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绿色北京实践 实现绿色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前线》2010,(1):34-35
<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一个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北京的基本市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转变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北京用不足十年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首都优势:北京发展经济的核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分析北京发展经济的优势时,谈到的往往是北京的科技实力、人才实力、文化实力和教育实力,其实,北京发展经济最大优势和资源,是首都优势或首都资源.首都优势,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特殊功能定位而取得的优势,它是北京发展的重要而独特的影响因素.与北京发展经济的其他实力相此,它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性的特点.首都优势使北京经济发展得到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为北京带来大量国内外游客,有利于北京吸引外资和总部经济,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红色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京革命的形象记录,见证了北京党组织从诞生到成长、从弱小到壮大、从低潮到强盛的发展历程,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北京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北京红色设计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大革命风暴、抗战烽火、解放战争硝烟、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程一路走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精神气质,呈现出革命性、时代性、传承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等显著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强 《前线》2016,(7):9-12
正开创首都工作的新局面,关键在党。首都发展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央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离不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北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勇于进取、积极奉献。北京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北京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  相似文献   

5.
宋云辉  王邺  魏谦 《前线》2009,(1):I0001-I0004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首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北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西城区认真总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经验,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深化“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从1978年始,到现在整整30年了。弹指一挥间,京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筹办、举办奥运会,大大加快了北京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北京发展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30年,是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发展的30年,是北京融入世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30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30年。也是北京城市全面发展的30年。鉴此,本期特设“北京改革开放30年巡礼”专栏,文章由本刊记者采写。我们总结历史,回顾成就,同时,我们更期待首都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定位即城市性质的定位,是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总纲,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和灵魂。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后,在65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北京共有七次正式的城市总体规划,北京的城市定位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布局和定位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其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祖庙、社稷、外  相似文献   

8.
刘登阁  周云芳 《前线》2014,(5):84-87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造美丽北京,搞好首都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不仅是发展所需、民意所在,也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而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要把生态北京建设提升为未来北京发展的最高战略,实现对科技北京、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三个北京"战略的涵盖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成为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建设为主线相比,这次北京的新总规表现出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思想,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上,从首都发展"以人为本"和"以国为重"这两个重要纬度上,表达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作为一个城市,北京具备巨型城市的特点,其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克服大城市病,建立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高屋建瓴地回答了"为何建设""建成什么样""怎样建设""必须建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前提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落  相似文献   

11.
以新的理念透视入世后北京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教育服务中做出了部分承诺。从全国和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新的挑战性机遇中大力发展北京教育,是我们研究WTO背景下北京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一、认真对待和研究加入WTO给北京教育带来的挑战入世给我们带来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北京教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入世,北京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挑战之一:北京教育发展如何适应首都经济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趋势的需要。关于教育应对入世挑战,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北京教育发展来讲…  相似文献   

12.
杨柳荫 《前线》2010,(4):29-30
<正>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规划是第一抓手;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为适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高标准要求,超前谋划未来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中长期总体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在广泛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启动了《东城区总体发展战  相似文献   

13.
魏晔玲 《前线》2010,(7):26-27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指出,要把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金隅集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隅特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下属新北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先后荣获我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等多项殊荣。那么,金隅集团是如何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本刊记者带着问题赴金隅集团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大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本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关系到新的历史阶段北京教育发展的重大方向和任务,因此学习好、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就成为当前北京教育战线最紧迫的任务。落实好市教育大会精神,要抓住以下关键环节。正确认识当前北京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正确认识北京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就是要了解北京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认识,抓住机遇,打好改革攻坚战。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人的现代化是…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7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7,(12)
<正>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一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蓝图,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新的技术潮流,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北京城市的健康发展。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客观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既体现在可以触摸的实体和可以量化的指标上,例如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  相似文献   

17.
申奥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尤其是首都北京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实施首都人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好首都人才战略,是实现北京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是北京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提升北京的人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赢得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全方位人才竞争的需要。一、北京的人才战略及实施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战略是为了实现国家、地区或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关于人才的吸引、识别、培养、使用与激励等各方面具有全局意义的发展规划与策略。人才战…  相似文献   

18.
沈聪 《前线》2008,(9):21-22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的理念,在北京奥运会上已深入人心。奥运志愿者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奥运志愿服务将给北京留下什么?就广大读者和基层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奥组委二级高级项目专家、志愿者部培训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孙葆丽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此,北京各系统各部门积极思考,指出了许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策。党史部门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北京面临的难点问题时,不能袖手旁观。从历史的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从历史发展上看,京津冀  相似文献   

20.
<正>党中央从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筹办北京冬奥会开始,就考虑以北京冬奥会作为重要抓手,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和冬奥遗产的创新性利用,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启示。北京冬奥会筹办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