面临国内同业竞争的加剧。此外 ,外资银行的…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经济以年均递增近10%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实现了从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向富余经济的“买方市场”的重大历史性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传统的需求趋于饱和,消灭无热点;产品积压严重,企业经济效益滑坡;重复建设增加,有利的投资机会难寻;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等等。总之,由于需求不足引起的结构性生产相对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产业结构转换已是刻不…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转型已近20年,但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并未取得重大进展。这使得俄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得十分突出,2009年GDP下降7.9%。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俄在采取反危机措施的同时,下决心推行经济现代化政策,使两者衔接起来。从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看,俄经济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着力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但由于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俄要实现这个转变,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中国也面临与俄类似的问题,特别是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这一战略性转变,需要在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并可能遇到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议题七转型之困:难题如何破解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需和出口为导向的模式,其基础是廉价劳动力,目前中国转型的方向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外需转向内需为主,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均衡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进一步市场主导,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目的是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模式。但是,转型知易行难,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不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解决企业高库存、产能过剩和高杠杆等中国经济增长老问题的新思路,下一步的关键是能否在具体举措上找到正确有力的抓手,并落到实处,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短短20年中,中国的短缺经济变为了相对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深深感受到了生产容易销售难的市场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市场策划的重要。 企业需要点子 专家预言:21世纪策划人才紧缺,商务策划将成为本世纪发展前景最好、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结构面临的形势分析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增长,已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态,市场供给已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致使企业产销率下降,库存商品和工业生产设备闲置率上升。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是处于一种“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在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下,导致出现的是整体经济效益低下,大批企业陷入困境。目前全国企业的亏损面已达40~45%之间,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企业大约占企业户数的20%;不能按时领到全额工资涉及的职工大约有1000万…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4,(24):31-34
正亮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与国内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正在历经路径转变,即从“发展主义”转向“以人为本”。针对“发展主义”带来的失衡和以往形成于同质社会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应以人为逻辑起点,构建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与可治理的社会。中国公共管理最终将从经济建设的管制型公共管理转变为均衡发展的服务型公共管理,从政府单独治理型公共管理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型公共管理,从为民做主的权力本位型公共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权利本位型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产能过剩也表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消化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产业指导政策;消化过剩产能要从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着手,需求端去库存、转化产能,供给侧调结构、创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要从投资拉动转向居民消费拉动,着力点应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上。要想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次分配时,应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保证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力增长与利润增长相匹配上采取切实措施。现在,由于劳动力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好像工资上涨的问题不是很突出。但从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例来看,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所得比例并没有上升,建议下大力气解决。同时,初次分配也要提高对农民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在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二是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使它有空子可钻,即所谓“在夹缝中求生存”;短缺经济迫切要求解决商品匮乏的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为乡镇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促成了二十年来乡镇企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高”经济值得复苏吗? 现在的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衰退进入复苏,基于这么一个判断,2010年的宏观经济调控重点也就从反衰退转到了反过热、反过剩、反通胀的思路上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多地应该思考,到底应该复苏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从这个阶段来看,  相似文献   

19.
刘宝春 《福建通讯》2002,(10):36-37
当前我国已由短缺经济时代步入生产相对过剩的时代。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上半年调查的605种商品中有484种商品供大于求,比例竞占80%以上。可见不论是消费品市场还是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的商品大量增加,产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更是举步维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四个周期(刘树成认为,从1977~1981年为第一个周期,1982~1986年为第二个周期,1987~1990年为第三个周期,1991年开始为第四个周期),最近一轮周期从1991年开始,历时10年,1993年以来,经济周期进入收缩阶段,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13.5%,下降到1999年的7.1%。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周期就要开始;但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增长似乎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