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闹大心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世俗社会心态,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不那么和谐的音符.研究"闹大心理"的功能作用、产生根源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问题解决渠道,推进德政工程,坚持以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和重要标志,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绝不可能凭空产生,必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和谐,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境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都展现出应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4.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态—网络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包括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需要研究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侵权、网络犯罪、信息污染、信息侵略及信息鸿沟等非和谐现象,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这些非和谐现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耿娟 《法治与社会》2005,(10):57-5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机构,首先应当是和谐的.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从校园抓起,通过一个个和谐校园的创建,引领社会走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文化和谐,文化和谐是文化自身及文化同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然而,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尚有一些文化不和谐现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文化建设的种种束缚与文化不和谐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对文化作出重新思考、重新选择并积极应对,创造文化与社会的和谐状态,以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平衡经济发展,完善政治体制,强化诚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实现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可以从和合文化、社会公平正义、学校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心理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朱孟才 《行政与法》2007,50(10):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方法论诉求。治理是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统治"和"管理"理念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进行社会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而且,和谐心理建设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把和谐心理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奠基工程纳入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因此,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加强和谐心理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又是一种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文化基础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是长期起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千百万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习惯,往往决定着社会的走向,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列宁曾讲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十分可怕的。这启示我们,如果整个社会有一种积极向上、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形成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倾向,那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比较容易了。普遍的社会文化意识和舆论,会形成一…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社会、社会诚信与会计诚信的逻辑关系,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会计与会计诚信的逻辑关系,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会计诚信是一个重要基础。没有会计诚信,就没有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了,则会给会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会计诚信应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5,27(6):54-6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途径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也随之分化、重组,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逐步形成,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矛盾凸现期”。正是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本文探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不公现状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秀芬 《法制与经济》2008,(18):115-116
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社会、社会诚信与会计诚信的逻辑关系,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会计与会计诚信的逻辑关系,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会计诚信是一个重要基础。没有会计诚信,就没有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了,则会给会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会计诚信应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和谐社会的这六大特征,都和我们司法行政担负的职能密切相关。司法行政应当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司法行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司法行政是与司…  相似文献   

19.
论消除权利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 《河北法学》2007,25(9):43-4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不和谐现象,权利贫困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本源性因素,许多不和谐现象都是由权利贫困引起的.权利贫困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消除权利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有效措施.消除权利贫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符合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征.全面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和普遍提升公众的权利意识,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本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珠江上游地区社会和谐的基石,珠江上游地区存续并有效运行的"民间法"在维持该地区社会秩序、处理社会纠纷和民主法治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国家法"不可完全替代的作用,对于珠江上游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其特殊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