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中核心概念的"自生自发秩序",它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经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对其内涵、优势、弊端一一作出阐述,并指出其对今天正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市民社会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认为,社会中有自生自发秩序和组织两种秩序存在,但只有自生自发秩序有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保证人的自由。如果为了"社会正义",采用人为的原则干预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只能导致自由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由于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是完全为他关于自由的社会理论服务的 ,所以既显得独树一帜 ,又有些极端。他提出的关于传统可以自发演化出保证自由的法律的理论自身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 ,并且这种理论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理论说服力。哈耶克提出的内部规则的三个特征实际上将法律与道德禁忌等同起来了 ,完全经不起实证的分析。另外 ,哈耶克提出的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批判也完全是一种自然法学式的批判 ,因此也不可能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构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的理论以其论战式的理论建构风格和否定性的进化认知方法对其论战的对手———唯理性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以批判的路径进行建构,是否可以成为普适之经验,应是值得探讨的学理问题。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其一,哈耶克的否定性认知方法,是否足以回避其批判对象之弊病;其二就哈耶克的标志性社会理论,尤其是自由秩序而言,在本书所指的两类秩序中,作为规则的秩序之进化,究竟是为受何者规定之变革,以及其对于处于以制度移植为代表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所具有之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对自由秩序的论证其基本立场在于对唯理主义的批判,其理路是主张“否定性自由”。虽然哈耶克力图将英国式的经验主义与其反唯理主义的立场融合,但历史与现实的错综复杂性使得这种理路难以解释所有的社会冲突。哈耶克对自由理路的贡献除了其对于自由立场的坚定捍卫以外,还在于其从自生自发秩序入手而对制度所作的稳健、温和的建构,哈氏理路的这种建构性对于我们现实的法制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中,中心论题是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这个秩序又被归结为自生自发秩序,而自生自发秩序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由、竞争和规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一般性规则之下通过社会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以推进社会秩序的演化。其中,自由是核心,竞争和规则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而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等同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同时,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规则则是基于一般契约的法律,哈耶克毕生都在阐发市场竞争和抽象法律这两个基本机制是如何保障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不断扩展的,因此,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研究体系又可形象地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为我们理解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探究社会秩序的扩展基础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8.
陈杰人 《法人》2005,(1):124-125
提起法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 就是冷冰冰的制度,并由此联想到无情 的规则、冷漠的争斗、庄严的法庭、森 严的监狱……的确,作为现代社会的基 本管理秩序,法治以其相对稳定的规则 体系和照章行事的“僵硬”模式,为社 会中的全体主体提供了一套活动“轨 道”。在法治秩序下,每个人的心态,如  相似文献   

9.
《克莱伦敦宪法》在本文中用以阐释英国宪章的普通法特色。尽管在其修订后不久就被正式地背弃与废除,《克莱伦敦宪法》依然是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基石所在。对这份历史文本的分析揭示出,自生自发的秩序包含着多种成文法与刻意设计的规则。本文描绘了普通法中自生自发秩序的出现、界定,并将其与成文法进行了比较。自生自发的秩序使得世俗社会成长、繁荣起来。人们认为,宪章虽在成文法的制定上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却是现代立法机构的前驱。本文也讨论了成文法以及自然演进的规则的适用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文中展现了《克莱伦敦宪法》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并且也从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与分析了文本的内容。《克莱伦敦宪法》所提出的一个关键性的法律问题乃是世俗法律与教会法的对抗性的管辖权关系,这种关系承受着内在的利害冲突的紧张。这就为经济问题的决策者提供了不正当的动机。早在《克莱伦敦宪法》颁布之前,教会已经在市民社会争议中成功地扮演过既是原告又是裁判者的角色,并且通过行使刑事管辖权来威胁对方当事人。最后,我们将探讨《克莱伦敦宪法》,并且将其作为自发演进法律的典型展示出来,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家的自由和提升了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0.
法国骚乱发生以来,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骚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也试从哈耶克阐发的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社会秩序二元观”出发分析骚乱的原因,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国政府对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及其关系认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并用哈耶克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法国立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是以"规则"这个概念作为逻辑起点的,他将规则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两个部分。由于中国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严重脱节,中国现在正在实施的法治改革只能是不伦不类。而要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就要在对从西方引进的规则进行彻底批判的同时,对本国的内部规则进行全新的审视,并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促成全新的规则系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曹燕 《法制与社会》2010,(3):160-16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旧有的社会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在提倡建设"法治国家"大背景下,我们要在尊重原有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单纯的抛弃旧有传统或是简单的照抄照搬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继承中寻求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普遍而持久,许多知识分子以"社会正义"、"收入平等"和"就业保障"为理想目标,主张"铲除私有制度"和"推行计划经济"。然而,哈耶克曾亲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并目睹希特勒上台,清楚地认识到干预主义理论的谬误,对许多鼓吹"舆论一致"、"全民族最高利益"、"个体服从集体"等价值观念的现状和前景深感忧虑。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该书后来成为阐述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翠然 《研究生法学》2007,22(5):154-160
法理学研究中,自由被普遍接受为法律价值体系中的一个要素。重要的是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与法律的其他价值要素如正义、秩序等一样,自由的含义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界定,自由理论学者也一直没有停止对自由含义的争论。从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前者以个人自由为中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宏观的理论布局和具体的制度实践层面都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发展阶段。从"法治中国"赖以存在的"法治"精神的具体要求来看,所谓的依法治国以及法治中国建设,最后在法治实践中都要体现为"法治"秩序。也就是说,各种关于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政策原则……,说千遍、道万句,最后要落实到事实上。其中,根据法治的价值要求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选择“法治”这一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法治,善法之治,其核心价值是自由,故其以保障自由为本能,为关怀自由而合理限制自由。法治,正义之法,其基础价值是秩序,故其以维护秩序为己任,依正义而甄选秩序。自由与秩序是矛盾关系,法治为两者的对立统一、实现和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法治思想的比较,阐述了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法治未必是中国的最佳和唯一选择,我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情土壤,应当运用法治这一有效的管理方式去被动地衡平各方利益,定分止争,平息冲突,最终构建出相对公平、和谐共存的文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后发型法治现代化国家,其构建法治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府凭借理性进行制度设计加以推进,借此发挥政府理性的优势,确保政府推进不至于偏离方向。但是,在现有的学术观点及评估实践中,法治政府与生态文明并未被关联起来,二者仍然处于简单的平行关系。这与目前环境破坏、资源告急已然危及政府安全的事实,以及党的政策文件的最新决策和论断并不相符。由于生态秩序是政府理性的应有之义,而政府理性又是生态秩序的坚实保障,法治政府与生态文明之间应当是复杂的螺旋结构,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政府建构的整体思路之中。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法治政府建构而言既是理念目标,也是重要内容,还是检验手段,需要在法治政府建构的三个层面——价值基准、指标设计和实践反哺分别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19.
刘佳 《法学杂志》2007,28(1):94-96
对传统中国法律秩序价值的分析,使我们重新看到了传统观念、制度中的合理因素,以新的眼光吸纳这些合理因素以适应不断变动、发展的法律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法治理想主义路线中,中国民间组织的法治意义被描绘成如下一幅法治秩序的生长图景:在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中,多元化的民间组织通过协商、谈判参与立法实践,形成被共同认可的、且对国家法律有支撑和补充作用的"民间法"。法律运行方式亦从全能独断式向参与、协商式转变。然而,如此一幅民间法律治理的理想图景却遭遇到现阶段中国民间组织生长艰难的挑战。与法治理想主义以理想性立场为核心的分析进路不同,法治现实主义更关注法治现实进程及其制约因素,在民间组织等相关问题上,更强调分步推进战略,谨慎寻求得近期行动的可行性及其与远期行动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由此,在几个重要方面形成了与法治理想主义不同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