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哲学、文学、戏剧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在哲学上 ,他从多方面的关系对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这一概念在萨特的哲学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正是由于他对自由的强调 ,在存在主义流派中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萨特的自由学说是本体论与自由、伦理观的统一。强调人的绝对自由是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 ,也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萨特的哲学被西方一些哲学家称之为“自由哲学”。萨特本人也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地以人的自由的名义向世界提出异议 ,以恢…  相似文献   

2.
董小玉 《探索》2001,(6):67-70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开始寻找自我;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西方思想家、文学家中,保尔·萨特(1905—1980)无疑是倍受人们注意的人物。我想,这不是偶然的。萨特把人的生存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身历两次世界大战苦难、并时常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种种动荡、萧条和嬗变之中的人们,痛感人的生存之危机、苦恼和迷惘。世纪前的传统理性哲学无法解答当代人生活和思想中的困惑,于是人们转向萨特这样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王卓斐 《理论学刊》2004,(9):117-119
萨特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均以人的自由为旨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萨特的哲学“自由”观先后历经本体论和实践论两个阶段,其美学思想也相应地由以“想象”为核心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向以“介入”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功能理论演变。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中,自由哲学及其行为选择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话题。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随着经济利益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日渐形成,拥有不同经济利益和教育水平的社会群体有着相应的自由观和行为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哲学对萨特的自由哲学进行了分析批判,澄清目前我国公众对"自由"的模糊认识,从而有效地校正人们在自由问题上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本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三年。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已有了不同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弄清楚九十年代文学的新变,肯定它的主流,指出它的隐忧,昭示它的前景,将使我国九十年代的文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 从1990年起,我国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八十年代文学中思想解放、敢于创造突破的新锐精神,另一方面也扬弃了八十年代文学中的某些浮躁、玄虚、与人民群众隔膜等负面东西,出现了在平稳中向前拓展的局面。开放的现实主义占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但运用其它创作方法创作的其它流派的文学作品依然存在。它们和开放的现实主义既相互挑战,又相互补充,有助于近三年文学质量的提高和样式的增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在研究不同的理论问题时总是要根据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有着不同的哲学论域。生存实践问题,是当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论域。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人类生命性质的意义上直视生活实践的问题,让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面对人类的本质,让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审美观蕴含于哲学观之中,这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哲学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所揭示的审美意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深层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特性,它体现着人的审美追求;实践体现着美的本质;交往是实践与审美的中介;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有助于人们从审美价值评估的角度打开通向可能性世界的道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于,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建立起审美的平台让实践与审美相互蕴含。  相似文献   

9.
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有:即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是选择的自由——绝对自由是通过选择来实现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基本立场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是在社会、历史和个人三重维度中展开的。在社会维度中,马克思揭示了共同体作为各种社会关系固定化、规范化的存在形式为人类获得自由提供前提和空间,且不同的共同体中只能存在不同形式的自由。历史维度诠释了人类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合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个人维度表明社会和历史在个体人的发展和实现中获得存在意义和价值认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不过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即自主活动的表征,个人的自主活动是自由的本质性规定。自由的社会表现形式及其历史发展以人的自主活动为核心联结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把握马克思自由观的三重维度,才能避免对自由的片面化、抽象化理解,进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仰海峰 《探索》2002,(1):64-68
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视角,指出了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书中,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以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根本差异。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上,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萨特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历史性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走向成熟的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另一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实主义特别是作为成熟与自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是以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为基础 ,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前提条件 ,并伴随崇高审美理想对和谐审美理想的取代而出现的。 2 0世纪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进入 90年代 ,中国文坛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产生了一批触及现实问题的力作。笔者认为 ,这一现象既不是“现实主义的复归”,也不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 ,现实主义寻着历史理性的逻辑 ,日益走向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感性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生存方式,这种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确证自身的存在,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本质,不断获得自身的自由。马克思所指的自由是一种生存论的自由,是一种现实的自由,一种发展着的历史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从看重理性走向了看重感性,从看重思想走向了看重感受,这是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发生的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现实主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接受其它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结果。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使现实主义文学接近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了这种文学的特质。同时,也可以认为,这种变化预示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爱群  曹艳 《求实》2005,1(4):31-34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首先应该是关于人的教育,无论是鲍姆嘉通、席勒,还是马克思,都不同程度地表明了审美教育与"人"的联系,因而美育的指向不仅是客观对象,更是主体存在,也就是对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但由于审美教育的长期缺席,大学生的自发性审美出现了审美对象、审美目标、审美发展三个方面的偏差,由此制约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新探讨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借由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从功利需要向精神满足的超越,扩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的彰显,找到通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学的媒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用丰富的词汇、审美的语感、神奇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无数不朽的艺术形象,这些文学艺术形象自由、深入、细致地表现了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示了各种人物复杂多变的性格面貌,尤其是用语言传达出了作者本人复杂、微妙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以此作用于欣赏者的想象。文学这种审美的物质决定了文学语言不仅有语言的一般特性,而且具有不同于科学语言的审美功能,正是这种带有审美性的文学语言扩大了语言的表意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经典作家在追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解放的历史条件、实现路径等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误解,需要从哲学视角展开反思,加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它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狭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那些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甚至完全不顾作品内容的文学流派。这里评介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20.
康德一方面将审美对象主体化,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客观事物产生刺激的外在形式,而是审美主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主观表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又是产生审美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依据。这一思想引发了一场从审美主体角度探讨审美问题的运动。从席勒、叔本华、尼采开始,中经各种心理学美学流派一直到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哲学解释学美学等等,都是在康德主体化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对几乎所有的哲学和美学问题进行了人本主义重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