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4,(5):96-96
张菁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早已进入千千万万网民的生活,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在web2.0模式下互联网应用赋予了用户更多更大的聚合、分享、交互的空间。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用户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围观"普遍化了,这样的"围观"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发挥出日益凸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西省 《前沿》2012,(5):147-148
微博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大学生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不断认识微博的功能,积极把握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向,构建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平台,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探索微博发生作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时下,随着微博日益流行,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表达、获取和分享信息,也开始利用微博进行招聘和求职,如今,即时、简洁、快速的微博已成为职场新宠,是不少毕业生求职的"必备武器"。微博走俏求职招聘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在交流和沟通具有极强优势的微博,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求职和招聘方在这个平台上点对点的沟通。日前某网站首次推出"微招聘"大赛,吸引了近200家公司参与其中,超过3万人投递简历。微博招聘和求职之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只要你注册个帐号,输入140个字以内的内容,同时可以选择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链接,这样一条短短的消息通过发布,便可以随时随地和已注册帐号的用户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不仅如此,你还可以作为观众,在这个平台上浏览你所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微博。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发布信息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的特点,使得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互联网独立的第三方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9月发布的  相似文献   

5.
微博重塑“社会关系的总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浩 《传承》2011,(7):71
微博控,可能是2011年中国网民最熟知的一个词汇了。每天可能有几千万微博网民正在不断刷屏,寻找信息,分享和交流周围发生的新鲜事。随着新浪微博在短短四个多月突破1个亿的用户,微博作为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糖水是一个围绕图文社交的个体分享圈,倡导有艺术审美的精神生活,以及有物质基础的格调品质。用户可以快速地分享上百张高清照片,搭配海量品质音乐,以精美的音乐图文形式、一键分享到朋友圈,让用户从一个普通人轻松成为明星用户。同时,在糖水里,用户还可以随心加入包括旅行、街拍、匠人、现代艺术等多个兴趣圈子,让糖水帮用户  相似文献   

7.
企业微博是微博出现后兴起的一种商业化网络工具。它是一个基于客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企业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和更新企业信息,并实现即时商业分享。从出现时间上来说,企业微博算得上是个新概念、新事物,然而其数量增长和发展速度又是惊人的,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微博做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4):93-93
高锡荣、杨康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系指互联网用户在面临个人隐私被侵犯威胁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反应,它包括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提供行为和对信息被不当使用的抱怨行为。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互联网用户面对网络公司的信息索取要求,会采取拒绝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伪造个人信息等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渝府办发[2017]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分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连接、配置最优供需资源的信息经济新形态。为顺应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创新、生活领域分享经济,充分发挥分享经济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百度百科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上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和需求现状,调研国内外主要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数据服务现状,以及这些渠道对上海地区预报能力的一致性分析评价。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上海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加强气象服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技术研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着力多部门融合,实现满足用户气象服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为上海公众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最后介绍了上海气象部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气象服务信息数据发布实践的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周舟 《群众》2013,(11):23-24
青春的活力,网络的活跃,使得我们大学生热情拥抱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生力军。大学生最易接受新东西,易于崇拜和追随,喜欢转发信息,与人分享。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微博中有超过60%的信息为转发,而其中又有80%的信息转发自网络大V。新东西未必都是好东西,互联网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带来过度的张狂和喧嚣,甚至不乏谣言中伤、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因此,我们在上网时要保持一份清醒,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无论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方面,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兴起、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共同探讨微博问政的真正意义所在。一、微博的兴起微博,全称"微博客"(MicroBlog),2006年3月最早由美国twitter公司发明,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即时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2007年进入我国,2010年逐渐壮大,2010年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0号《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已经2011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5日起施行。部长苗圩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5.
齐先朴 《新东方》2007,(4):62-64
互联网作为当代社会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尖端科技之一,不仅是重要的信息媒介,更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仅4000万,到2000年时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已超过3亿,截止到2005年10月,使用互联网的网民已突破10亿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 9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已经 2 0 0 0年 9月 2 0日国务院第 3 1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施行。总 理 朱基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 ,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第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 ,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  相似文献   

17.
王晓霞 《前沿》2005,(5):65-66
本文分析了科技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以及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费用构成, 从信息用户的角度出发, 指出了科技人员降低信息获取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互联网的公安情报收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上大量的、异构的、动态的信息已逐步成为公安情报部门重要的公开情报源。借助搜索引擎、信息过滤、信息挖掘和"看不见的网站"的搜索技术,公安情报部门可以大大提高在互联网上收集情报的效率,同时提高情报质量,为实现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杨震 《前进论坛》2013,(4):20-22
一、案由:互联网以及方兴未艾迅速发展的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人类依托于互联网,已形成庞大的虚拟社会(仅"微博"就有五亿多用户,许多名人的微博有高达数百万的"粉丝");由于信息技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因为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唯一目的是供用户所使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多渠道搜集市场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咨询,定题跟踪开发,以及二、三次文献的开发,这样更有效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