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5月16日中午,邓小平设宴款待前来中国访问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席间,两人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戈尔巴乔夫:“现在我要完成我国领导人的一项委托,即邀请你去苏联访问。”邓小平:“我出国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如果3年前解决了柬埔寨问题,那我真的要到苏联去。可能去远东,也可能是莫斯科。现在已经过了3年了,我这个年龄不允许了。我感谢你的盛情邀请。”戈尔巴乔夫:“但我们仍然向你发出邀请。一旦你得出结论可以访苏,我们将随时欢迎你去。”邓小平:“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看来恐怕做不成了,就是台湾问题。调整了与日本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也调整了与苏联的关系。确定了归回香港,还未到期,但也确定了。这是对外关系问题。对内的参与,确定了基本路线,四个现代化这件事。一个政策,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四个坚持。还没有能够实现的,就是废除终身制度。这个没能实现。这是制度上的重要问题。”领袖晚年,都会留下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人生遗憾,邓小平也不例外。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大业,毫无疑问就是邓小平晚年留下的最大遗憾。在85岁高龄的时候,邓小平已经预见自己很难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的日期了。在这次谈话中,他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晚年遗憾。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的城市,是驰名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来秦皇岛,他那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给秦皇岛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改革开放思想以及他对秦皇岛市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为这座港口  相似文献   

3.
回看“南巡”后的第一个10年,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征。这10年的中国,在政治方面.没有左右摇摆;在经济方面,没有大起大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种局面,那就是:我们终于不再折腾了。这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让我们自己人惊叹:过去几十年,是人家不动荡而我们动荡;最近这10年,是人家动荡而我们不动荡。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持续稳定”是比“大跃进”更加令人激动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经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从那时以来的10年已经证明,这对国家的进步有好处。当然,“不争论”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分歧,而是在于,在一种尚未建立充分民主的环境中,解决众人间存在的纷争,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行动方针,使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公民的生活,这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懂得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更深更远地理解邓小平本人一生的沉浮,以及他给我们后来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季雨 《党史纵横》2004,(8):43-43
1976年,“四人帮”虽已临近倒台,但刮在全国各地的“批邓”之风仍在吹,社会上依然可见各式各样的“批邓”标语。面对这股歪风,邓小平从容以对。下半年,邓小平去广州。许世友为了他的安全,亲自派了几十个人,身着便衣,紧紧跟着他。但他却丝毫也不怕有人对他进行伤害。一天,他戴了一顶有檐的帽子,去看一个菜市场。由于帽檐压得低低的,眉毛都被遮了进去,人们看不出他就是邓小平。进入菜市场以后,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国营蔬菜摊。蔬菜摊上没有鲜嫩的蔬菜瓜果,仅有一些黄叶老菜。他问:“怎么卖这些黄叶菜?”卖菜的说:“还说黄叶菜?照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在1989年9月4日提出他的辞职请求的。辞职信写给党中央政治局。但是,直到11月9日全体中央委员同意了他的辞职之后,他才算是退休了。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这一天是可以留下一页的。党的领袖的“终身制”在这一天被破除了,第三代领导集体从这一天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程。当邓小平的辞职公开之时,不少老百姓认为,他辞职却不一定会辞事。不过,我们从现有种种记录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纵览》2010,(3):16-20
在刘源看来,人民在父亲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说起父亲,他那深深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刘源说:“我父亲曾说过,他光着屁股来到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要作为一个无产者。他做到了。我们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亲属们留下任何资产倍感自豪。他给后世之人留下的是光辉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和不朽的功绩。现在,人民群众怀念他,也正因为此。我想,能继承他的这笔巨大遗产,并发扬光大.正是他老人家唯一寄望予我们的。”“父亲对我们一直是很严的,从小就给我们定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时事测试     
在俄罗斯进修期间,斯拉维诺村的“邓小平街”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周末,莫斯科大学的伊莲娜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莫斯科北郊的斯拉维诺村。这个村的负责人萨沙接待了我们。也许因为靠村口近的缘故,萨沙先把我们带到“邓小平街”参观。这是一条南北走向、两辆车可并行的街道,全长约700多米,是连接一片别墅群的通道。在通道起点的7号楼外墙上挂着一个路牌,上面  相似文献   

8.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就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9.
诚如江泽民所言,邓小平在他那“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不搞争论也正蕴含着邓小平深刻的思想,连邓小平也视之为自己的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作为一种正式提法,是在1989年和1992年;而作为一种思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早已产生。笔者认为,不搞争论的研究,正确理解、把握、运用这一指导思想,对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都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了,但他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的迫切要求下,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原来担任的职务。他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冲破“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束缚,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事业取得巨大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统计工作的灵魂和根本准则;当然也是统计工作者履行职责最基本的道德要…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1,(6)
“注意政治影响”,这本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不仅自己注意政治影响,还教育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注意政治影响。50年代初期,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一个工作细则,其中包括对总理做做到“三保”,即保安全,保健康,保工作。周总理看后,又加了一条“保政治影响”。由于总理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胞弟周同宇20年代就投入了革命洪流,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给中华民族跌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给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然而,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为了寻找既能快速发展自己又能带动其他地区的“龙头”,邓小平从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国情出发,以他那特有的宏观、睿智的战略眼光,明确指出抓上海“是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①“大措施”、“王牌”和“捷径”的战略定位,既点明了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言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这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三落三起”历经坎坷。当他受到错误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一直怀着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坚定信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对党对人民无限的坚贞;邓小平同志做到实事求是地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表现出自己对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注。如果把他的智慧加以概括,那就是崇高的信仰与务实精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在信仰中务实,在务实中信仰!正是这一智慧帮助邓小平同志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创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来秦皇岛,他那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给秦皇岛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改革开放的思想以及他对秦皇岛市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为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更加光辉的前景,致使这颗祖国大地上闪闪发光的璀璨明珠更加绚烂多彩,为世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遵照中央指示,吹响了进军大西南的号角,邓小平也由此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西南之行。这里,留下了他领导西南建设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耐人寻味的亲情故事。1939年9月,邓小平与卓琳结为伉俪。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多年来,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支持,从未吵过架。但进军西南的时候,邓小平考虑到行军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危险性大,便打算不带家属。这天,邓小平对卓琳说:“这次进西南,你们就不要去了。”话音刚落,卓琳赶紧说:“不行。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下不管,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邓小平有些始料不及,正准备答话便又被卓琳给堵了回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看这气势,邓小平没办法,只好同意随行。但随行的路途困难重重,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国民党散兵游勇、潜伏特务、土匪、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为了保证首长和家属的安全,二野作了充分准备,专门组建了一个内卫班,警卫员都是从各纵队抽调出来的战斗骨干。1949年11月1日,刘邓向第二野战军发出了进军川黔的命令。刘邓指挥部紧随三兵团之后出...  相似文献   

17.
李传国 《党建文汇》2008,(11):42-42
1978年,邓小平访问了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日本现代科技的发达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8.
娜馥 《党史文汇》2000,(9):32-33
黄克诚大将 :革命路上有知音残酷的战争岁月 ,不全是血与火 ,也有多情的心 ,温柔的爱。黄克诚第一次见到唐棣华 ,是在他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来到苏北阜宁的时候。唐棣华这位来自青岛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她并没有说几句话 ,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克诚一直带领部队在血雨腥风中与敌人拼杀 ,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然而见到唐棣华 ,他的心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钦佩的女孩子啊 !告别了舒适的家庭 ,离开了能使自己获取功名的大学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特别是唐棣华那聪慧、纯良的目光 ,使黄克诚…  相似文献   

19.
罗元生 《湘潮》2004,(4):25-30
小平同志是值得世人永远敬仰和缅怀的一代伟人。在他临终前的日子里,他的豁达乐观,顽强自信,给身边的医护人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小平对医护人员风趣地说:“你看我是不是特别听话”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为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操尽了心;加之他坎坷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党史博览》2014,(4):28-28
新中国成立前夕,邓小平奉命从南京赶回北平。1949年1O月1日下午,邓小平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随后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这是邓小平在建国日这天恭敬地为新中国写下的题词。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和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了无限感慨,尤其是人民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使他油然而生“永远铭记”的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