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阮胜 《政策瞭望》2012,(3):40-41
绍兴县不仅是文化名县,而且还是经济强县。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920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8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08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18855元。连续5年进入全国  相似文献   

2.
沈汉民  楼旭光  林小勇  丁珏 《浙江人事》2007,(1):F0002-F0002
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等称号。2001—2005连续五年在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行榜中稳居第七位,2002—2005连续四年雄居全省第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05亿元,人均50190元(6274美元),财政总收入64.28亿元。  相似文献   

3.
缪金  冯昌勇 《半月谈》2004,(24):37-39
200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全县GDP(国内生产总值)达19.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6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推行的一项“帮联带”活动.既融洽了干群关系.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芳兰 《新东方》2011,(4):76-79
十一五期间,澄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GDP只有30亿元,2010年达到104.52亿元,增加了74.52亿元;2006年财政总收入6.21亿元,2010年达到了28.17亿元,增加了21.9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1.8%,获评“辉煌十一五·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澄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它大力发展新型工...  相似文献   

5.
《山西政报》2010,(23):47-47
襄垣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4.66亿元,同比增长8.1%;财政总收入完成26.63亿元,同比增长26.76%: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省县级中排名第三,发展水平排名第五。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绿色名县”、“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李发  李锦 《前进》2003,(12):31-32
交通带来大机遇,大机遇促进大发展。怀仁县位于大同盆地中部,全县总人口30万人,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二级公路纵贯南北,境内80%的乡村和人口集中在大运公路两侧。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大运“绿色通道”和“大运经济走廊”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等经济发展要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抢占“大运经济隆起带”制高点,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省第9位,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26亿元,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7.
刘玉旺  杨鹏 《前进》2006,(10):35-36
怀仁县地处晋西北、大同盆地腹地,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怀仁县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以来,该县县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使全县经济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02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3亿元,比2004年又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6.078亿元,创怀仁县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可望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力争达到12.8亿元,比2005年再翻一番。怀仁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三年三大跨越,至少给予我们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开始的吉林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到2005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达到124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76万人,扭转了“九五”期间从业人员逐年递减的局面。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功能增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到128亿元。发放117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在2005年实现“三个一百亿”,即基金总收入103亿元,养老金年支出102亿元,累计结余104亿元。通过此次试点,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吉林省的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使吉林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勇 《江西政报》2006,(8):29-31
“十五”期间,是我省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社会保障事业奋力开拓、迅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社会保险扩面,怔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底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0.47%,基金征缴总量由“九五”期末的32.2亿元增加到76.12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十五”时期全省累计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3.29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0.63亿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54亿元,确保了105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最高峰时共保障了26万名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山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八五”期间,全省50个山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24.2%,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长19.1%的速度。1996年这50个山区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5用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343亿元,财政收“入3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5元。但是,山区与沿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如何加速山区经济发展,加快奔康步伐,实现山区的崛起,是我省山区发展急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对外开放使广东经济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1.
永修县     
《时代主人》2007,(5):F0003-F0003
永修县是九江市的南大门,紧靠省会城市南昌,位于“昌九工业走廊”中部。境内总面积2035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辖5乡11镇两场和两个农垦企业集团。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6亿元,财政总收入3.28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18元。2006年,该县荣获全省经济综合先进县、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全省先进工业园等殊荣。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8,(6):F0002-F0002,I0001,I0002,I0004,F0003,F0004
2007年,赣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运行好中求快。全年全县生产总值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幅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4.36亿元,增长30.1%;财政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21位,比上年前移7位。  相似文献   

13.
田阳,这片红色的革命老区,曾为共和国的诞生写下光辉的一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今天,田阳县33万各族人民又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县情况的经济发展路子,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基等先后视察田阳,充分肯定了田阳的做法。田阳县在圆满完成“八五”计划各项指标基础上,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九五”开局之年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工农业总产值达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1.75亿元,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6,(6):F0002-F0002
“十五”期间,枝江市坚定不侈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十五”时期,枝江市委、市政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尤其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南辉电子、奥美纺织、迅达科技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财政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完成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33.1:40.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9.3:46.5:34.2。2005年,枝江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浙江经济发展突破5个大关浙江经济发展继2004年总量跃上万亿元大关之后,2005年又闯过了5个大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3363美元、27552元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1000亿元(1073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11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1066.6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1074亿美元)。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365亿元,增长12.4%。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交相辉映互促共进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172.7万户,私营企业35.9万家,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8.7%、100.8%。2005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财  相似文献   

17.
廖晓军 《江西政报》2006,(20):42-43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和县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等战略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步人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40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5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1%、21.9%;全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亿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857万美元,同比增长9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4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49%。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泰和县将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六大特色经济,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全县GDP达65.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5.059亿元,年均增长17%,基本实现“实力泰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央、省、市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启动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左云作为产煤大县,改革开放20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亿元,财政总收入1.39亿元,跨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20强县行列。但是随着煤炭买方市场的急剧形成和产业重型化、产品初级化矛盾的日益突现,过去单一煤炭输出型的传统封闭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跨世纪发展进程中的“壁垒“。加速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资源、市场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实现调整工作当年起好步、三年见实效的目标,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因地制宜,调整发  相似文献   

19.
陈芳 《淮海论坛》2012,(1):25-25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徐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完成GDP2942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实现财政总收入646.8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2.16亿元。分别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经济总量居全国百强城市第33位.2011年将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入了历史上又好又快的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省情     
《今日浙江》2006,(19):60-60
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会,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据了解,目前,全省有个体工商户176.9万户,私营企业38.6万家,个私企业注册资本金达6728.7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8.9%、108.4%和324%。去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50%以上;外贸出口765亿美元中个私经济约占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