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应设立未成年子女财产监护权之公权干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发思考的案例陈甲系贵州省人,1999年7月在江苏淮安与蔡甲结婚。2000年2月,陈甲生下了儿子蔡乙。2006年3月,蔡甲在外打工过程中,意外从楼上摔下死亡。陈甲与其子蔡乙共获得用人单位18.5万元的赔偿款,该款由蔡甲的哥哥蔡丙负责保管。这18.5万元中,除了5000元用于安葬蔡甲、给陈甲现金5000元及存折3万元外,剩余的14.5  相似文献   

2.
3.
一年前,任某与丈夫因感情破裂而协议离婚。他们有一个8岁的男孩,根据协议随男方一起生活。离婚时任将自己所分得的2万元转到了儿子的名下,同时每月给付一定的抚养费。最近,任的前夫因生意需要,私自把这笔钱取了出来。她得知这一  相似文献   

4.
秦雪 《法制与社会》2011,(29):93-95
婚生与非婚生是法律从婚姻的角度而言的,非婚生子女的社会或法律的地位从古至今是在不断的演变的,本文从非婚生的子女的概念入手,详细的阐述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联系,进而延伸出对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婚生子女继承权历史演变的分析,以及对各个国家现在非婚生子女继承权法律保障状况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我国非婚生子女继承权法律保障现状及不足,最后我再提出对我国非婚生子女财产继承权法律保障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受离婚永久损害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与其本人身心健康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休戚相关,故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对此以习惯法或制定法、判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对这些法律规范进行分类比较,认清利弊,从而取长补短,定会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一、立法模式及利弊分析(一)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法律的发展历史为标准可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古代的原则上随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均系男尊女卑、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于本质和形式统一或实质的男子专权离婚后,所生的子女原则上均“由男子负责抚养教育”。①其二是近代的原则上…  相似文献   

6.
董新兰 《法学杂志》2008,(1):134-136
本文对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未成年子女利益考虑不够和保护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财产性质的界定和保护、抚养费的合理使用、监管以及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和离婚后抚养问题等现行立法的空白或不完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借鉴国外婚姻家庭制度的有益规定,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和具体对策,突出强调在完善离婚立法中应更加强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杨磊  葛媛媛 《人民司法》2020,(17):34-37
<正>【裁判要旨】夫妻离婚后,对于一方要求另一方按照离婚协议约定更改未成年子女民族和姓名而产生的争议,法院在审理时,应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离婚协议性质、未成年子女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姓名、民族变更后给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影响,并尊重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合理认知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秉承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依法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8.
监护制度是基于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但由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自身没有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所以他们权利能否行使和得到维护完全取决于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完善的监护法律制度。本文以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监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闫格 《政府法制》2013,(36):36-38
因为父(母)亲入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往往也陷入困境。贫困仅仅是他们可能面对的危机之一,他人的歧视则给孩子的人生带来更加沉重的包袱。要为他们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提供保障,不仅要选择有利的抚养方式,更要突破相关法律制度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0.
在私有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快速发展的今天,夫妻财产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其在婚姻家庭法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对夫妻财产制度问题的即时探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夫妻财产制形式做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客体中统一物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上的物概念一直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在突破了物必有体说之后,出现了统一物的概念缺位的新课题,必须寻找到新的共性,否则物概念将面临解体的危险。物概念在20世纪之前主要受到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以来则更多受到社会观念、商业活动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客体分为物和权利两大类,物是具有自然属性的物权客体,其范围具有开放性,应当进行类型化;权利是仅具有法律属性的物权客体,具有法律拟制性,其范围具有限定性。  相似文献   

12.
高彬彬 《行政与法》2007,(10):121-12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八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在确认、保护财产归属、保障交易安全和提高财产利用效益四个方面价值的分析进而揭示《物权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诞生源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它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那些不能直接获得知识产权单行法保护的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有着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建立,也有利于市场竞争秩序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过来说,知识产权法是竞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不少金融机构法律意识淡薄,相互抄袭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产品创新。对金融产品授予知识产权是保护金融主体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保险产品为例,著作权和商标权对产品可提供保护但不充分,通过专利权加以保护更为有效。保险产品符合专利权保护对象的属性要求,既具有技术特征,也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目前国内已有保险企业提交产品专利申请,但对比中外保险企业对保险产品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差距,笔者认为我国应加强此方面的制度建设与相关实践,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5.
遗失物须为丧失占有的非无主动产。基于遗失物拾得的立法目的,在遗失物的范畴内排除了无主物,即所有权人主动放弃占有的物。除此之外,遗失物的丧失占有无须考察占有人或者遗失人的主观意思。遗失之丧失占有的判断是管领力的事实判断,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认识为准,而强调客观上控制力是否及于物。此外,拾得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于对物的占有取得,因此遗失物之丧失占有与其说是原权利人的丧失占有,不如说是物上丧失占有。而物上是否存在第三人的占有是判断遗失物是否丧失占有的难点。在私宅中私宅主人基于对房屋的控制力而对物有管领力;但是在具体的公共空间内丢失的物,因为人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基于所有人对空间的管领而认为其对物有实际管领力。换言之,具体公共空间内丢失的物,在被拾得或者被工作人员等取得占有以前亦为遗失物。但是工作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而不能取得拾得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晓红 《时代法学》2004,2(4):59-64
虽然我国修订刑法规定了七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但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专门立法的发展和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环境的变化 ,这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力度显得不足 ,需要进一步完善 :即完善修订刑法现有规定 ,增设新罪。  相似文献   

17.
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啸  尹飞 《法律科学》2006,24(6):105-112
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则。该规则原则上应当适用于以交付作为物权变动条件的物,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于以登记为物权变动条件的物。依据该规则被推定的权利包括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以及某些独立性的用益物权,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仅适用于自主占有人、间接占有人。该规则的主要效力是发生在诉讼程序当中。  相似文献   

18.
征用公民的私有财产要进行补偿,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规定,但由于宪法中的规定过于简约,需要在其他的法律中加以细化规定。本文针对现有法律对该问题在补偿原则、被征用财产实际价值的估算、救济方式和制裁措施等方面,规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相应地提出确立公平市场补偿原则,建立第三人财产估算制度,征用纠纷解决方式以及细化制裁规定的解决思路,希望能在我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征用补偿程序,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9.
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研究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我国物权登记立法应确立登记行为私法观念 ,建立统一、独立、以服务于交易安全为任务的登记机关、登记赔偿制度、异议登记制度等 ;确立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基础上的实质审议主义 ,公开登记薄以确立公示与公信原则 ;确立嘱托登记、宣告登记、公有物登记、区分建筑物登记、预告登记等登记种类  相似文献   

20.
论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和讨论 ,但是具体如何保障 ,理论上缺乏系统的构建 ,而这正是修宪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紧扣“权利保障”这一内核 ,深入探究私有财产权的应有价值内涵 ,在此指引下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宪法保障体系。这对于转型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