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之后因没有广泛深入宣传而出现了民众的误解与抵制行为,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中国共产党为贯彻落实婚姻法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动员实践,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运用典型动员,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群众运动,推动了民众新婚姻观念的转变。这次社会动员的成功,紧抓民心是关键,加强组织调控是保证,结合群众切身利益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权观念主要源自于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历经18世纪的启蒙运动,并受到西方平等、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观念的启迪开始,经由欧洲启蒙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自决运动对现代人权观念的促进,使人权的内涵呈现了多元而复杂的面貌。人权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人类的发展史,又恰好是一个由人权运动所展现的人文精神与生命价值的发扬历程。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世界共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封闭性和曲折性都与斯大林思想密切相关。破除斯大林思想的严重弊端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理论上逐步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1957~1958年的福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为了平息三大改造后期的“四过”问题引发的农村“闹社、退社”风潮。其结果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强化了“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压制了中共福建各级干部中比较实事求是的正确意见,为1958年的“大跃进”扫清了阻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期,广州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国民党中央、大元帅府和国民政府设广州、中共中央也一度设广州(1923年5至9月)。广州各项革命运动节节高涨,人心振奋,文化活动也很活跃。文化孕育革命,革命又激扬了文化。革命与文化相得益彰,两方面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淑梅 《世纪桥》2007,(11):48-49
群众运动是新中国建立后近三十年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大大小小约有五十余次。这些运动的发生是有其客观必要性的,但无法忽视其深层次的民众心理因素,党和国家领导方式、发动方式和宣传技巧的运用,及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运动通常呈现出参加群众的被动适应性、运动过程的极端复杂性、运动规模的不断膨胀性等特点。群众运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之处,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商人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从事国民革命而开展的一种民众运动。中共开展商人运动有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一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帮助国民党开展商人运动;二是中共独自主导了部分地区的商人运动。中共主导的商人运动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有的是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以增加国民党左派力量;有的则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力量,以配合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等。国共两党推行商人运动的基本方略大体一致,但两者在商人运动的对象、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方面还有差异。开展中共与商人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共的商人政策,理解此后中共对商人政策转向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龚培河 《世纪桥》2000,(1):10-13
与五四运动有同样伟大意义①的一二九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学生运动之一。由我党在国统区(主要是北京)领导的这次历时两年的大规模学生运动,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种种不利因素,我党能够战胜困难,把运动推向全民族抗战的高潮,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总结的这段历史经验,侧重于体现我党一贯奉行的实事求是原则。祭古以省今,这对我们今天做青年学生工作会有些启示。开展学运工作不利因素的综合分析围绕着这一风暴展开矛盾斗争的,可归纳为三大政治力量──共产党“系”的推动力量、国民党“系”的…  相似文献   

9.
广州的"三反"、"五反"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反”、“五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反腐败运动,也是一次移风易俗、树立廉洁朴素、厉行节约、爱护国家财产等新的社会道德风尚的社会改革运动。1951年10月23日,为了支援正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会议向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发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0.
“替代全球主义运动”是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寻找另一种全球化以替代当前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运动。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拉丁美洲。最初的名称是反全球化运动,其目标主要是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拉美国家制定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随之,这项运动逐步扩展到美国和欧洲,并在20世纪末达到高潮。从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到90年代“反全球化运动”的勃然兴起,再到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提出的“替代全球主义”,可以说,“替代全球主义运动”与“全球化”、“反全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厘清替代全球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脉络,对我们正确把握这项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展劳动模范、劳动英雄运动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进行经济生产与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树立劳动英模形象,开展劳动模范、英雄的学习运动,激发广大民众以之为榜样,积极从事生产、参与社会管理,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社会改造及思想观念更新意义重大。近十年来,学者们致力于对劳动英模运动的具体状况、宣传效应、社会影响进行综合性研究,涉及劳动英模人物及其形象塑造、劳动英模大会、典型性运动、社会影响、宣传报道等方面,综合而立体地展现了中共在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开展劳动英模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限于资料、视角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可以开拓。  相似文献   

12.
四清运动的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建设,其最重要的步骤是整顿基层党组织。此次整党大致分为四个环节,即思想教育;审查、鉴定和重新登记党员;发展新党员;整顿和建设支部领导核心。四清运动中的整党,是中共中央利用政治运动的模式强力灌输政党意识形态的过程,起到了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为党的队伍注入新活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薛琳 《党课》2008,(7):86-88
德国绿党是在德国环保运动、和平主义运动、反核运动、民主社会改革运动和妇女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德国社会运动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刘明钢 《福建党史月刊》2012,(13):62+64-62,64
1947年5月20日,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3天后,新华社发表时评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可以与这次爱国学生运动相比,而“这次群众运动的规模气概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  相似文献   

15.
研究概况1957年至1962年,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形式,以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主线,以反右、“三面红旗”、反右倾、整风整社为主题的四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左”的理论指导下,社教运动每年一次,每次又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社教运动对于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成为推进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不断革命的重大步骤,实际上是政治运动在民众层面的泛化和进一步延伸,并构成了联系若干重大政治运动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农村社教运动中,大量的社…  相似文献   

16.
孙云 《党的文献》2012,(3):71-76,82
中共英模表彰制度,既是对中国传统旌表制度与文化的继承创新,也是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借鉴,同时又满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一制度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初现雏形,延安时期蓬勃发展并逐步制度化,建国初期得到正式确立。英模在承担着示范功能的同时,更是一定时期政治动向的风向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借助这项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塑造着不同的典型和模范,实现不同的政治目标。这项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国家管理体系的有力补充,在今天仍然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毛泽东对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一是"克服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二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化军队纪律建设;三是"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积极准备。这些探索,既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又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同时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甘肃省四清工作队员为中心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为了掌控四清工作队员,进而控制运动走向,展开了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工作队员的培训与选拔、政治待遇与生活保障、组织安排、奖惩与整训、检查和鉴定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制约了四清工作队员在运动中的行为选择,保证其最大程度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十分重视,却忽视锻炼后的“冷身”问题——不少人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坐下来歇息或俯身喘气,其实这对身体伤害非常大。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毛泽东对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一是"克服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二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化军队纪律建设;三是"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积极准备。这些探索,既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又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同时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