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章讲述的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作家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认识生活、再现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不论自觉与否,总要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作家的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调,与创作方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规律,本章讲述了创作方法的涵义和创作方法的历史性、阶级性问题,讲述了文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二结合”的基本特征,讲述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既是创作方法,也是表现方法,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既是创作方法,也是表现方法,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从创作方法的层面讲,现实主义要求作者贴近社会,关注生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的内容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现实主义要求作者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远离生活去闭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本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三年。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已有了不同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弄清楚九十年代文学的新变,肯定它的主流,指出它的隐忧,昭示它的前景,将使我国九十年代的文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 从1990年起,我国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八十年代文学中思想解放、敢于创造突破的新锐精神,另一方面也扬弃了八十年代文学中的某些浮躁、玄虚、与人民群众隔膜等负面东西,出现了在平稳中向前拓展的局面。开放的现实主义占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但运用其它创作方法创作的其它流派的文学作品依然存在。它们和开放的现实主义既相互挑战,又相互补充,有助于近三年文学质量的提高和样式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在《钟山》1989年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以后,“新写实小说”及其评论便也如雨后春草,茂盛起来。什么是“新写实小说”呢?《钟山》介绍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维护稳定,就应该实现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发展的和谐。只有在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下,大学生才能真正受到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熏陶,摒弃不良因素的影响。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宗旨,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取向。在新时期,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高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将人文精神作为大众化的实践维度。在人文关怀的视阈下,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要贴近民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关系;要科学分析,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教育分众理念;要以文化人,创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群众喜欢的精神产品;要凝聚合力,营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也是毛泽东倡导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一九八二年北京市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亚于往年,应该说是果实累累的丰收年,尤其是绝大部分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这是非常可喜的创作趋向。这里仅  相似文献   

10.
推动文化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制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就不能忽视文化发展中的和谐问题。文化发展中的和谐.就是要在文化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创作生产、存在状态、发展趋向等各个方面体现和谐精神,达到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6,(6)
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宣传文化工作能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一大批好的精神产品。没有优秀作品,就没有正确导向。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许多东西是昙花一现的...  相似文献   

12.
论奥康纳作品中的距离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洁 《理论学刊》2007,(1):122-124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因具有连贯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和明晰的语言,而经常被误认为是常规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奥康纳作品中还显现大量常规现实主义批判所不能涵盖的异质因素,笔者认为其作品的文本形态是以宗教启示精神为核心的距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不久前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大会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指明了胜利前进的方向。学习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把运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把十六大精神真正体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上,体现到谋求跨越、率先发展,体现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可谓研究者甚众,论述颇多。然而,研究者们多是论说它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以及创作方法手法的运用等等;至于把它当作一部典范的中篇小说,从体裁特征上去加以讨论,据我所知,仅有孙犁一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孙犁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这篇作品,不只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成为永不磨灭的艺术珍品,也是我们研究中篇小说创作的最好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省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已经兴起。不断把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统一思想上深入。在统一思想上深入,就是要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继续艰苦奋斗,奋力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十六大精神学深学透,使十六大精神真正深入党心民心。要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使全省各级党…  相似文献   

17.
彭勇 《当代贵州》2008,(1):10-12
精神的张扬可以引发观念变革,激昂思想活力、行为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实现精神上观念上的跨越,首先要挺直胸膛亮出贵州精神来。 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刚召开不久的全省经济工作会都提出了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是贵州第一次对本土地域精神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描述,必将在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持久的话题和影响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层干部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必须在意识、能力和精神等方面实现全面跃升。基层干部要着力培养共富意识、发展意识、民生意识、担当意识,做共同富裕理念的传播者、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惠民利民富民的贴心人、勇立时代潮头的追梦人;要大力提升政策研究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确保共同富裕方向不跑偏、举措见实效、成果有保障、动力可持续;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铁军精神、工匠精神、“四千精神”,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涵养精神气质、锤炼政治品格,真正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简单说来就是人们对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这种关于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应当具有科学精神,充分体现科学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发展观具有科学精神,如何才能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体会,最重要的是强调发展认识来源的客观性、实践性和群众性。客观性、实践性的要旨在于,对发展的认识要反映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要注意求真务实。群众性的要旨在于,对发展的认识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旨宗不能忘 ,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结合静安区近年来在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