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5年以前,人大代表开设博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从2006年起,人大代表博客(以下简称代表博客)却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有统计表明,自2006年全国两会起,仅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开设博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有107位,发表博文近1200篇。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开设个人博客,是近年来民主政治生活中不断升温的新现象。代表博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其现状和前景如何?代表博客有何积极效应?又面临着哪些困惑?本期“民主”专栏的相关分析报道,将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本刊还与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进行了热线沟通,邀请其讲述开设代表博客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3.
正博客、微博、微信,展现了最近十余年来最火网络社交平台渐次演变的脉络,重庆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融入e时代,利用现代技术,网络沟通工具,征民意、汇民智,描绘出代表履职新的时代风貌。博客时代(2006年—2008年)BLOG人物一:刘放2006年,博客之风正盛。在重庆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刘放等3名市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公布了自己的博客,把每天的工作都发布在博客上,与市民一起分享网上两会,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2005年以前人大代表开设博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2006年代表博客则以"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翟峰,四川省和广元市人大代表,2005年10月正式开设个人博客,其议题集中于环保和民生,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机构评为2006年度“社会责任”十大中国博客。如今,他的博客仍然受到众多网民的推崇。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关于"2010年全国两会"的栏目和代表博客中,网民不仅关注着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的内容,而且在留言中表示,希望更多了解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7.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8.
Blog(博客)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名词之一,是网络日志的简称,现已成为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的重要形式。2006年3月,笔者有幸作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盛会。人大代表开“博客”是今年人代会上的新鲜事,笔者也以“博客”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温州市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在网上开设了一个集体博客(http://renda.blog.66wz.com),向市民征集议案一周。人大代表们将从这些议案中筛选出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交给其所在的人大。博客开通后,在温州市民中引起了不小反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和大背景下理解这则新闻,使人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0.
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温州市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在网上开设了一个集体博客(http://renda.blog.66wz.com),向市民征集议案一周。人大代表们将从这些议案中筛选出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交给其所在的人大。博客开通后,在温州市民中引起了不小反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和大背景下理解这则新闻,使人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1.
夏锋 《时代主人》2007,(3):35-35
2007年1月,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陆续为全市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开通个人博客,搭建网上议政新平台,广泛听取全市各界群众意见。  相似文献   

12.
据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设的“岩松信箱”,在短短两周内就收到全国各地的手机短信、信件和邮件27万件,内容涉及上学、就医和“三农”问题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博客”更是被视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人民网和搜狐网等都开设了代表、委员博客专栏,网友评论也相当活跃。正如一位新闻记者在博客中所说的:“互联网上看民意,博客乃天下之大势。”  相似文献   

13.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不少人大代表为了履行好职责,充分了解民意,纷纷利用网络开个人网站或博客,开展民意征询,加强与民众的联系。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人大代表的职责意识越来越强了。但是,依靠网络来征集民意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将其当成履职的全部,更应该提倡人大代表到自己的选区去调查倾听,和自己的选民们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4.
博客人大代表、博客政协委员是“博客”群体中的新面孔,他们带来的是老百姓参与国家大事的透明性和效率感。在“两会”召开的那段日子里,记者在和代表、委员频繁地接触中了解到,很多代表、委员都在不断探索着更多的民意反馈的:方式和渠道。像刘放等“新潮”代表,为重庆今年的“两会”增添了新的气息,新的希望。一位网友的话也许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这是我们老百姓的期望,但愿他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福音,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以下简称"两会")是备受瞩目的民意平台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交流碰撞,甚至针锋相对。在传媒发达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上博客、微博等迅速崛起的这几年,"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各种声音更加便捷、原汁  相似文献   

16.
蓦然回首,我们已经站在“十一五”规划开局新年的历史起点上。前不久,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 (市、自治区)的“两会”相继召开。大江南北的各个会场, 代表委员们共议发展大计,关注民生福祉,为今后五年绘就蓝图。(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从今年地方“两会”的一些报道来看,人大代表与民众通过网络“零距离接触”尤为引人瞩目:有的代表主动公布了自己的博客,把每天的工作都发布在博客上,与市民、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些地方在网上公布  相似文献   

17.
欣悦 《青年探索》2006,(2):57-57
2005年9 ̄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  相似文献   

18.
一、博客的三重界定博客以其自身优势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化网络连接。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看,博客是经济活动、经济信息的传递载体,博客本身亦是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都将博客作为发布动态、信息的重要广告平台。博客已然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在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6,(1):98-99
2005年9月-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年。”  相似文献   

20.
南大副教授告赢博客侵权案据《扬子晚报》2008年12月13日报道,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这一年,我国博客用户以空前的数量递增,随之而来的侵权纠纷也不断增多。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诉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案,作为首例进入公众视野的博客侵权纠纷案,成为中国博客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