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喝茶,是毛泽东除吸烟之外的又一大嗜好。他还有他独特的生活习惯,常常睡觉醒来后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无大事,天天如此。他爱喝绿茶,尤喜龙井,且要浓、要热,身边工作人员每。  相似文献   

2.
朱仁印 《当代贵州》2024,(Z1):118-119
<正>喝茶,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大爱好。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还是在为新中国建设披肝沥胆的岁月里,他总是茶不离手。在红军长征过贵州时,毛泽东同志就曾在瓮安喝过瓮安茶,与贵州茶结缘。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都匀毛尖茶题名,从此“都匀毛尖”名声大噪。“这个瓮安茶好喝”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吸了60多年烟,喝了一辈子茶,常常把烟、茶当作“神经缓冲剂”。他往往是一边吸烟喝茶,一边思考问题,许多重要思想和战略决策是在烟雾缭绕喝杯酽茶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烟民大军中,毛泽东无疑算得上重量级“瘾君子”。毛泽东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抽烟的,迄今尚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在井冈山时期,他的烟瘾就已很大了。美国学者特里尔著《毛泽东传》认为“毛至少有60多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他那被烟熏黑的牙齿就可作为见证。人们在彩色照片中看到的白牙,是照片制作者经过技术处理了的。 其实,毛泽东也是深知抽烟的危害性的,他曾这样告诫别人:“别学抽烟。烟里可是有尼古丁,要害人呢!” 可他自己却几次戒烟都没有成功,仍然常常是手持一柱,不绝如缕。及至毛泽东临终时,工作人员发现他的衣兜里只装有两样  相似文献   

5.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23,(25):20-21
<正>“好多来新州的人都说,他们不知道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喝茶习俗,茶叶还可以这样炒。以后想喝油茶汤,就到我们新州来。”正安县新州镇居民向孝群和镇上的人们一样,一直以来都有炒油茶、喝油茶汤的习惯。新州镇比邻重庆,居民们喝油茶汤的习惯源于何时,已无从可考。据传这一习惯在清末民初开始形成,当时人们觉得仅仅解渴的茶水似乎少了什么东西,于是就在茶水里放进油盐,茶水便多了一分烟火味。  相似文献   

6.
钟杯单兰毛泽东平生无太多特殊嗜好,唯喜吸烟与喝茶。一天喝茶很多,喝一二瓶开水属“家常便饭“。其喝茶有自己的茶杯,非厂家特制,工作人员在上面做有记号,以防乱套。建国初,江西景德镇  相似文献   

7.
李光荣 《世纪桥》2002,(5):57-59
一代伟人毛泽东平生并无太多特殊嗜好,惟抽烟与喝茶伴随终生,他偶尔也打打牌,但不善饮酒。待人接物,毛泽东有他自己的一套规矩,做事论理、论法,私交又论情、论礼,他尤其注重与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交往。毛泽东以礼相待,情真语切,或点烟敬酒,或品茶叙谈,或就事论事,或借题发挥,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统战佳话。  相似文献   

8.
曾珺 《党史博览》2021,(9):10-11
毛泽东曾说,在北京待久了,脑子里就是空的;一出北京去,里面就有东西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上海、杭州、武汉、郑州、成都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其中,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被他称作"第二故乡",在他的一生中,他曾40多次来到这里,并留下了4首吟咏山水之作.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 “烟酒不分家”。可对于毛泽东来说,却是如此地泾渭分明:喜好抽烟,不善饮酒。然而,作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中,酒已成为一种神奇的文化,毛泽东有时也不得不随大流置身其中。正是因为毛泽东不胜酒力,从他为数不多的饮酒活动和对待酒的态度上,我们也不难看到他待人接物和性格风貌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0.
茶话     
我家人不嗜烟酒,但爱喝茶。我和丈夫李锐一年要喝掉10多斤茶叶。买茶,就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俩都不是那种雅士闲人,喝茶并不讲究,解渴而已,正所谓妙玉口中的那号“蠢物”。何况生在北方,生在一个不产茶叶的黄土高原之上,又非名门之后或是架子不倒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喜欢钻中国古书,也对西方著述怀有兴趣,所读在他那个时代并不算少。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读西学著述,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中产生过不小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更加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从延安时期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他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读谈西学,比较从容和宽泛。毛泽东读西学著述,较感兴趣、较为注重和读得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这三类。关于西方哲学,毛泽东说,它"是我们的先生";关于西方近代历史,毛泽东说,"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泽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2.
陈赓既是毛泽东的同乡,又是他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器重陈赓,常常委以重任。陈赓不负领袖的关怀与厚望,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赓临危受命,率部硬是把逼向中央军委指挥部的敌军压了回去。毛泽东高兴地赞许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得知张国焘要杀害陈赓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派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说:“看他张国焘还敢来杀人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杉  子荫 《党史文苑》2003,(5):22-24
在家乡图书馆打下深厚学问基础毛泽东开始接触图书馆,是1910年秋离开家乡韶山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的时候。他在这里学习了半年。东山小学后斋有个小型藏书楼,收藏着许多中外书籍。毛泽东经常到藏书楼去阅览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很感兴趣,他反复阅读,甚至可以背诵。他读过一本名叫《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其中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故事给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1911年春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他很爱看报纸,从《湘报》、《民立日报》上了解社会,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其伟大的一生中,从青年时代开始直到辞世都在研究中国历史。这种研究是为了了解中国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和纯书斋式的研究是不同的。他说,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研究中国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要进行科学的总结,继承这一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刘少奇的早年婚姻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人,但在他们青少年时,在婚姻问题上,同样难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他们各自的家庭都为他们包办了一次婚姻。可巧的是,他们对这次婚姻都不承认,都在各自的革命征途中找到自己称心的爱侣。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如果不是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起,也许不会被后人所知。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读私塾。1907年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但仍坚持自学。毛泽东作为长子,父亲让他读点书,只望他能帮助家里记记帐、打打官司、将来继承家业。为了能把毛绎…  相似文献   

17.
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有个3平方公里的村庄叫"发坑"。别看村庄小小的,却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毛红军进驻这个村庄。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贫农家里与村民们喝茶聊天,他随意问道:"到这里快一天了,还不知道你们的村名哩,叫什么?"谁知这一问,村民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不言语了。毛泽东觉得不对劲,追问道:"难道这里没有名么?"有个村民开口说:"有是有,太难听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讲。"毛泽东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17岁离开韶山,走向广阔天地。从接触第一份报纸《新民丛报》,他即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以后无论是短暂的当兵期间还是在校求学时他都坚持读报,并形成了一种习惯。报纸在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指引作用,他早年读报、办报的过程即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喜欢喝茶,有的人为了方便,经常利用一些茶包来泡茶喝。专家表示,经常喝茶包茶,威胁我们的健康,一起来看看吧。英国德比大学对38种茶叶产品研究后发现,相比品质好的茶叶,超市出售的廉价茶包所含氟化物更多。研究表示,用茶包泡茶,每升茶所含的氟化物高达6毫克。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品尝贵州春茶的好时节。"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发出邀请,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